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及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是人类为摆脱压迫、剥削和不公而进行解放斗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不仅因为其创立者马克思既是天才的科学家又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还因为其全部内容、方法、目的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推动了一场全部世界历史观的革命,创立并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指南和旗帜。在当今时代,马列主义仍是唯一能完成人类历史任务的科学、革命的学说。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及时代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人类留下了具有巨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博大遗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特点之一在于其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相互促进,科学性越强则革命性越强,反之亦然。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是人类为摆脱压迫、剥削和不公而进行解放斗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这不仅因为其创立者马克思既是天才的科学家又是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的这两个品质在他一生中始终如一),而且还因为其全部内容、方法、目的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密切统一。马克思为创立自己的学说,分析、借鉴、继承了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也包括社会科学(如: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制定自己的革命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马克思来说,科学是改造世界的斗争武器,是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它担负着及时、正确解答由人类先进思想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迫切性问题的责任。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真正使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个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1]。如此伟大的革命事业和科学事业怎么能不引起资本主义秩序卫道士的敌视呢?

列宁评价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时称:“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2]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遗产中,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有如下三大主要科学贡献:

一是马克思推动了一场全部世界历史观的革命。

马克思是运用其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来研究历史的第一人,从而使唯物主义更加完备、彻底,既包括自然领域的唯物主义,又包括社会领域的唯物主义。恩格斯称,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列宁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3]

二是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

凭借马克思的发现,资本与劳动间的关系首次得到彻底的解释。马克思找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机制与动力是剥削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过程,从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到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一切阶段。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工人和雇佣劳动者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与此前的阶级社会一样,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并未消失而只是改变了形式。

三是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两个伟大科学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并摆脱压迫、剥削和异化的学说。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真正使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是第一个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解放条件的人。列宁曾强调,马克思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前提。他们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而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马克思得出社会主义诞生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结论,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发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马克思正是基于这一结论而提出未来社会的基本特点,并根据西欧,特别是英国的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出新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此外,马克思还通过研究俄国的情况,注意到“缩短”进入社会主义进程的发展模式。

马克思不为社会主义设定一切细节以供套用的模式。列宁称:在马克思的着作中,“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4]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新社会的发展过程,并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会立即进入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它要经过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或低级阶段,“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中,有些消极要素需要在建设新社会的过程中尽早抛弃,但是有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不能主观地、唯意志地消除。

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些整体性的特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没有的,但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诞生了一些前提、萌芽和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厂制度使人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萌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达到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解放和发展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崇高目标。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不仅解放自身,而且还要把其他一切社会阶层从被压迫、剥削和异化中解放出来。因此,马克思一贯坚持人的解放、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5]。在马克思的观念中,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对马克思来说,人类解放事业等同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事业的先锋队。正因如此,马克思的全部科学和革命事业都用于培养和组织工人阶级,以使工人阶级具有解放自身同时解放全人类的意识。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并强调,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是空话或者幼稚的幻想。

但是马克思从未将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的某种形式绝对化,也没有像敌人歪曲的那样崇尚暴力。对马克思来说,阶级斗争只是工具而非目标。马克思认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6]马克思在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写道,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这一功劳属于在他很久以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所做的新贡献是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7]马克思也不是第一个提出专政概念的人,他只是继承了古罗马共和国的这一概念,用来建立一个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体制。对马克思来说,无产阶级专政不仅仅局限于暴力,而主要是为了建立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暴力只是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革命性的转折点,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属于工人阶级和进步人类的天才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之间有机、内在的统一。因此,马克思的学说超越了当时的一切学说而具有强大的力量,成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指南和旗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2]《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42页。

[3]《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

[4]《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1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

〔越〕黎有义着,周增亮译,潘金娥校。黎有义,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原副校长、教授;周增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博士生;潘金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标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及其时代意义》,本文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8期,授权察网发布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