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揭开吴敬琏妄图把改革引向私有化的面纱
《重启改革议程》的主线是把改革引向私有化,堪称国内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代表作。该书把彻底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伟大成就作为其私有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主张根本瓦解公有制经济基础;宣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所谓公正、民主、宪政、法治和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实质是建立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该书既然提出了明确的“西化”改革目标,也就必然反对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搬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前苏联东欧国家那些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而后来倒向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所谓改革家的理论。该书为了瓦解公有制经济,实现私有化,做了多方面混淆是非的论证,并把中国改革的进程曲解为逐步实现私有化的过程。《议程》的主张显然与党中央的改革指导方针根本对立,但因其打着“改革”的幌子伪装自己,使其论述有许多迷惑人的地方,必须予以揭露。
-
违宪的“公有制为主导”论及其实质
高尚全“建议”把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为主导”,并认为“党的执政基础不是国有经济”。这绝不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而是要从根本上否定这个制度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刨掉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我们应当贯彻党中央关于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的精神,增强对这类颠覆性“改革建议”的识别能力。
-
何干强:论唯物史观的经济研究方法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是一种不良倾向,必须纠正。人们唯有深入理解和自觉应用唯物史观的经济研究方法,才能拒绝诸如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经济思潮和思想方法,自觉主动地解决好各种新问题,远离发生各类经济风险的底线,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
用《资本论》的重要原理指导世界经贸实践
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实践中,只有既处理好商品流通一般层面的全球化市场交往,又处理好资本流通层面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对立、对抗关系,才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
两种对立的宏观经济问题观辨析
我们坚信,只要真正做到遵循马克思对宏观经济运动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创造性地运用好马克思创立的研究宏观经济运动的科学方法,就一定能标本兼治,不仅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的底线,纠正宏观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而且能促进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地科学发展,使国民经济走上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道路。
-
何干强:论中国道路与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全文)
笔者认为,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新中国宪法对此作出了最精辟概括,中国道路具有不同凡响的世界意义;面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惟有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方向不动摇;这需要进一步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现实化,推进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理论斗争,推进唯物史观的大众化。
-
何干强:积极开展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理论斗争
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不能回避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斗争。在复杂多变的当代国际大环境下,这种斗争有时十分激烈。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形形色色错误理论和思潮积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理论战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才稳定了社会,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充分地证明,唯物史观不可能不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就实现中国化。在这方面,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中国经济现实中的成绩及问题
中国道路的成功,决不是“华盛顿共识”所谓推行私有化带来的;恰恰相反,正是一些地方推行私有化“改制”,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扩张了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的自发性。既然这是产生向下现象的主要原因,那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维护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高效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着眼于发挥公有制和市场社会分工制度两者的长处,完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依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形式中将“以每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对这种客观趋势提供证明。它使世界人民有理由相信,共产主义前景不会是空想,但是它需要在唯物史观科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
-
何干强: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从唯物史观的这个观点来看,不能脱离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所有制关系来分析现实中的市场社会分工制度。那种撇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把中国道路解释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只孤立地从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看问题,是不能科学地解释中国道路真实发展的。而那种把市场经济仅仅理解为只能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从而隐蔽地把“转型”解释为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更是会误导中国发展方向的。
-
何干强:中国奇迹能否归功于“华盛顿共识”
我们知道,新自由主义在原苏联、东欧,“华盛顿共识”在拉丁美洲,都造成灾难性后果,难道在中国却能创造奇迹?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自始就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难道中国道路的奇迹与此无关?
-
论凯恩斯“储蓄=投资”恒等式的错误
按照凯恩斯的本意,“储蓄=投资”这个恒等式的准确表达应为“社会总储蓄=追加总投资”,这个恒等式是从常识性的经济现象推理出来的。全面理解马克思揭示的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是我们认识凯恩斯这个公式错误的不可缺少的科学指导。对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总储蓄并不恒等于社会追加总投资,凯恩斯的这个恒等式沿袭了斯密教条,在社会再生产的分析中犯了丢掉不变资本C的错误。搬用“储蓄=投资”公式认识宏观经济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势必误导宏观经济调控。
-
"三驾马车"的宏观调控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
要解决宏观经济发生结构性失衡问题和远离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就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和应用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而决不能照搬凯恩斯主义。马克思把如何实现不变资本∑c的补偿,视为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最重要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却沿袭了斯密教条,存在丢掉社会总产品价值∑(c+v+m)中不变资本∑c的严重弊病。因此,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 “三驾马车”的宏观调控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就必须破除对凯恩斯主义的迷信,把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科学方法具体化,并在数理分析方法上努力建立以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
宏观经济调控应当重视的若干理论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纠正重大结构性失衡,是我们当下需要严肃对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要确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认识,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产决定市场流通的基本原理,避免把社会生产与市场流通之间的辩证关系,混同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认识政府职能的阶级性并坚持宏观经济计划调节,发挥好国有经济主导力量的作用,把发展外贸和利用外资纳入宏观经济计划调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认清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反社会主义实质和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弊病,纠正照搬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错误倾向,自觉运用《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宏观经济调控,坚决维护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标本兼治地解决好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
周新城对张五常的批评完全正确--评唯心史观
中国不走私有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复重申的重大原则。但是,近年来,在某些舆论传媒上却屡屡出现所谓“张五常热”。这一方面是因为张五常先生以“大师级”经济学家的面貌出现,容易受到善良人们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某些掌握舆论阵地的人,对唯心史观的经济学教条失去了警惕,甚至受到私有化的精神污染,充当了为有害“理论”推波助澜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