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执政者基于责任制原则,为包括自身在内的经济行为主体所规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的总和。在经济行为主体多重责任关系中,体现社会主义总体要求的经济责任关系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和调控责任、企业对劳动者的公平分配责任以及公有企业对私人企业的支持和引领责任。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关系,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增强民族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体制改革、自主开放和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关系的基本路径。
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时代我国文艺生态审思——基于主旋律文学的视角
主旋律文学主要指被普遍认为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其弘扬的社会主流价值),同时也得到国家意识形态部门扶植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等文学作品。新时代需要主旋律文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社会主义”和“中国”特征。新时代主旋律文学面临的文艺生态困境主要有:“人民”的中心地位尚有待加强,社会主义因素受到资本主义因素的冲击和压制,中国主体的建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主旋律文学突破困境的根本途径,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坚持意识形态主体、作家主体、人民主体三者的融合统一;借重中国叙事传统,建构中国人民能够接受的叙事模式;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逻辑。
赵磊:不能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
我们之所以必须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解放思想,其原因就在于,这个论坛所批判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很多并不是私有化和市场化不彻底,而恰恰是放任彻底私有化所带来的问题,是市场经济本身内生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出何种判断,不仅取决于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更取决于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所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仅是减税简政以提升资本的利润率,更理应发展公益教育、公共医疗,并提升社保水平,而不是发誓要将私有化和市场化进行到底。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和基础
群众的实践是我们制定一切工作方案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尊重群众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决不能说“领导是老大”,领导说了算,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国有企业里,也不能说“企业家是老大”,经理说了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提的要求,都在这里了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曾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人民的文艺还是个人的文艺?
要解决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离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与共同体分离与对立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解决好作家与人民关系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础。
全面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寻求的是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消除贫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爱所有困难群众,决不厚此薄彼,有亲有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和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立场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阶级问题。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和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立场问题尤其紧迫和重要。不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可以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基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其制度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人民内部存在多个阶级阶层,但是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代表占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阶级,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人民在生产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阶级分析法这四个基本原则和底线。
你是谁的领导?谁给你这种权利?
我知道,今天共产党有问题,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共产党内的一批高级干部严重的脱离群众。然而,我也知道共产党有希望,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天我的这篇微信可以在老百姓中畅通无阻的被广泛传播而不被禁止。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就是共产党的希望,这也是中国的希望。
持续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民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富裕,让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而且,我国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我们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新理念”的根本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思想”的根本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战略”的根本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广义上的全部内涵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中;而“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构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狭义上的全部内涵。
李慎明: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主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旨,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新认识和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