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战机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怎么办?

美军轰炸机硬闯东海防识区,性质是恶劣的,导向是很坏的。如果中方能勇敢面对,东海仍是中国人传统的依赖之海,如果不能够勇敢面对,不要说有一条航母,就是有五条航母,东海也是多事之海,因为单一的武器并不是胜负的决定因素。

美战机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怎么办?

3月21日,美国B-1B轰炸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F-15列队飞行

近日,有记者问到美军B-1轰炸机越过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一事。发言人的回应是:我不掌握有关情况,请去问某某部门。美方倒是很干脆地认为自己有权越过。

这件事情很大很大,大在哪里呢?大在它不只是闯了,还且还闯成功了,最后还放出硬话。公开淡化这一事件,虽然能理解其中难处,但它给我们的提醒是必须要重视和应对的,如果拿不出反制措施,东海的处境不比南海轻松。

在讲“怎么办”之前,我想给出几个设问,提示大家认真做思考。

其一、这条消息很轻吗?记者都已经掌握的信息,从覆盖面上讲,应该是不小的,尤其是涉及到防空识别的问题,特别还是轰炸机越过。不掌握情况?下面的话,我就不展开了,大家应该能明白。

其二、美国难道不清楚中方能捕捉到轰炸机目标?B-1轰炸机虽有一定隐形能力,但并不是很强,美国肯定知道在识别区范围内是容易被捕捉到的。明知能被捕捉,美国为何要硬闯?当然是有意挑衅。

其三、美国轰炸机非得要经过东海识别区到韩国演习吗?轰炸机是从日本基地起飞,它要飞到韩国,完全可以不越过识别区,有足够多的路线可以走。美国故意选择这条线,用意仍然是挑衅。

其四、东海黄海是否已经被美军看成内海?美国航母既跟日本在东海演习,又跟韩军在黄海演习,美军飞机沿着识别区飞越东海黄海,毫无疑问地在告诉国际社会:我在东海和黄海是自由的,尤其在军事上是自由的,我不受限制。

其五、该不该重视美国传递给国际社会的“讯号意义”?有网友认为,美军机过一趟就过一趟,又偷不走什么东西,又不可以逼迫中方取消防识区。还有网友搞笑地下结论:让它来吧,正好检验一下中方捕捉能力,甚至还可以测些数据。比较幼稚可爱!

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我们为什么要设防识区?”的起点上来。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地设置防识区,只是要求民航通报通报,那有什么意义?况且还不一定遵守。我们的重点当然是对军事目标的设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防识区其实与防务完全无关。

现在,美国多次硬闯,且未承担任何责任,这等于是告诉大家:美国在为东海立规矩。

美战机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怎么办?

美国CNN网站报道截图。可以看到CNN的视频专门采用了中国钓鱼岛的画面。

下面,我们就必须要讨论一下未来怎么办的问题。

第一、东海识别区应该坚定守住“底线标准”。在东海识别区设立之后,我曾在新浪发了一条微博,认为防识区要么不立,立了就要能够执行。现在,美国不遵守,规矩只能起到“声明”的作用。若是这样,那还不如以“声明”应对,免得敌人习惯性漠视我方规矩。

事实上,中国应该拿出勇气坚守底线标准,作为一个霸权国家,美军机闯入倒也算正常,但是,中方应该能够做到及时捕捉目标并坚定阻遏目标前进,在尽量不走火的情况下逼其返航。

第二、要分清“东海”与“钓鱼岛”是两个问题。很多国人将钓岛问题与东海权益混为一谈,以为钓鱼岛守住了,东海也就是内海了,谁也不用怕。其实错了。

目前来讲,中日双方都没有实际控制钓鱼岛,它就是东海中漂泊的一个目标物而已。即使积极乐观地把钓岛视着中方的囊中之物,那也并不意味着东海就被能被中国掌控。中国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并不只是为了要那群荒岛,我们要扞卫的是东海这片广阔水域。假若连东海这片水域都守不住,钓鱼岛其实也不可能真正被中方所严格拥有。

第三、军演是突破岛链重要还是先守住东海重要?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专家,我们的网民,每当看到军演走出第一岛链时,就高兴得手舞手蹈,以为这样就可以震慑美国和日本。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愿望完全难以实现。以目前的实力,离开第一岛链,谁都知道你对美国构不成任何威胁,何来震慑作用?即便是在第一岛链之内,美日都敢硬来硬去,说明它们做足了推演。

至少在十年以内,我认为中方应该下狠心在东海进行军事谋划,应该在适当时候拿出勇气阻止美军硬闯东海,尤其是阻止美军航母联日演习,美日若不听,中国冒擦枪走火的风险都要针锋相对地同时军演,搞“重合军演”非常有必要,这是为了考验对方底线。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慢慢做到,其它所有的行动恐怕都是形式,不可能被敌方真正有所顾忌。

还是要勇敢一点好,眼皮底下都守不住,还想着远涉千里去捞虾,有意义么?东海都守不住,你走出了第一岛链,又能得到什么?

第四、东海石油开发必须有实质性动作。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到处勘测,尽管我们也打了井,但是,我们至今仍然没有真正采油。这并不完全是技术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它原因,还有“用容忍换和平”的想法,还是不愿意触动日本人的神经。

东海开发可能成本高,但必须开发,并且要加快开发。自己开发的同时,还要非常坚定地阻止日本在中方海域开发,要有一种“誓死用经济开发固化主权”的思维,每一次争锋相对都是一次绝好的演习机会,不敢在东海耍点横,东海其实最终也会变成列强在此炫耀的是非之海。

第五、不要低估美国及其奴才们的决心和险恶用心。官方相对冷静一点,民间评论有时让人忍俊不禁,“萨德”问题闹了一阵之后,居然被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美韩认怂了,朝鲜也认怂了,都得与中国合作,中方取得全面胜利。

这种网络笑话式的思维千万不能在国人心中扩散,千万不能用这思维来看待中美日在东海的交锋,这种思维是极其害人的,是亡国思维。美军轰炸机不打招呼地飞越东海识别区不只是做给中国看,而且还在做给日、韩殖民地看,也是做给台独分子看。这些奴才,单挑,中方未必害怕,但是,勾结起来搞破坏是相当头痛的。

为了更好地应对东海变局,中方应该有“分步骤拨钉子”的预案,拨钉预案中的第一步应该是“设定国家统一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还不能太拖沓,因为敌人不会给你太长的准备时间。第二步应该是在朝鲜半岛有最为果决的新思维(“四个基于”),这是中国避免第四战场的关键之举。(具体略)

美军轰炸机硬闯东海防识区,性质是恶劣的,导向是很坏的。如果中方能勇敢面对,东海仍是中国人传统的依赖之海,如果不能够勇敢面对,不要说有一条航母,就是有五条航母,东海也是多事之海,因为单一的武器并不是胜负的决定因素。

相关阅读:

中国对朝外交的短中长期战略规划

孙锡良

我认为:从国际形势和东北亚现实来看,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必须基于一个“变”字。不但对朝鲜要变,对韩国也要变,对美国也要变。变的目标不是抛弃朝鲜,而是更加适应朝鲜半岛的未来,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对朝鲜半岛的正常影响力。如果中国外交政策“变”的结果是制造一个新敌人,那就是失败的“变”,为了不让政策产生“变友为敌”的结果,中国需要做两个规划:

中短期战略规划构想。中朝关系能不能随着领导人的变更而发生大的转折。外交战略不能依领导人的个性随意转向,必须是基于长远战略基础上的策略调整,决不能意气用事。

要将“兄弟关系”调整为“亲密的邻居关系”。构建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国家关系已经渐渐不适应全球外交的需要,尽管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信仰仍然可以维护,但短中期不宜作为核心原则。“伙伴关系”是当今世界一种比较中性的国家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可以在“伙伴”之前加上“亲密”,以显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战略缓冲带”的提法可以不要,因为那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需要,但并不表明“利益相关性”的长期存在,敌对的邻居永远比不上相安无事的邻居,更比不上亲密的邻居。

要将“外交可控”的旧思想调整为“交流通畅”的期望。“可控”是一种过时的老观念,带有较重的不平等思想,在朝鲜这样的邻居身上渐渐已经表现为不适应。父母尚且无法对子女做到可控,国家之间更加难以办到,即便你给对方投了大量人力物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你借我一万块钱,天天对我指手划脚的,我肯定会反感你。“影响力”与“可控”是两个概念,中国仍然是朝鲜半岛局势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国家,交流通畅最为重要。

要将“物资和货币化援助”逐步调整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援助。基于人道主义的物资援助继续坚持,基于国家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援助领域要逐步调整为协助其推进工业化,既可以无偿援助其轻工业的发展,也可以加大中国企业投资朝鲜的政府补贴力度,中国要用工业化对于朝鲜的贡献来赢得未来朝鲜新型社会的影响力。注意是“逐步”调整,不要一步到位,两国之间要建立基于该转变的对话专门机构。

要将“制裁思想”彻底抛弃。事实上,世界所有的制裁都没有改变朝鲜的既定国策,也不可能在今后起到多大作用,中国没有必要因所谓的“做负责任大国”而去跟随做一件没有正效益的蠢事。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你今天参与了对朝鲜的制裁行动,短期看有了效果,长期看,就会在两国人民埋下仇恨的种子,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中看得非常清楚。不参与制裁并非纵容朝鲜,在国际关系中,其实没有“纵容”这个名词,只有“A立场”与“B立场”之分,战略利益一致的关系方,你的选择只有这两个选择,即便被其它国家解读为“纵容”,你也要坚持,美国就是这么干的。

【孙锡良,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3/3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