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的去世都怪我
【摘要:假如白岩松认为,死亡一飞机的人的损失也比不上死吴建民一个人大也可以,死一飞机的人可以用来证明体制有问题,而死吴建民一个人,带来的是白岩松们心目中的“世界和平事业”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这样理解的话,白岩松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本人强烈建议,以后民航的飞机不管遇到任何恶劣天气,都不能改变飞行计划。】
吴建民不幸去世以后,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跟很多与他观点不一致的人一样,只是对事不对人,都真诚地对他的去世表示惋惜和哀悼,这一点跟前不久左翼人士艾跃进不幸去世时,着名公知邓相超发微博拍手叫好不一样,大概是因为他作为着名公知有资格这样做吧?或者他们就享有这种特权。而在下作为“不着名”的“私知”,不敢奢求享有着名公知那种特权,因为不但“死者为大”这种“陈腐观念”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甚至国家的法律对于某些公知来说,也只不过是废纸一张,他们生来就高人一等,可以凌驾于法律和其他人之上,艾跃进去世邓相超没有把他的尸体拿来当饭吃就已经属于非常文明了,了解某些公知的秉性的人们就凭邓相超只不过仅仅是幸灾乐祸而已这一点应该给他的“文明行为”点赞了。
吴建民去世以后,与他观点相同的人表示哀悼,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一个曾经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过贡献的人去世了,任何一个善良的人都应该为此感到痛惜,不管他此后干过什么。而某些人在追究“是谁害死了吴建民”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令人胆战心惊。
【18日13时新浪微博“飞行队长”发文:“很难想象吴建民一把岁数,凌晨4点赶飞机,年轻的司机肯定也没睡醒强挺着开车。这充分说明两点:一,机场建设贪大、设计被迫远离市区,给乘客、机组增加了巨大的出行成本,不仅是金钱时间,甚至是生命。机场应小型化,靠近城区。二,通用航空势在必行,军队早点退(gun)出民航体系,交出3000米以下低空,使私人飞机、私人包机、公务机飞行畅通无阻”。】
细看微博认证,吓我一跳:新华社摄影记者杨光。
无独有偶,6月20日的《新闻1+1》围绕飞机晚点问题展开议论,在节目中白岩松做出了一个假设:吴建民大使本来要坐的飞机,应该是12点多到武汉,可飞机晚点了。假如航班不晚点,也许吴建民事件可以避免。
6月17日,也就是吴建民去世的前一天,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运行保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总结了2015年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部署了2016年重点工作。
《暂行规定》以构建需求对接、协调顺畅、优势互补的新机制为目标,按照军为民用、民为军备的基本原则,就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的协调机制、联合管理、联合保障、联合维修等运行保障工作进行了规范。《暂行规定》共有6章85条,内容涉及议事机构、工作机制、信息通报、防跑道侵入、净空管理、联合培训、道面保障、道面除冰除雪、鸟击防范、助航灯光保障、消防救援、医疗救护、年度联合维修、不停航施工管理等方面。
会议指出,2015年,空军、民航着眼保障军民航飞行安全和提升机场保障能力,以联修联保联管为抓手,加强沟通协调,共享保障资源,有效规范了机场运行保障工作,军民合用机场运行能力得到提升,飞行安全底线更加牢固。一年来,空军民航探索了保障人员联合培训路子,创新了机场应急救援一体化保障机制,尝试了机场联合鸟击防范模式,机场净空联合管控更加规范,防跑道侵入事件大幅减少。融合意识显着增强,融合水平不断提升,融合领域不断拓展,融合效益逐步显现。
会议强调,2016年,空军、民航推进军民融合工作要以提高空军战斗力和民航安全保障能力为统揽,全面推广机场联修联保联管经验成果,进一步拓展融合深度和广度,丰富范围和形式,提升层次和水平。切实抓好《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运行保障暂行规定》贯彻落实,建立军地鸟撞防治协作机制,加快标准和技术融合力度,在持续抓好“军为民用”的基础上探索“民为军备”等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214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占比近三分之一。2015年以来,空军、民航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空军军民合用机场保障工作的管理意见》,在无锡、拉萨机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多项试点成果。
知吴建民者,杨光也,杨光把吴建民的死归因于军民合用机场,的确有他的理由。第一,6月17日,刚刚开完会,6月18日吴建民就不幸去世了,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也许以杨光的逻辑水平就是这样理解因果关系的。而第二,也就是可以扯得上关系的就是,既然我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214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占比近三分之一,那么,按照杨光的意思,军用飞机就至少不能在71个机场降落,那么中国的很多军用飞机就只能藏在机库了,这让那些整天在中国周边舞枪弄棒的人多么放心!友邦不惊诧了,以推动捆起中国自己的手脚向美国表示诚意为己任的吴建民先生也就不必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吴建民版的“韬光养晦”而日夜奔忙了,吴建民也就不会不幸去世了。从这一点看看,杨光说得的确有道理,建议追究召开“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联席会议”的那个人的法律责任,他不开那个鸟会,吴建民能不幸去世吗?如果不能做到让军用飞机至少不能在那71个机场降落,友邦能不惊诧吗?再造成吴建民这样的外交官不幸去世怎么办?从这方面看来,杨光的观点应该属于有效避免类似吴建民这样的外交官不幸去世的“建设性建议”。
至于白岩松的说法,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众所周知,航班晚点,除了白岩松想暗示的体制的原因以外,很多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在恶劣天气中飞行,是造成空难的一大隐患。当然,假如白岩松认为,死亡一飞机的人的损失也比不上死吴建民一个人大也可以,死一飞机的人可以用来证明体制有问题,而死吴建民一个人,带来的是白岩松们心目中的“世界和平事业”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这样理解的话,白岩松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本人强烈建议,以后民航的飞机不管遇到任何恶劣天气,都不能改变飞行计划,假如再造成类似吴建民这样的对“世界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外交官死亡,你十个民航局长也赔不起。
在某些人拼命追究“是谁害死了吴建民”的时候,我心里砰砰直跳,因为觉得吴建民是我害死的,这是因为我曾经多次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对吴建民的观点进行商榷。也许有人会安慰我,与他商榷的人多的是,而我觉得不一样,比如罗援是将军,胡锡进是着名媒体的总编,古代的名人就非常讲究与对手地位的对等性,罗援和胡锡进与吴建民辩论不会引起他太大的心情不愉快,而我这个无名小卒也参与反驳,这不是加重了吴建民的忧虑感吗?他也许会这样想,这种无名小卒都不听他的,说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流毒甚广,让他忧心忡忡。于是他就为了让他的正确的外交思想深入人心,于是就出现了他一个退休外交官比总理还忙的日理万机的情况,于是就出现凌晨四点钟要开车上路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同样是飞机晚点,别人一个也没有事而吴建民不幸去世的情况,我越想越有一种负罪感,感觉到是我害死了这位伟大的外交家,造成了“世界和平事业”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连累了空军和中国民航,罪莫大焉!
【龙卷风,察网专栏作者】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6/2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