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钮文新:请美国带头“金融去产能”--评美国财长雅各布·卢
在中美第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将导致全球市场出现扭曲。他指出:“光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过剩产能最终会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即一国资源错配”。这话也许没错,但在我看,全球最应当去掉的产能就是“金融产能”,尤其是金融投机品的产能,它才是扭曲全球经济和市场最核心、最重要的动力。
-
弱势货币国家必须自我保护
证券监管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什么不是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发达国家的证券监管者认为,...
-
钮文新:债市风险:金融政策需要检讨
债券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风险期,看起来实在让人心悸,现在一些债券评级又开始纷纷遭遇下调,更让人深感忧虑。正因如此,索罗斯再次高调唱空中国,并引发国际社会激励地争论。不管人家如何评价,也不管中国会不会因为债务过度而导致危机。首先我们应当搞清楚是原因:中国债券市场为什么会如此急速地扩张?风险为什么会快速积聚?
-
观风察俗
-
美联储为什么颠三倒四?
鉴于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情况,真正能够给予美联储的利率操作空间最多1个百分点。所以,它需要大规模的市场心理干预,既要让人们感到美联储在不断加息,又不能真实加息,让美国经济承受“不恰当的代价”。
-
中国经济中有“圈套”吗?
中国经济中有“圈套”吗?这个问题很严肃,又很惊悚,但我实在说不清。因为,总觉得一些事情不对味儿,但又很难说清楚。最近,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为什么?因为在去库存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放开限购。的确,中国房地产总体的确有些过剩现象,但数据统计上显示,过剩的房地产项目大多集中于三、四线城市。
-
观风察俗
-
钮文新:请不要误判了日本经济 它正准备弯道超车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日本高科技产品正在突飞猛进,而日本货币基金规模16年间一直处于缩水状态,也就是说日本正在快速摒弃货币投机时代,而走向“更加有利于资本形成”的时代。而中国的货币基金,4年内膨胀了15倍。“从中国手里夺回日本失去30年”这才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要义,而中国到了该检讨我们自己的经济政策的时候了。
-
钮文新: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开倒车”
我们看到,在英国阁僚当中也是“红脸白脸”地唱戏。首相说一套,其他“非系统重要性阁僚”另说一套。但我认为,英国“脱欧”不易,也不宜,所以概率不超过50%。但不管这件事成行与否,它都预示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晃动,甚至倒退,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
钮文新:这样降息?很好!
当我看到央行有意通过中期流动性便利(MLF)压低6月期、一年期市场资金成本时,我更觉得“正确”,同时也希望那些专家更多地关注于此,而不是沿着过去的思维惯性胡说八道。总体而言,中国目前通缩压力远远大过通胀,货币政策中性偏宽的概率远远大过中性偏紧。
-
钮文新:金融监管是弱智还是存心?
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行动终于开始了。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才管?如此滞后、如此无奈的一次不得不搞的行动将消耗多少公共资源?而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中国老百姓又如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到今天才搞清楚,这是市场太聪明,还是监管太弱智?中国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不仅允许、而且支持互联网金融去添乱,这是无知还是存心?别怪我不留口德,而是极度痛心所致。
-
钮文新:金融不纠错 经济下行压力难改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原因多种多样,但总量政策错误所导致的资本稀缺,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的扭曲不是更为根本的“隐性杀手”吗?所以,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总量政策,否则一切供给侧改革都无济于事,都会被淹没在实体经济金融紧缩的效应当中。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金融不纠错,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会改变。
-
金融不纠错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难改
事情按照“新自由主义者”的意愿发生了。货币投机盛行,金融急速短期化,以致中国金融市场根本不能有效生成资本。这不是严重的问题吗?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金融不纠错,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会改变。
-
钮文新:港元攻击的背后
港汇被沽空,港币利率暴涨,而导致股市暴跌——今天发生在香港的事件不能不让我联想到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不能不联想到危机期间发生在香港的数次金融攻击。
-
钮文新:应对金融攻击要主动性舆论管理
我们热切的期盼“主动性舆论管理和引导手段”的尽快出现,这不是新闻管制,而是舆论引导,这当然是政府责任,当然是所有国家政府都在做一件大事。目前看,我们新闻引导依然是在政治方向,而在经济舆论引导方向实在过弱。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舆论主管机构缺乏深懂经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