钮文新:金融不纠错 经济下行压力难改
2016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环比下降0.3,进而创下了40个月以来的新低。这当然说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在持续,而预期当中,去年下半年将开始好转的情形并未出现。这是个大问题,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总体情况是:一方面是财政投资数额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经济还在下滑。这说明,中国经济的主动性(内生性)增长动力还在走弱,程度上不仅对冲了财政投资,而且还大过财政投资。
哪出问题了?我认为,问题出在中国金融的变化,已经导致中国经济深度恶性循环。怎么回事?为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溯到2010年,看看中国经济为什么会一路走到今天的样子。
2008年,中央为挽救内需投入了巨额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而到了2010年,基于政府投资过火的“经济过热”出现了。鉴于全世界恶炒“中国需求”,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并拉动中国CPI上涨。当时我们认为,不要在于国际市场瞎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来不是人民币说了算,而是美元说了算,美国为了逃避巨量放水推高全球物价的责任,把屎盆子扣到中国头上。所以,当时我们就指出,对付输入性通胀,中国只能“扛”,不能“抗”。说得就是中国也必须放松货币,至少不能紧缩,保住中国经济内生性动力和活力,让百姓从收入提高方向“扛”通胀;不能“抗”说的就是不能紧缩,否则中国经济内需会受到严厉压制,而并不能抑制“输入性通胀”。
但很遗憾,中国上当啦。2010年中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而稳健货币政策被执行成紧缩货币政策,加息升准频频出手,整个中国货币流动性大幅萎缩。当时,各路神仙开始出面论述紧缩正确,什么存款负利率,房价过高,农民工收入过低等等言论不绝于耳。但我们冷静地告诉中国政府,这样做是错误的。原因有三:第一,通胀是输入性的,中国紧缩货币没用;第二,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配合会导致政府项目吸干金融资源,而民间投资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并被逼向绝路,从而使中国主动性经济增长状况恶化;第三,外需已经无法指望,我们需要拉动内需,但紧缩货币会严重抑制内需。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年初,中国出口开始较快增长,大量学者、专家的判断是全球经济好转,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外需恢复;但我的看法是:这仅仅是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大规模去库存之后的回补,金融危机远未过去。
2010年还有一件事导致中国开始紧缩货币,什么事?美国国会议员提出议案,把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并通过立法对中国实施制裁。耐于压力,中国开启所谓“二次汇改”,而实际是逼迫人民币升值。注意,人民币升值必须有国内货币紧缩配合,而所谓抑制通胀不过是“幌子”,本质是满足美国人的胃口:让人民币升值。
正是这样的错误政策,严厉压制了中国经济内需,抑制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而就在这个当口,中国金融改革再次出现严重错误。为什么错误?金融自由化。鼓励民间资本建立小型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美其名曰:建立普惠金融。于是我们看到,大量所谓民间金融机构层出不穷,尤其以互联网金融为典型代表。金融竞争开始骤然加剧。
有人误导领导:说什么金融竞争加剧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金融竞争最先竞争的是“钱从哪来”,而“钱从哪来”的竞争必然导致银行等所有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上升,如果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很高,对企业的信贷价格会下降吗?更重要的是,当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融资成本已经高于企业承受能力之时,不仅银行和企业贷款能力全都下降,而且整个中国的货币紧缩状况将更加剧烈,并迫使大量资金进入货币市场投资。这样,中国实业资本必然越发稀缺,中国经济将更加困难。
但我们的呼吁没用,事情还是按照“新自由主义者”的意愿发生了。货币投机盛行,金融急速短期化,以致中国金融市场根本不能有效生成资本。这不是严重的问题吗?我们的中央银行动不动就说,银行体系流动性足够。我们的问题是,说银行流动性足够是基于经验的总量数据吗?是不是考虑过中国金融市场货币越来越多、资本越来越少的结构性问题?
不错。我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原因多种多样,但总量政策错误所导致的资本稀缺,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的扭曲不是更为根本的“隐性杀手”吗?所以,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总量政策,否则一切供给侧改革都无济于事,都会被淹没在实体经济金融紧缩的效应当中。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金融不纠错,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会改变。
附:
钮文新:中国股市上的“异端邪说”
股市下跌的很惨,为什么?大家都在找原因,找到了?在我看鱼龙混杂,邪说横生。几天以来,我们连续在说“汇率升贬与股市涨跌的关系”问题,为什么要说这个?关键是就是市场认知非常低劣,甚至到了胡说八道的程度。它不仅危害着股市,而且危害着国家经济安全、破坏着国家经济战略,甚至绑架了全体国人的财富和未来的幸福。所以,在我眼里这不是小事,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除此之外,本轮股市大跌,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又找到了机会,并试图借此抨击政府救市措施。他们说,市场就是市场,政府改变不了它的运行状态,而且只能适得其反。真是这样吗?那为什么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救,欧洲、日本、英国这些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都不懂“救市无用”的道理而频频出手制止“市场失灵”?为什么美国的救市成功被媒体大肆炒作,而到中国这里就变成相反的论调?
我认为,对中国政府救市的抨击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搅乱政府认知,削弱救市信心,绑住政府手脚,哪怕打乱政府施力的节奏,贻误最佳战机,都是他们的重大胜利;第二,蛊惑投资者,让他们感到一种陷入无依无靠的窘境而加入抛售大军,同时唤起羊群效应,加大政府处置难度,甚至废掉所有的政府力量,而让市场按照他们的意愿发展。不是吗?去回顾一下亚洲金融危机,其间的所有市场言论,现在是不是都搬到中国来了?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要制造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必须以强大的舆论和市场现实废掉政府所有的武功。
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初期,泰国联合东盟伙伴共同抗击货币冲击,维护泰铢的稳定。但几乎全世界的舆论机器全部上阵,攻击政府干预行为,宣传坚守无用,并同时组织更大的力量实施攻击,并分兵一部分攻击东盟其他国家;脆弱的东盟各国自保,联合体瞬间瓦解,泰铢动摇;而当市场真得走向攻击者希望的方向,舆论立即出面证明,并让世人相信市场的力量无坚不摧,从而废掉政府武功,引发羊群效应和市场的负反馈效应,并使自己大获全胜。
我担心这样的情况未来发生在中国,所以现在就出来说透。我希望,政府在处理金融市场一些重大问题时,不仅要坚定、果断,而且要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的“狼”已经变成“急红眼”了,它们对于吞噬他人利益的贪婪和渴望已经到达历史峰值。所以,中国这块肥肉它们非吃不可,绝不会放弃任何、哪怕是细微的机会。当然,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做着同样的事但目的各不相同,是敌是友、是真是假难以分辨,但我们必须清醒,这时候根本用不着任何顾忌,这就是战争,克敌制胜是第一要务,也是手段选择的唯一初衷。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市场、经济的舆论导向,不要被恶势力把我们说死。我很少做股市的评论,但我今天还是要说一下。这轮股市大跌源自两大外围因素和一个内部因素。两大外围因素是:第一,美国12月31日回笼4700多亿美元货币,导致石油价格大跌并牵累全球股市大跌,而中国股市新年开盘受此影响低开低走;第二,人民币受到境外势力的攻击,而国内股市受到“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资产也该贬值”的误导。一个内部因素是“熔断机制”实施,股市低开低走触及第一次熔断之后,市场流动性的担忧随后发生磁吸效应。
此时,熔断机制所引发的市场流动性风险成为市场最大的担忧,于是有了第二次“15分钟交易”。注意,在“失当的熔断机制”作用下,两根7%的大阴线,破坏了市场中期的技术指标,从而逆转了市场预期。这就是中国股市之所以出现这轮走势的关键。
未来如何?我坚信,无论是空前力度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还是伴随着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总需要适度强化,中国经济下半年恢复增长动力是完全值得预期的。在此背景下,也许这轮深幅回调并非坏事,它正在为长周期级别的上涨构筑坚实的基础,所以,请大家稍安勿躁,大底就在不远处等着。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