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实基础货币”供给不足,是中国经济高杠杆的根本原因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翻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会发现,在中国30.6万亿元基础货币中,有22.26万亿元购买外国资产,所以“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只有8.34万亿元。我们认为这个数量太少了。美国4.5万亿美元基础货币对应18万亿美元GDP,基础货币是GDP的1/4;而中国8.34万亿元“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对应82万亿元GDP,基础货币是GDP的1/10,相比之下,中国“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少了。

按照《货币金融学》原来,中央银行关于基础货币的记账是正确的,但认真研读发现,所以《货币金融学》都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两个重要“隐性条件”:第一,基础货币计算以美联储的货币操作为实践蓝本;第二,美联储货币操作的每一分钱都基于“本国资产”购买。推论:《货币金融学》实际是说,只有用于本国资产购买的那部分央行负债才属于“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翻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会发现,在中国30.6万亿元基础货币中,有22.26万亿元购买外国资产,所以“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只有8.34万亿元。我们认为这个数量太少了。美国4.5万亿美元基础货币对应18万亿美元GDP,基础货币是GDP的1/4;而中国8.34万亿元“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对应82万亿元GDP,基础货币是GDP的1/10,相比之下,中国“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少了。

按照《货币金融学》原理,如果基础货币过少,而M2过高,就说明货币乘数——金融杠杆率过高。按照“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数量和“真实M2”计算的结果:中国“真实货币乘数——真实金融杠杆率”高达17倍以上,远远超过美国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底的9倍(2016年底只有3倍)。

中国“真实基础货币”供给不足,是中国经济高杠杆的根本原因

我们说,货币乘数过高是中国经济一切高杠杆的基础。因为,货币乘数过高=货币周转速度过快=金融杠杆率过高=金融货币期限过短=金融资产和负债错配严重=金融短期化、套利化、货币化=货币金融膨胀、资本金融萎缩=金融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募集资本又贵又难=资本市场不得不以高杠杆支撑=整 体经济高杠杆化。

更值得重视的是: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过少,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短期借贷需要暴涨,从而使M2和债务率“因短而高”,使金融市场“因短而乱”。

因此,要使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必先破解中国金融高杠杆问题,如何破解?详可参见3月5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封面文章。

【钮文新,察网专栏学者,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本文源于“钮文新的博客”】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803/4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