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新时代战略机遇期的相关思考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20年直至2050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不是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呢?从国内外形势发展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上看,已经具备最主要的客观条件,具体包括五点:一是2008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二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剥削,哪里有分化,哪里就有觉醒、就有反抗、就有斗争,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则;三是苏联亡党亡国和美国这两个不同类别的反面教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昭示;四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五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在发展。从国内看,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新时代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进一步确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这个大党大国就会在战略机遇期有大的作为。“和平、发展、共享”是争得未来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时代旗帜。
赵磊:“发展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吗?
“发展的观点”并不是唯物史观的专利。唯物史观与其它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唯物史观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简称“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用“唯物”的逻辑去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其它理论则有一个共同特征:用“社会意识”来解释“社会存在”。
阿明、沃勒斯坦的薪火与中国的去依附发展经验
国民政府1935年的依附型币制改革等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的长期高通胀,工商业利润赶不上通胀率,遂有96%左右的资本用于投机获利。我们认为,不论任何经济体制只要发生恶性通胀就会使制造业的利润跟不上通胀率,从而迫使产业资本家析出资本进入投机领域。自然,新中国成立后要成功治理这场延宕十几年之久的危机必须重建经济和金融主权。那么,只能通过“去依附”获得主权,依托国家主权向国债和货币做赋权形成国家信用体系,以国家资本替代被民族革命赶走的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主义资本。这个经验,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论其处于产业资本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还是21世纪的金融资本扩张阶段。当前金融资本主义在核心国家频繁爆发危机,并以政治及经济双重成本转嫁方式,导致半边缘及边缘国家陷入政治危机,经济下行,社会动荡。本研究分析以美国为首的核心国近年的战略性调整,探讨其对全球南方的影响。研究指出:能否化解这个伴随着西方推崇的“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解殖谈判而内生的、具有普遍性的“主权负外部性”,乃是二战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依附”与中国“去依附”的最根本的差别。不论其处于产业资本阶段,还是21世纪的金融资本阶段。
张树华:新中国道路独特而又彰显共同价值
30年前,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在长期“冷战”的政治对抗中遭受失败,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易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照搬照抄的死路和全盘西化的绝路。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抉择、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或碰壁或搁浅,不少国家面临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未来。中国波澜不惊的应对和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赢得世人称赞。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毛泽东经略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及在当今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关于战争、和平的理论与实践,系统解析了战争与和平的战略思想观点及内在联系,揭示了战争与和平转换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毛泽东从国内外、军内外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可行战略目标、敏锐捕捉战机、大胆突破一般原则、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的伟大实践,体现出对战争与和平关系认识的前瞻性、实践的创造性、转换的控制性,以及战略筹划高超的艺术性,展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卓越贡献。当前我党关于经略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指导,体现出习近平对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孙健:海外学者论新中国70年发展经验
中国70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发挥;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力量,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多权力和职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在省级和县级的选举中引入竞争性选举,显着提高了代表的质量。
人民日报: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国有经济总量、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推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系统有效的金融体系、庞大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同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
关于我国现阶段分配问题的深层反思与建议
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让人惊愕。事实表明,分配不公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分配不公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虽经几任中央领导集体及各级党和政府的持续努力,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且还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过去长时间里,对分配问题的认识以及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与得力,没有抓到根本上。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对以往的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做一番认真反思,确定新的思路,找出新的举措。
登临世界巅峰,中国还要闯四道关隘!
登临世界巅峰,中国还要闯四道关隘!第一道关隘是打破“修昔理德”的魔咒,击退扼守在巅峰之上的世界霸主美国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的围剿;第二道关隘是如履薄冰地穿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第三道关隘是谨慎应对国内复杂局面,解决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顽疾,实现共同富裕;第四道关隘是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使我国昂首挺胸,拥抱太平洋,走向深蓝,真正成为世界性大国。这四道关隘既是中国要闯的关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子孙所要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
中国引领:战后世界正在步入第四个发展阶段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的引领下,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正在沿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不断前行。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一个以“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美好世界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实现毛泽东主席年轻时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愿望、兑现毛泽东主席执政后做出的“中国应当对世界做出较大贡献”的庄严承诺。
印度和中国发展道路差异及其后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自主性与依附性“两条道路”的斗争。虽然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起点相同,由于两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导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后果。通过对印度结构式的考察以及深入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中印两国发展之争实际上是制度之争,如果中国未来在政治上陷入印度式的制度,在经济上走上印度式的依附性道路,那么中国的发展可能反倒还不如印度。
当代世界的发展态势:危机四伏与应对逻辑
当代世界正面临着危机四伏之境地、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变局当中,当代世界正演绎着“弱者愈弱挨打遭欺、强者恒强崛起扬威”的发展逻辑,呈现着“弱者为鼠难生存,生死存亡一线间;强者为王有生机,惊涛骇浪无阻挡”的运行状态。在如此大变局之际,采取何种策略予以应对,时刻考验着各国政要的战略智慧和策略技巧。
浅析自私的产生、发展、兴盛和消亡
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阐释了自私的四个阶段,即自私的产生、发展、兴盛和消亡,并论证了自私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即自私是私有制在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是私有制在社会意识层面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社会历史总趋势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自私必将消亡的结论,因为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又不够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只有使生产力极度发展,才能真正使私有制失去立足之地。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两国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有过相互学习、密切交往的历史时期,也有过以强凌弱、兵戎相见的历史时期。现正经历着摩擦不断、矛盾加深的历史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构成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清晰历史脉络。
人大代表程恩富:论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
要借鉴日本经验,根据每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具体确定该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从而为该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如果各级政府等候劳资冲突了,再事后去协调,那就陷于被动,也难以体现人民政府的劳动阶级性质,与从严全面依法治国的积极进取精神并不吻合。
汪晖:齐物平等——一种不同的平等观念
在今天金融化和资本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不是哪个人的腐败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