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政府的本性及其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甚至直接绑架华为企业高管孟晚舟,这种荒谬的政府行为背后,完全是基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已不是简单的贸易竞争,而是更深层次的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之争。因此,对于美国所发起的贸易战,我们既要重视在技术层面或战术层面进行反制,更要做好在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谋划。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孟晚舟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政府的本性及其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美国政府指使加拿大警方扣押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再一次暴露了美国政府的本性及其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再次暴露了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其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而不择手段。

首先,它再次暴露了美国政府的野蛮性。在历史上,美国政府也曾有过个直接绑架拘押其他国领导人到其国内进行审判的先例。现在,美国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公民孟晚舟进行拘押绑架,这与黑社会绑架没有任何区别。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及其美国垄断资本野蛮的本性。对美国政府及其美国垄断资本来说,当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时,它们便嚷嚷着要别人遵守规则,按照符合美国利益的原则开展所谓的“公平竞争”。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或即将发生对它们不利的变化,为了守住它们对市场、技术的垄断地位,便不择手段,采取限制、威胁、恐吓、制造丑闻,直至绑架、暗杀等各种非法、野蛮的手段击垮竞争对手。这是它们一贯的做法。特朗普作为一个商战经验丰富、手段老辣的总统,现在则直接把这些野蛮的手段用到华为身上。

而对孟晚舟的非法拘捕,其性质尤为恶劣。这既是对国际人权的公然蔑视和侵犯,更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蔑视和挑衅。如果孟晚舟事件不能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营救和释放,而是采取所谓的法律途径,那将意味着从此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美国今后可以随便以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对中国公民或其他国家的公民随意进行拘捕。因此,笔者坚决反对通过所谓的法律方式解决孟晚舟事件,强烈建议必须通过外交途径无条件释放孟晚舟。否则,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下一个孟晚舟。

其次,它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美国以制裁伊朗为由,以其国内法当作国际法滥用,粗暴地干涉其他主权国家合法企业的正当的业务关系。对孟晚舟的非法拘捕是如此,对中兴公司的制裁和罚款也是如此,甚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及其负责人的制裁更是如此。这些行径无不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的限制、打压,是其对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新形势下遏制中国一个重要形式。在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上,我们必须保持二十分的清醒。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从未改变过,改变的仅仅是针对不同历史条件采取不同的遏制策略和手段,改变的仅仅是形式。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从百年战乱的废墟中站立起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便采取封锁、禁运的方式遏制中国,甚至直接发动朝鲜战争,企图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当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时,美国凭借着其绝对的市场优势,主导着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的规则,而中国在起步阶段只能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采取“以市场换技术”和“以资源换技术”的方式参与竞争,美国等西方资本迅速占据了中国市场,并牢牢掌握着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领域,华为等一些优秀的民族企业脱颖而出,突出重围,在一系列高新技术领域中开始掌握话语权。尤其在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华为占据领先的优势地位。因此,限制和打压华为等企业、遏制中国又成为美国政府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发动贸易战无疑是当前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一种形式和策略,而粗暴地拘捕孟晚舟则是其遏制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孟晚舟事件已成为中美贸易战的一场重要战役或战斗。这场战役或战斗将是影响中美贸易战走向的一个重要的关节点。若处理得当,则可以赢得主动,打破美国在贸易战中咄咄逼人的攻势;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陷入被动,最终将是美国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阻击和遏制。目前,围绕孟晚舟事件,不乏妥协退让的声音。笔者认为,如果妥协退让,只能助长美国得寸进尺的野心。同时,妥协退让也无法满足美国政府及其背后各个垄断资本集团贪婪的本性,从而无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自主权和民族企业的生存权。

因此,我们应当从本国本民族的立场出发,科学、准确地分析孟晚舟事件和美国发动的贸易战。

首先,应当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

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矛盾和斗争,它是更深层次的国家战略的斗争。因此,应当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当经济贸易活动成为世界各国关系的主题时,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更直接地表现为经济贸易关系。因此,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之间最大的政治,维护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经济贸易关系也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政治任务。

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不是中美两国相关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一般的市场竞争或国际贸易竞争,而是由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贸易战,是国家政府主体的行为,显然,它已成为当前中美之间的重要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只不过是,这种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是通过贸易战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当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孟晚舟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在孟晚舟事件上,应从维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本国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原则出发,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下展开斗争,通过外交途径无条件释放孟晚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场贸易战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制定正确的对策,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其次,应当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

当前,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已经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国际贸易竞争关系,它所针对的也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以电子信息、通讯技术、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为核心和主战场的贸易战,它所剑指的都是涉及到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安全的相关领域。因此,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美贸易战。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甚至直接绑架华为企业高管孟晚舟,这种荒谬的政府行为背后,完全是基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已不是简单的贸易竞争,而是更深层次的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之争。因此,对于美国所发起的贸易战,我们既要重视在技术层面或战术层面进行反制,更要做好在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谋划。

最后,应当从国际格局的高度来认识孟晚舟事件和中美贸易战。

当我们从政治的高度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时,我们将会看到,这场贸易战同时关乎着国际格局未来发展的态势。因此,必须从国际格局的高度来认识中美贸易战。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呈出“一超多极化”发展趋势。由于地缘政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目标等的不同,美国在国际格局斗争中始终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限制和打压华为等中国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企图维护其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垄断地位,直至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国际格局。因此,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大国之间关乎国际格局的斗争与博弈。

总之,美国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独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对新兴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加以遏制,决不允许出现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力量出现。对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当在当前的贸易战中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同时,联合世界各个力量中心,共同反对美国企图建立“美国优先”的单极格局,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刘荣材,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12/4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