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传销时代,你需要警惕的黑话、诱惑和深渊
传销1.0:舶来的恶之花
在谈传销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传销。国务院在2005年11月起施行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对传销做了明确的定义: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而以下均属传销行为:
(一)靠拉人头赚钱: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入门先缴会费: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按拉到的人头分等级计酬: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传销最早出现在美国:1960年代,有美国公司以上述方式操作,冠以“多层次销售”之名非法敛财,美国人民称其为“金字塔骗局”。这种模式在1970年代传到日本,日本人民称其为“老鼠会”。无论是金字塔还是老鼠,均生动地反映了传销“快速繁殖”的拉人头手法。
纪录片Betting on Zero讲述了美国康宝莱公司涉嫌利用“金字塔骗局”非法敛财,其中不少传销受害者是拉丁裔平民。图:Last Week Tonight
这种模式后来传到台湾,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先是日本的磁性保健床垫,然后是台湾的某安康摇摆机,后来的某利、某美之流,全部都是这个套路。作为舶来品,传销在神州大地不仅毫无水土不服,而且野蛮生长:
图:凤凰WEEKLY
不管是南派“温柔”还是北派“暴力”,不管是天津静海还是广西来宾,不管是“五级三晋制”还是“国家项目”、“政府扶持”、“纯资本运作”,不管是直销企业还是其他形式,不管有没有实体产品,只要具备靠拉人头赚钱、入门先缴会费、按拉到的人头分等级计酬三个要素,就一定是!传!销!!!
前段时间,土逗发了一篇大学生误入传销的故事,很多读者朋友纷纷留言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大家都特别关心自己遭遇过的各种洗脑骗术是不是传销。而在中国流毒30年的传销,确实也从口耳相传的1.0,到今天和各种互联网+的微传销,呈现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变体。
传销2.0:当传销遇上“互联网+”
互联网和手机为揭露传销的真面目提供了传播的渠道,但同时也让传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按照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监管部门的公开资料以及媒体曝光的报道,土逗为你整理了目前六大互联网传销的套路和真实案例。当然,表面套路无法穷尽,但是上文说到的传销本质,不会因为高科技介入而有任何改变,还是那个味儿。
1、购物商城网站。打着“消费全返”的旗号,采用多级分销的形式,将“拉人头”作为体系内人员盈利的主要模式。
真实案例:云联惠、云在指尖
图片来源:网络
2、传销式数字货币。乘着比特币的东风,国内出现一系列数字货币。很多传销分子将“数字货币”的概念与传销结合起来,而此类数字货币的“交易行情”基本是由平台以及主要组织者控制,货币价格遵循高开低走的套路,一到返钱高峰,平台直接关闭,组织者失联。
真实案例:珍宝币、维卡币、摩根币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下为判断数字货币是否是虚拟货币的要素:
图片来源:土逗根据《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2017 版)》制作
3、以发展代理为重点的微商。不要再问“微商到底是不是传销?”——一般采取在朋友圈夸大宣传、用微信对话生成等工具造假炫富等方式,诱骗“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以商品零售为幌子的,实际上都是以发展下级代理商的形式进行的网络传销。微商传销必须购买货物才能具备销售代理的资格,此处的代理与传统传销的下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实案例:在你的朋友圈躺着。
4、“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把“旅游”和“直销”捏合到一起。例如,“缴361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2240元)入会费,就可加入环球旅游俱乐部,之后每月支付61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70元)的会员费,就可以低价享受环球梦幻之旅。每推荐1名会员有直推奖,28天内推荐3名会员就可获得现金奖励。推荐6名会员就有‘翅膀奖’,6名发展的会员也属于推荐人的团队会员……“
真实案例:WV梦幻之旅、赛比安、河北领远超越之旅
5、以创业、投资为由头实施网络传销活动。一般以 “网络创业”“网络资本运作”“网络投资”“原始股投资”“基金发售”等为名头。金融行业套路太多,简单来说,投资型传销的“产品”从商品摇身一变,变成了“原始股”(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非法基金等等。
真实案例:江苏南通“E玛国际”、天津天凯新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广西来宾以“国家整合民间资金做投资”为名义的传销骗局、“百特365”网络投资平台
6、“扶贫济困、均富共生”式传销。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消费养老”之名,行传销之实。例如,参与人向推荐人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颗“善种子”成为会员。新会员按照平台指令,向陌生会员汇款,称为“布施”。按照不同会员的档次, “布施”金额从1000元至1000万元不等。此后,平台会安排其他会员向此人汇款,称为“感恩受助”。会员发展下线后,则可以拿到下线“布施”金额的提成。
真实案例:善心汇、集善家园网
那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避免自己或者朋友陷入互联网传销的陷阱呢?
图片来源:土逗根据《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2017 版)》制作
传销的话术闭环
早在上个世纪,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打击传销。1998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有关情况》和《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传销从此转入民居、小区,派别分化,“南北双雄”并峙。但无论从传销横向的派别划分,还是纵向的形式变迁(实物到虚拟),传销的核心始终是精神控制—洗脑术。传销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术套路”来为自己的非法行为辩解并“说服”下线。
2017年6月,广西北海、南宁、桂林及广东深圳四地开展打击传销统一行动,共抓捕嫌疑人248人。视觉中国/图
如果将传销的话术划分为不同层级的维度。“合法”辩护无疑是最高层级。2005年8月,国务院再次明确传销活动在我国的非法性质,2009年2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写入《刑法修正案(七)》。此后,公安、媒体、NGO开始了对传销的轮番轰炸,而丁耀华、曾培淦两个理论素养极高的传销头目的出现,成功化解传销历史上最大的理论危机。
2008年广西北海的一次会议上,丁耀华提出了“负面调控论”,使得传销的洗脑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所谓“负面调控论”是说国家之所以让媒体曝光、让公安部门打击传销,实际上是在暗中保护这个行业,担心这个行业发展太快,13亿中国人不够用
——南方周末《传销三十年,门派、话术与变种》
“打击是在保护”,这一话术无疑是传销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成功化解了自身危机,并且开始利用“国家政策”、“政府扶持”等关键词行骗。政府公信力,成为了传销组织的圈钱工具。
类似的典型话语包括:“公安局就在咱们旁边,也就50米远,可能让咱们干坏事吗?武警部队也就在这边,他能不管吗?”
除此之外,传销头目将自己演化成政经学者,俨然一副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姿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套用北部湾开发、“1040阳光工程”、西部大开发等,来解释他们所编织的传销迷梦。
图片来源:新民网
传销话语的第二个层级可称之为技术层面,这一层面是传销骗术的核心,也是辨别传销的重要途径。误入传销组织的成员,需要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接受“几何倍增学”和“五级三阶制”的培训。只要相信这两个理论,才能全心全意拉人头,争做上线。他们不会知道,这个骗局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才能维持;他们也不会知道,按照几何倍增学的逻辑,如果传销组织里的每个人被要求发展5个新成员,每个新成员再发展5人,只要重复13次,就会超过中国的总人口。
“2005版的人民币你们仔细看过吗?背面的29个点意味着发展29个人可以当老总,人民大会堂的三个台阶和五根柱子以及5段防伪金属线都寓意着五级三晋制。”
——央广网《中国传销江湖大起底:北派限制自由 南派精神控制》
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通过制造赚钱假象骗取更多的投资。这样的知识普及随处可见,但显然,相比于传销头目们的春风化雨,反传销人员虽然苦口婆心但明显有心无力。设身处地想一下,传销人员难道不知道自己挣的钱来自于下线么?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并不觉得这叫骗局。
传销话语的第三个层级就是理念层面,这一层面是传销深入人心的利器。传销本质上是一个编造财富梦想的过程。这便需要典型案例作为例证向传销人员展示。具体来看,理念层面的话语方式包含两个:努力奋斗;一夜暴富。
图片来源:中国反传销网
传销是一个层级明显的行骗过程。有反传销人员将传销人员分为四类:第一层是财富收割者—金字塔顶端的人,第二层是传销江湖的老手,第三层做过传销坚信这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最底层的则是“傻白甜”。不同层级掌握着不同数量的财富,让人坚信“先富带动后富”,终将实现组织内部的“共同富裕”(咦,这听起来怎么那么熟悉?)。
底层人员打鸡血,每天在课堂分享上感受着成功迷梦;中层人员装气质,固定的时间接见前来学习的人员;高层人员秀财富,成为财富神话的主角。
——南方周末《传销三十年,门派、话术与变种》
在传销课堂上,所谓的成功者会根据自身的个人经历(大多数会说自己认识马云)来分析典型的成功案例来灌输成功因素、暴富理论。但其实矛盾的是,成功者还要说服传销人员脚踏实地、从头做起、吃苦耐劳,只要愿意坚持,一定会攀升至更高的级别赚取更多的钱。
传销的罪恶之源:社会土壤
自上个世纪开始,“猫抓老鼠”的行动就已经开始。猫虽行动不止,但老鼠始终难以禁绝。
传销的资本运营模式正中了大多数人的下怀,传销的话术对大多数普通人依旧奏效。事实上,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相信,传销人员的相信全部来源于罪恶的社会土壤。一方面,我们对劳动的价值失去了信仰,社会分化日益严重。失业、就业难、工资低、工时长,“劳动致富”就是来搞笑的;另一方面,我们对资本的崇拜根深蒂固。拥有资本的人一直享有滚滚红利,最终资本流向投机,人人迷信投机。
上个世纪末的金融危机,无数人的工作生涯戛然而止,从此只能成为家庭主夫/妇。同样的问题在21世纪依旧在重演。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走进传销,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是越来越难的就业环境。
同样在上个世纪末,下海经商的传奇经历数不胜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登峰造极,延续至今,没有人不幻想财富神话,没有人不幻想奋斗奇迹。传销正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好机会。
不止如此,社会顶层一直在用投资游戏榨干社会财富。精明的传销头目看透了这样的趋势,转身服务于没有雄厚资本的普通人。用最通俗的话说,传销本质上就是一个钱生钱的游戏。放眼当下的经济环境,干实业的挣钱越来越少,炒概念的挣得越来越多。踏踏实实卖力工作的挣得越来越少,手里几套房来回转手的挣得越来越多。整个社会都在沉迷于虚拟经济之中不能自拔。
由此观之,我们不仅要批评传销,更要反思这个越来越像传销的社会。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土逗公社”】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8/3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