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张之争”与意识形态交锋
2016年8月底以来,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数个论坛发表演讲,炮轰产业政策,林毅夫教授发文反驳,两人围绕产业政策的存废展开的论战持续多个回合,引发学界、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构设及炒作下,争论演变成“批产业政策”一边倒的舆论态势。但普通网民中却反映出,多数反对张维迎代表的全面市场化、私有化倾向。这个被媒体放大的争论,带有明显的“借题发挥”意味,反映出新自由主义思潮仍波涛暗涌,其“学术批评”所指,其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和中国道路。
专题文章
从“林张之争”看当下学术舆论环境
张维迎、林毅夫的论战形式上是公平辩论,在媒体报道和舆论传播效果上却很不平等。在整个过程中,媒体与自由派学者保持着高度默契,多数网民却赞同林毅夫。
551452017-02-13 15:59美国白宫文件痛煽张维迎脸
这份报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此前张维迎着名的产业政策论,为了扞卫其论点,张维迎曾经不惜口舌和笔墨跟与其观点相悖的林毅夫争论了十多年。而今日,看了美国专家们发布的这份递交给美国决策层的政策报告之后,再回去听听张维迎的那些观点,我们耳畔响起的不光是他曾经振振有词的诡辩,还有啪啪作响的打脸。
242212017-01-11 11:49朱富强:有为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对林毅夫和田国强之争的思考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不仅可以而且需要形成良性的互补和共进关系,因为它们都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同时也都面临着失灵问题。然而,围绕国家的角色形象以及政府的功能承担,学术界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乃至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当前发生在林毅夫和张维迎、田国强及文贯中等人之间关于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话题的争论,也是经济学界这一长期未竟论战的继续。
英国前官员批评张维迎支持林毅夫,目的何在?
张维迎鼓吹新自由主义,显然是错的,而林毅夫的主张貌似正确。只是林毅夫先生指挥的方向,搞低工资比较优势,是与我们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执行得越久,离目标就越远。最近二十年,我们的大量矿产资源被转化为工业产品,免费送给了西方,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资源走向枯竭,物价不断增长的局面,已经对我国的子孙后代生存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危害比张维迎大得多
83002016-11-02 10:17赵磊:张维迎为何“痴心不改”?
为了维护“现存制度的永恒必要性”,资本的绝对利益“就是把这种缺乏思想的混乱永远保持下去”,而“根本不允许人们在政治经济学中进行思考”。要不,他们“又凭什么取得报酬呢?”
一评张维迎“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
事实是,如无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勒紧裤带干革命,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实践后,中国的工业多数覆灭了;若不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中国能引得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条件?不知道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和高新技术近乎于零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的进步?逻辑思维如此混乱不堪、颠三倒四的人,居然成为了北大教授,也真是“奇才”了!
99012016-09-19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