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股市疯涨背后的风险

房地产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债务贯穿着房地产从拿地、设计、施工一直到销售全过程。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房地产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现象,是虚拟经济,最终体现在债务上。房地产十几年的急速膨胀过程,就是债务快速积累的过程,就是不良贷款不断攀高的过程,就是呆坏账不断增加的过程。债务泡沫在全球流动性大紧缩、资本大逆流的环境下,其风险已经不断显现。债务泡沫只有在资本膨胀、流动性泛滥阶段才会相对安全,一旦资本大潮退去,债务风险就凸显出来了。我国绝大部分贷款都于房地产有关,房地产泡沫岌岌可危,债务风险就不断显现。这两年的债务违约、以及最近频频爆出的金融欺诈等等,都是这种趋势初步表露。

警惕股市疯涨背后的风险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热:“股疯”。全球股市都疯涨。

更深的含义是在全球性资本从超级大宽松转变为超级大紧缩之际,流动性不断趋紧应该是今后数年的大趋势,而收缩的流动性是对资本市场的最大打击。另一层是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预期,美联储之所以急忙加息,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快速逼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做准备,为其提供应对危机的降息空间和提供充足流动性而储备“弹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股市却神奇不断上涨,令市场“悲喜交加”,乐观和悲观共存,担忧和亢奋共舞。

A股在2015年大股灾后,管理层拿出“雷霆手段”强硬托市,通过大盘指标股蓝筹股的轮番拉抬,使得A股指数在2017年走出了一个“优美”的“底部”。之所以说优美,是因为仔细看上证指数那近乎完美的逐步抬高的“底部”,似乎在为什么做着准备。

警惕股市疯涨背后的风险

当然,特朗普的当选给了中国一年多的“缓冲机会”,但大棋局不会因为个别因素而改变。一年过去了,殊途同归,美联储加息缩表的节奏没有因为特朗普而发生任何改变,特朗普力推的税改和大棋局的资本回流美国相契合。

静好岁月的2017年,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疯狂行情的带动下,其“余威”仍然在三四线“肆虐”,美元的大幅贬值,R币的借机“还阳”大幅升值,都让2017年显得那么的“从容”与“风平浪静”,这和地缘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

“物反常即为妖”,不正常中往往蕴含着必然的趋势,短暂的“静好岁月”也许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更像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蓄积力量,或者做着准备,更像是平静水面假象下的湍急旋涡,更像是和和好好的表面下的角力。

喧嚣的股市和不断紧缩全球性流动性、凶险不断加剧的债务和泡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些,股市也好、贸易战也罢都在过去的一年蓄积了足够的力量。2018-2019年,将是很多东西集中爆发的阶段,过去长期积累的矛盾,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集中爆发,那些因2016-2017年“托市”的静好岁月而逐步从过去极度悲观转变为盲目的乐观者,将再次被洗脑,随着表面现象而不断的反复被洗脑。

2014-2015的股市大涨和大股灾锁定了部分流动性,或者叫做割了一茬韭菜。

2015-2016托楼市,一二线被全面激活,楼市这个最为巨大的资本泡沫无疑将锁定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流动性,十几年楼市泡沫的急速膨胀所沉淀天量资产,将成为最大财富再分配和转移套现之地。那些健忘的人还记得“4000点刚起步”、“政策市”、“8000点、一万点不是梦”、“深圳、上海楼市连夜排队疯抢楼盘”等等吗?

2016-2017托股市,每到股指回调,大盘蓝筹指标股必然“挺身而出”。无数次的“挺身而出”,加之去产能导致国企央企盈利能力的改善,以及房地产的“最后疯狂行情”和前所未有的拆迁促进下,大盘蓝筹股成功的为A股“画”了一道完美的“大底”。

2018年刚刚来临,上证指数就如期开始了筹划已久的上涨突破走势,“构筑底部完成,将开始上攻走势”不断的在股市参与者心里敲鼓。A股正在借着美股的示范而在不断做着“洗脑”工作。

我们不禁要问,所为何图?

房地产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债务贯穿着房地产从拿地、设计、施工一直到销售全过程。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房地产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现象,是虚拟经济,最终体现在债务上。房地产十几年的急速膨胀过程,就是债务快速积累的过程,就是不良贷款不断攀高的过程,就是呆坏账不断增加的过程。

债务泡沫在全球流动性大紧缩、资本大逆流的环境下,其风险已经不断显现。债务泡沫只有在资本膨胀、流动性泛滥阶段才会相对安全,一旦资本大潮退去,债务风险就凸显出来了。

我国绝大部分贷款都于房地产有关,房地产泡沫岌岌可危,债务风险就不断显现。这两年的债务违约、以及最近频频爆出的金融欺诈等等,都是这种趋势初步表露。

金融去杠杆就是基于防范债务危机的政策措施,前所未有的金融监管、打破刚兑、不为地方债兜底等等,在给在给债务泡沫施压、去杠杆的同时,却也增大了泡沫破灭的风险,增加了债务大面积违约的风险,给银行系统增加了巨大压力。管理层在去泡沫(去杠杆)和保泡沫(防风险)的钢丝绳上行走,何其难也!

股事一直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是向好见底回升,而很可能再下台阶。经济下行将给债务泡沫施加更大压力。

辽宁、天津、内蒙古自爆经济数据造假,主动对经济数据“挤水分”,多个省份下调GDP,经济数据下台阶削弱了偿债保障,将令地方债务压力上升。可以肯定的是,数据造假绝不仅仅是这三个省份,在靠数据升官的长期环境下,数据造假应该是普遍现象。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2年至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大幅放缓,但是数据造假让掩盖了真实的情况。2017年同样因数据造假而使得经济复苏强劲的判断大大折扣。股事对此也十分怀疑,认为经济目前不存在什么强劲复苏的预期,仅仅是靠政策的结构性复苏,而且是短期内的结构性变化。中国经济整体因房地产泡沫见顶开始破灭、贸易战和慧律因素而出口将受到更大困境的背景下,整体流动性趋紧、资金成本不断抬高,经济不存在强劲复苏而更可能是增速再下台阶。

可是去年亮丽的数据造就了中国股票的靓丽表现,这得益于经济反转预期而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判断,一旦数据挤泡沫,经济再下台阶,股市也就失去了“静好岁月”。

那么,是不是A股今年就“没戏”了?

中国债务最大的隐患是企业债、地方债,债务问题是目前管理层的“头等大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今日(1月24日)在达沃斯论坛发表讲话。刘鹤表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全,金融风险尤为突出,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高层第一次明确了“3年时间”防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时间概念。这和股事去年判断的2-3年大棋局将是最为惨烈的博弈期,将是“焦点时刻”如期而至的中盘绞杀阶段、是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期、是房地产泡沫快速破灭期的判断是相符的。

当然,也是债务风险、债务危机的集中释放期。现在管理层去泡沫,其实就是在提前在防范债务风险,在给债务去泡沫。刘鹤的“用三年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这三年将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和因税改资本回流美国的集中过程,当然也就是金融风险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层自然在这三年是“严防死守”金融安全了。

如何做呢?

银监会25-26日召开全国工作会议称,2018年将继续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将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继续压缩同业投资,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

去杠杆政府不再兜底,那么谁去接盘呢?2015-2017年的楼市,在行长哮喘的“居民杠杆率不高”的给居民加杠杆的论调下,使得居民杠杆率大幅飙升,为房地产相关的债务接了盘。这当然不够,还有什么接盘侠为债务接盘呢?还有什么可以给企业去杠杆、给银行降低风险呢?也就是谁承当刘鹤所说的有效控制杠杆率呢?

1月19日,七部委关于做好《关于做好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相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称:“允许采用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降低企业杠杆率”,也就是说,债转股将成为去杠杆的主要渠道和手段。

《通知》主要有三条需要关注:

二、允许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各类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向符合条件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依法依规向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资。
六、允许实施机构受让各种质量分级类型债权。银行可以向所属实施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债转股为目的转让各种质量分级类型银行债权,包括正常类、关注类、不良类贷款。
七、允许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发行权益类融资工具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向实施机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偿还债务。

虽然国家不兜底,以市场化行为进行债转股,但是国家仍将以市场行为部分出资引导,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是设立私募基金搞债转股,还是发行普通股、优先股,都是为这几年呆坏账率持续飙升的银行债务接盘,化解银行债务风险,也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谁都知道中国的银行不能出问题,债转股是被视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利器”。

股事认为,化解金融风险、降杠杆、去除银行债务风险,是今后2-3年的最主要任务,防范金融危机是重中之重,是大国博弈的胜负关键。而其主要手段在之前股市、楼市之后,债转股将是管理层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心。

2017年已经“画”出了“大底”,欠债大户国企央企已经因为去产能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刚出台的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十分喜人: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2017年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2017年,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最快,达45.1%;股份制企业增速为23.5%,外资企业为15.8%,私营企业为11.7%,集体企业为-8.5%。

亮丽的数字已经为债转股圈定了范围,社会资本将以包括股票、私募、理财产品等各种形式进入其中成为“接盘侠”,成为银行各类贷款的接盘侠,成为降杠杆的主力军。

而这离不开稳定向上的资本市场,债转股根本上是把债务转化成股权、股票,如果A股处于不断向下的熊市格局,债转股将很难顺利实施。目前A股“画”出

稳定向上的走势,以及国企央企为主的大盘蓝筹结构性局部牛市。最近地产板块、国资板块等的大涨,似乎预示着什么。

当然,水就那么多,甚至是越来越少,此消彼长,这将在今年A股市场上体现的尤为充分,结构性行情可期,但放在大趋势上看则是刀尖上的舞蹈,落幕前的高潮......

近日,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唱响资本市场主旋律”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保”,保慧律、保房地产泡沫、保A股救股灾。现在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了,债务问题开始露出水面了,银行系统好日子到头了,去杠杆就是保银行系统安全。债转股也就成为了重头戏,为了保债转股的顺利实施,A股行情是不是今年继续“保”的对象呢?某些结构性板块的活跃是否是服务债转股的必须呢?

【股事,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股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1/4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