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家安全(全文)
冷战期间,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苏东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冷战结束后,此种行为也被施加给整个南方特别是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身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它与西方的矛盾从生存权领域进入发展权领域。中国与美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时间和机遇空间日益缩小,可持续优势日益向中国倾斜。在中西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且有利于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拾打击苏联的模式,是西方英美敌对势力必然要发起的、也是中国政治保卫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挑战。
-
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下)
纵观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历程,我们会注意到,每逢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诗词创作中的战略张力反倒进入高潮。这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重要特点。1927年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数量较多,且充满昂扬的乐观必胜的精神。
-
关于祖国统一:由历史经验形成的一个判断
据报道:2018年2月9日,前民进党“立委”朱高正表示,台湾应与大陆谈判和平统一。他认为:“现在对台湾最大的利益是尽快跟大陆展开和平统一的谈判。”朱高正告诫台当局,应该尽早与大陆展开统一谈判,“越早谈对台湾越有利,越拖让大家受‘台独’影响越深,台湾遭受的打压会越严重。”可以预计,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台岛内没有多少历史包袱的民进党中主张两岸统一的认识将会越来越多,当年刘国轩激烈反清后又急速反转投诚的历史也可能重演。
-
张文木:美元的前途
依附于美元的华尔街资产有没有可能向人民币转移呢?暂时性的共融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它需要保值——这是他们选择亚投行的动因,但长期“结盟”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上不许可。资本没有祖国,遑论社会主义国家。华尔街资产需要它所依附的国家有力,只是为了它的资产保值,同时它又不需要这个国家有力,因为它还要吸吮这个国家的“血液”。目前国际资本的重心正由美国向英国为首的欧洲体系转移,美元体系向英镑体系的由大西洋西岸向东岸转移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
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论断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即唯物论和辩证法。人总是要思考的,但人更是要吃饭的,吃饭是思考的前提而不是结果。要吃饭就要有为争取利益开展的民族的或阶级的斗争,这就决定斗争是事物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是反映本质的东西。伟大斗争需要有唯物论,也要有辩证法。唯物论可以让人守住底线,而辩证法可以让人明了生死极限;纵观历史,被入侵亡国的不多,而过度扩张亡国的不少。为了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结局,我们就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
张文木: 学风建设,关乎中国命运
历史表明,凡是学问越做越虚的时候,也就离亡国不远了。未来20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国家安全,事关重大。中国现在的学风有很大的浮夸成分,我们应该注意。对学者来说,学问的长进要靠解决国家的困难,而不是靠故弄玄虚,不能靠出国、耸肩、说洋文唬人做学问;我们更不能整天幻想有洋人帮我们解决,尤其是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
张文木:学问不可“无问西东”
毛泽东读宋朝政论文的时候,说言不及意,大而无当,基本是批评多。说宋朝,特别是北宋,所以不要看它光豪迈,没有用,要办事。“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翻成政治诗你就看出危险性了,它里面是禅宗意识,没有担当:说你是宋朝人就宋朝人,说你不是宋朝人就不是宋朝人,为什么说你是宋朝人,你把你当宋朝人,把你不当宋朝人你就不是宋朝人。那这不就完了吗?
-
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上)
习主席说的是对的,历史不等待彷徨者、犹豫者,历史等待的是前进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面万木春”。所以要学会看大势。我们学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也就是学这一点。大势决定一切。
-
读毛主席的书——《重温毛泽东战略思想》自序
我生逢其时,有幸经历了毛泽东时代。今忆毛主席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回味毛主席的书带给我的有益于我整个人生的教育,总觉得对毛主席有不尽的谢意和怀念。
-
张文木:从“一带一路”看世界治理体制的中国方案
欧洲人按照西方资本扩张的模式很难准确理解“一带一路”。我们已经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生命力,我们不会急于让西方世界认同我们的道路并接受我们提供的治理世界的中国方案。但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在历史提出重大挑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
张文木:社会主义是世界大道 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我们党和中国的所有伟大成就需要和什么结合起来?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今天的中西方竞争,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是还没有取得绝对胜利。中国的优势在哪?不在我们的五千年历史,而在于五千年文明要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党人的奋斗结合起来。光讲历史长久,埃及、巴比伦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是没有社会主义,就不能救自己,更遑论救世界。中国所有的成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一切皆空。
-
中日两国在国民性塑造问题上的较量
历史上注重战略能力的国家,都将国民性塑造问题放当作战略问题来看待。不然就不能解释今天为什么有些人要把《色戒》《霸王别姬》等片子引到中国来,为什么带有中性气质的主角张国荣被捧得这么高?还有把国民性格塑造得很自虐,将青涩男藏在一群少妇里准备为日军“献身”影片《金陵十三钗》以及目前出现的“鸟叔”现象,为什么在银幕和舞台上大行其道,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作品和形象符合西方强权的需要,在南方国家,这样男人多了,国家就不能打仗了。
-
张文木:东北的地缘政治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中国东北的形势和东北亚的形势密紧相连。5月3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关于政治报告讨论的结论时明确指出:“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这个道理蒋介石也明白,日本投降后,他和毛泽东首先争夺的就是东北。明乎此,也就明白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国家安全所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大家看朝鲜半岛,它居高临下,俯瞰东北大平原,如果美国占领朝鲜,新中国立即就面临入侵的威胁,若再丢了东北,新中国就会遭遇李自成那样功败垂成的命运。
-
张文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先进的世界观,又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就有希望。现在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在下一历史阶段着手要解决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我们要看大势,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斯大林说过,锯树还得留点锯末子,不能说为了避免留下锯末子就不锯树了,这个要看哪个是主要矛盾。现在,道路已经开通、坚冰已经打破,我们能够大步前进。
-
张文木:关于李鸿章等受贿问题
许多研究近代中俄关系的历史着作,都提到俄国为其远东战略设立“李鸿章基金”及向李鸿章行贿一事。这事牵扯到对李鸿章的定性:如果受贿行为属实,李鸿章在《中俄密约》及“中东铁路”等问题上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其性质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认识局限性,而是主动卖国。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档案文件并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