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向人民和历史交一份优异的答卷,就要看全党在理想追求上是否坚定不移。

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对于我们党坚持不忘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也是推动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法宝。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夏明翰、方志敏、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为了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出了全部青春和精力。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这种为党和人民的献身精神,没有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没有对党和人民的深沉热爱,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起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据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回忆,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在一篇演说中提出,要通过把苏联人的价值观搞乱、进而使其丧失理想信念,最终实现瓦解苏联的目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我们要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我们将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列宁主义的狂热。”如果说这只是外部敌对势力的阴谋,那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则从内部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持。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普里马科夫回忆,“苏共二十大以后,‘体制内持不同政见者’发起攻击,称斯大林篡改了列宁理论,制造了与列宁的理想、思想和原则完全相矛盾的东西。……慢慢地这种批评扩展到了党和国家的建设问题上来。”后来,“逐渐地开始出现了第二种客观上动摇了现行秩序的意识形态思潮,它不仅涉及到‘斯大林的倒退’,还在某种程度上认为马列主义的教义和公理并不符合实际。”苏联解体20多年来,理论界对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做过很多深层次的剖析,但其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们所公认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这更加需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预见性地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警惕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情绪,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问题。他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历史过去了六十多年,毛泽东的告诫仍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今天,这场历史性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实际看,在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不时出现,西方国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从未停止,意识形态领域依然情况复杂、斗争尖锐;从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向人民和历史交一份优异的答卷,就要看全党在理想追求上是否坚定不移、保持政治定力。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识基础之上的远大理想。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才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真学、真懂是真信的基础,进而才能进入真用的阶段。因此,要让全党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抓好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现实问题。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对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才能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它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感慨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仍然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不忘初心,继续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5年前,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而出发,95年后,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为了人民幸福而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着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有的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归根到底在于对我们的事业缺乏信心。如果说数十年前我们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而“底气不足”的话,那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则为中国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一些西方人士关于中国养不起自己庞大人口的“担忧”是多余的;福山当年关于“历史终结”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越来越小,“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带领中华民族逐渐摆脱了“挨打”和“挨饿”的命运,但至今仍然处于时常“挨骂”的境地。由于我们的意识形体和价值体系与西方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让西方国家和各种敌对势力不骂我们,也是不可能的。要在西方国家和各种敌对势力的“骂声”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坚定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把我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遇到的问题,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保持政治定力,就要防止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好的,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与党和国家整体形势同步向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加坚定。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矛盾依然突出,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质疑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生成蔓延的基础还不同程度存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就要排除干扰,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坚持重在建设、加强正面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思想共识,也要加强理论辨析和引导,做到理论上清醒、信仰上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勇当“战士”不当“绅士”,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文主要内容刊发于《红旗文稿》,本文为作者向察网提供的原文。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608/3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