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共为您搜索到45篇文章
  •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难辞其咎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难辞其咎

    乔治·凯南在为《外交事务》撰写的文章中,谈到了苏联体系的潜在弱点以及“迅速变革”的可能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苏联体系被逐渐腐蚀。但是,如果戈尔巴乔夫没有发动激进的改革,并引起了强烈反对,苏联不该如此短命。正是戈尔巴乔夫触发了苏联解体的进程。在西方,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英雄,他不仅解散了苏联,而且结束了冷战。对于俄罗斯来说,他的经济改革以及对苏共的破坏使国家陷入混乱,他对西方的屈从给民族带来了耻辱。不过,苏联的崩溃发生得很快,没有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苏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经历长期暴力冲突而解体的大国。

  • 周关: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把苏联引上私有化方向的?

    周关: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把苏联引上私有化方向的?

    前苏联、东欧国家通过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用私有制代替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苏联人民七十多年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换来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从而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严重的两极分化,人民生活不断恶化。历史是一面镜子。认真总结前苏联怎样往私有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将会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氏改革中逐步走向深渊

    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氏改革中逐步走向深渊

    叶利钦通过电视向全国表示,“休克疗法”过后,到1992年秋天老百姓的生活就会有好转。然而事与愿违。两周后物价上涨幅度便超过了10倍,黑市的价格还要高出许多。在一次电视直播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拿出一根香肠,提问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盖达尔是否能说出香肠的价钱。盖达尔对着电视机镜头回答:1公斤香肠市场价是9—10卢布。当时舆论哗然。实际上,当时香肠的市场价已是90卢布/千克。

  • 苏联解体27年中戈尔巴乔夫100次再就业

    苏联解体27年中戈尔巴乔夫100次再就业

    搞了那么多年政治工作,最先想到的还是重走老路,把被叶利钦攫取的权力再抢回来。所以从1993年开始,蛰伏了两年的戈尔巴乔夫就已经在准备重回政坛了。1996年的大选,是他的一个重大机遇。由于当时叶利钦使用休克疗法,让俄罗斯本就薄弱的经济底子再次陷入困境,而他的主要对手久加诺夫又是不怎么讨喜的苏共代表,民众对这两位候选人的印象都不佳。这给了戈尔巴乔夫以强大的信心,可能再次重出江湖。

  • 张树华:苏共的舆论阵地是怎样一点点坍塌的

    张树华:苏共的舆论阵地是怎样一点点坍塌的

    1987年,戈尔巴乔夫所着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苏联和美国同时出版。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倡导“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倡导以所谓全人类的价值代替“阶级观点”。戈尔巴乔夫一方面鼓吹“文明社会价值”和“核时代的文明”,一方面单方面主动对西方让步,这为他在西方赢得了奖赏,也从根本上颠覆了苏联舆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戈尔巴乔夫“良好愿望”最后没能换来西方真正的回应,但他那些国际关系“新思维”的主张却有效解除了苏共思想武装,使西方轻而易举地打赢了多年的攻心战,赢得了冷战。

  • 李慎明:苏联放弃政治安全防线的悲剧

    李慎明:苏联放弃政治安全防线的悲剧

    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一方面拱手让出思想舆论阵地,另一方面又将一些全国性报刊和苏共中央级出版社变成传播自己背叛思想的工具。例如,为配合“公开性”运动而出版的《苏联其产党中央委员会通报》,由戈尔巴乔夫亲自出任主编。就是这样一个重要刊物,却有意回避现实生活问题,热衷于揭发斯大林问题,诋毁和“反思”苏联历史的文章有时占据三分之二的篇幅。于是,苏共党内自上而下借放开舆论之际,彻底打开思想大门,而苏联中央一级的报刊在其中起了先锋带头作用。

  • 苏联解体的秘密,藏在5盒鲱鱼罐头里

    苏联解体的秘密,藏在5盒鲱鱼罐头里

    这位特工调查之下才发现,这些伪装成鲱鱼罐头的鱼子酱罐头,是苏联官员们贪污的法宝。当时,苏联有专门针对官员的特供商店,里面有各种顶级的鱼子酱、好烟、好酒,琳琅满目,而且价格还便宜。这些官员吃腻了顶级鱼子酱,想要卖鱼子酱赚钱,他们就私下搞了个工厂,把特供商店的鱼子酱装进罐头,外面贴上“鲱鱼罐头”的商标,按廉价罐头的价格交关税。等罐头出口到了国外后,他们再把“鱼子酱”的标签换回来,赚其中的差价赚钱。而与此同时,苏联的老百姓们却总是拿着钱,对着超市空空的货架感叹,想吃而不得。这波操作是教科书一般的中饱私囊。

  • 苏联最后的克格勃掌门,为何没阻止苏联解体?

    苏联最后的克格勃掌门,为何没阻止苏联解体?

    克留奇科夫是一个很有苏联情结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斯拉夫人情结很重的人。普京此时让这个曾犯有“叛国罪”的人出现在他的就职典礼,无外乎向世人表达普京的一个目标,那就是俄罗斯要新崛起,一些苏联的东西还要保留。再一个目的,就是向世界表达,他尊重每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克留奇科夫即使在“8.19事件”派人行动,也不可能挽回苏联解体的命运,因为苏联军队没有作为,还有部分军队已经忠于叶利钦,克格勃人员即使行动,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克留奇科夫在苏联“8.19事件”中,既无奈也是很清醒看到未来的人。克留奇科夫于2007年病逝,但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他。

  • 吴恩远:俄罗斯人对斯大林评价反转的启示

    吴恩远:俄罗斯人对斯大林评价反转的启示

    多年来我们一直追踪俄罗斯评价斯大林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态度的变化,可以说,刻意歪曲历史,全面否定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最终就是把思想搞乱了,偌大一个党、一个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人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储蓄所中的存款迅速贬值,而国家组织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涨幅缓慢,通货膨胀速度明显超过了工资增长速度。列入预算内的职工,首先是幼儿园教师、中学教师、医生都在勉强度日。伴随着私有化过程出现的大量招摇撞骗导致部分私有化的企业被犯罪分子所控制。犯罪团伙可以用非法获得的钱财来购买企业,并通过武力保护自己的“赃物”。

  • 西方在等待他们的“戈尔巴乔夫”?

    西方在等待他们的“戈尔巴乔夫”?

    总体来看,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中仍然只会是一个噱头,或许能掀起些许浪花,引发几阵热议,却不可能给美国政治带来什么正经改变。因为这些因素之下,更深层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机制仍然像钉在美国社会主义幽灵棺材盖上的铁钉一样,锁死了美国政治游戏的自由度。但一个显然的问题是,空前的不满正在欧美聚集,当前的西方体制已经很难消化。分化和分裂正在酝酿对抗和冲突。今天的西方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关头,很可能会有一个历史性的人物,带着西方走往一个新的方向。

  •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如何判断文艺作品的左与右?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如何判断文艺作品的左与右?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科幻文艺的黄金时代,但如果把美国与苏联这两大科幻强国之间主流科幻作品的区别仅仅看成是“美国拯救世界”还是“苏联拯救世界”无疑过于肤浅,两者更深层次的差别是苏联科幻的主体是歌颂公有制批判私有制,认为共产主义必然能实现,好莱坞科幻的主体则是在歌颂私有制批判公有制,认为共产主义绝不可能实现。而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科幻和好莱坞的区别只不过是把“美国拯救世界”换成了“中国拯救世界”,对于未来共产主义是否能实现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

  • 瓦·伊·茹科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瓦·伊·茹科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1985年,上台伊始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雄心勃勃地在苏联推行“改革与新思维”,试图全面改造苏联体制,但却成了终结苏联的掘墓者。戈尔巴乔夫对内提出“公开性”口号,对外则提出“外交新思维”。然而,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设计既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又缺乏总体上的判断与把握,也缺乏目标明确的路线图。戈尔巴乔夫统治集团已基本上丧失了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丧失了其应有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沦为一个老朽腐败的特权集团。这一切都注定了改革的失败,并成为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的惨痛教训。

  • 苏联解体27年,戈尔巴乔夫的100次再就业

    苏联解体27年,戈尔巴乔夫的100次再就业

    搞了那么多年政治工作,最先想到的还是重走老路,把被叶利钦攫取的权力再抢回来。所以从1993年开始,蛰伏了两年的戈尔巴乔夫就已经在准备重回政坛了。1996年的大选,是他的一个重大机遇。由于当时叶利钦使用休克疗法,让俄罗斯本就薄弱的经济底子再次陷入困境,而他的主要对手久加诺夫又是不怎么讨喜的苏共代表,民众对这两位候选人的印象都不佳。这给了戈尔巴乔夫以强大的信心,可能再次重出江湖。

  • 戈尔巴乔夫把杜鲁门的意愿变为现实

    戈尔巴乔夫把杜鲁门的意愿变为现实

    “如果美国对苏联采取心理战和破坏行动,苏联领导人将面对不满和秘密反对派”。1945年秋天以来,美国制定了针对苏联的原子战计划(“苏维埃的印度尼西亚--是挑衅还是特别行动?”),但是,随着斯大林的衰老和苏联开始的背信弃义的权力斗争,美国决定把赌注押在对苏联的内部侵蚀,进而削弱其行政、政治和军事实力。后来的事实大家就都知道了。

  • 普京和戈尔巴乔夫:为何让美国爱得铭心,恨得刻骨?

    普京和戈尔巴乔夫:为何让美国爱得铭心,恨得刻骨?

    现在有人怕被美国敌视,总说是中国太高调招惹了美国,吓到腿软,这种国力上升的历史趋势,你再低调,美国就看不见吗?问题根本不是在调门。从美国对戈尔巴乔夫和普京的态度反差可以看出,一个大国,如果被美国舆论天天吹捧着,赞美着,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帝国主义骂得越凶,越是证明我们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