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共为您搜索到18篇文章
  • 贾根良:新结构经济学轰然倒塌,误国误民!

    贾根良:新结构经济学轰然倒塌,误国误民!

    新结构经济学号称是在对旧结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然号称“结构经济学”,那么,无论“新”、“旧”结构经济学,其理论框架中就必须有“结构”分析,但新结构经济学却没有“结构”的思维。实际上,新结构经济学扞卫的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而新古典经济学却是经济思想史中抛弃动态经济发展主题转向“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的“静态的插曲”,是与生产、技术创新、规模报酬递增和由此内生的制度和组织变迁无关的“交换经济学”。这样的一种经济学怎能称得上“开启中国经济学家理论创新的新纪元”呢?

  • 丁堡骏:库恩的范式论以及樊纲范式的破产

    丁堡骏:库恩的范式论以及樊纲范式的破产

    樊纲先生试图改造和运用库恩的范式论来分析中国经济学界的范式更替问题,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不能不遗憾地说,樊纲先生的这种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樊纲先生在《“苏联范式”批判》一文中,以经济体制和经济实践的变化引出经济理论范式的更替,这不能不说是对库恩范式论的唯物主义的改革。

  • 新结构经济学因中兴事件而轰然倒塌!!

    新结构经济学因中兴事件而轰然倒塌!!

    新结构经济学反对从新兴产业价值链高端入手实施国家追赶战略,反对研发核心技术,反对中国发展芯片产业,主张“我们可以等发达国家研究成熟后再引进技术”。新结构经济学的这些理论在中国流行了三十多年,但在“中兴事件”和这次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和技术战中已经轰然倒塌。有媒体曾宣传说,林毅夫世行归来为中国经济指明道路,但在实际上,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基本上与十八大以来党的大政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引下,国内经济学已经到了重视和研究演化发展经济学和中国学者独创的“新李斯特-马克思发展经济学”的时候了。本文为2018年4月21日上午在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上的大会发言。

  • 如何正确反思西方经济学—对“林毅夫反思”的反思

    如何正确反思西方经济学—对“林毅夫反思”的反思

    以构建新结构经济学为指向,林毅夫教授对西方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将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失效或失败归于条件的不适应性,认为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林毅夫教授的反思相对于主张照搬西方理论指导中国发展实践的学者来说,具有较大的进步性,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主张也为林毅夫教授的理论增添了一些科学性。对经济学阶级性的漠视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唯心主义方法的尊崇,使其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反思并不彻底。对马克思经济运行理论的庸俗化理解和对李嘉图经济学庸俗成分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秉持,使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也带有一定的庸俗成分。林毅夫教授反思的结论,不能用来指导中国的实践。指导中国实践的只能是马克思经济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库恩的范式论以及樊纲范式的破产

    库恩的范式论以及樊纲范式的破产

    樊纲先生试图改造和运用库恩的范式论来分析中国经济学界的范式更替问题,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不能不遗憾地说,樊纲先生的这种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樊纲先生在《“苏联范式”批判》一文中,以经济体制和经济实践的变化引出经济理论范式的更替,这不能不说是对库恩范式论的唯物主义的改革。

  • 评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理解中国模式内在逻辑

    评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理解中国模式内在逻辑

    产业政策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解中国模式内在逻辑的角度。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要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的志向、党的领导的政治制度、计划与规划体制,以及协作攻关的机制,构成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这些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而只是多了其实现形式的丰富性。

  • 从“林张之争”看当下学术舆论环境

    从“林张之争”看当下学术舆论环境

    张维迎、林毅夫的论战形式上是公平辩论,在媒体报道和舆论传播效果上却很不平等。在整个过程中,媒体与自由派学者保持着高度默契,多数网民却赞同林毅夫。

  • 朱富强丨如何理解有为政府的基础理论:我对田国强和林毅夫之争的思考之一

    朱富强丨如何理解有为政府的基础理论:我对田国强和林毅夫之争的思考之一

    就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而言,不少经济学人也就容易为特定分析思维、传统智慧及其内涵的意识形态所左右:演化主义经济学人往往过于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建构主义经济学人则会忽视政府行为潜含的“自负”,从而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挖掘和构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互补共进关系。

  • 谈谈林毅夫、张维迎、楼继伟、吴敬琏、张五常等人的误判

    谈谈林毅夫、张维迎、楼继伟、吴敬琏、张五常等人的误判

    张维迎教授有个着名的比喻:“吐痰论”。其灵感来自饭馆里的一种乞讨行为:好好一桌酒席,被乞丐吐了口痰,败兴的客人离席而去,乞丐便成了接收大员。仅仅用这个精辟的比喻,就干净彻底地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让少数人充分地享用原本属于多数人的份额。“吐痰论”这个比喻还精辟指出改革的要点是:如何让多数人自动地放弃自己的份额而不是拒不放弃。

  • 朱富强:有为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对林毅夫和田国强之争的思考

    朱富强:有为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对林毅夫和田国强之争的思考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不仅可以而且需要形成良性的互补和共进关系,因为它们都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同时也都面临着失灵问题。然而,围绕国家的角色形象以及政府的功能承担,学术界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乃至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当前发生在林毅夫和张维迎、田国强及文贯中等人之间关于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话题的争论,也是经济学界这一长期未竟论战的继续。

  • 论“废除一切产业政策”当缓行——对林毅夫张维迎有关产业政策争论的一些看法

    论“废除一切产业政策”当缓行——对林毅夫张维迎有关产业政策争论的一些看法

    近日来,围绕产业政策的利弊,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位教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维迎教授更是喊出了“废除一切形式产业政策”的口号,令朝野上下为之侧目。很多着名经济学者也参与到了这场讨论中来。

  • 英国前官员批评张维迎支持林毅夫,目的何在?

    英国前官员批评张维迎支持林毅夫,目的何在?

    张维迎鼓吹新自由主义,显然是错的,而林毅夫的主张貌似正确。只是林毅夫先生指挥的方向,搞低工资比较优势,是与我们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执行得越久,离目标就越远。最近二十年,我们的大量矿产资源被转化为工业产品,免费送给了西方,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资源走向枯竭,物价不断增长的局面,已经对我国的子孙后代生存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危害比张维迎大得多

  • 暗渡陈仓的新自由主义:为何林毅夫的理论比新自由主义危害更大

    暗渡陈仓的新自由主义:为何林毅夫的理论比新自由主义危害更大

    林毅夫支持渐进式双轨式改革,所谓不照搬,也就是没有照搬美国精英推销的休克疗法,不是一夜之间就推行改革,而是通过渐进式改革,其方向和目的地仍然是新自由主义的目标,并非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林毅夫本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培养的经济学博士,其新自由主义思想是深入骨髓的。美国通过各种方式推销新自由主义,林毅夫不过是其中一种,但在中国却是实际发挥最重要作用的。

  • “林张大讨论”,诺奖得主怎么看

    “林张大讨论”,诺奖得主怎么看

    最近,以林毅夫和张维迎为代表,中国经济学界围绕产业政策是不是有碍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中国要不要继续推行产业政策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邀请了中、美、英三国专家齐聚圆桌,就这一问题各抒己见。

  • 谁更缺乏常识—林毅夫与张维迎、许小年争论问题讨论

    谁更缺乏常识—林毅夫与张维迎、许小年争论问题讨论

    不要再沉湎于西方宏观经济学这种西方都已被抛弃的理论中不能自拔。诺奖获得者科斯早已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定性为“飘在空中的学问”。同样,同为诺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教授则将其定性为“毫无用途的学问”。特别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毫无用途的西方宏观经济学,也已经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抛弃。连这些都看不到才是真正的缺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