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谱写农村革命新歌
拿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来作对比,更能看到《白洋淀纪事》的价值。《边城》描写湘西山区淳朴善良的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和人生悲剧,笔法也是抒情散文式的,境界则是叹惋忧伤、无奈而又欣赏的,体现着作者作为文人士大夫阶级的思想趣味,而读者看不到人生和社会的希望。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的农民也有淳朴善良的本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农村妇女们,原本也跟翠翠有相似乃至一样的命运,但在《白洋淀纪事》中,她们已然超越了翠翠:她们参加互助组干农活,纺线织布做鞋袜支援子弟兵,上识字班学习,有的成为村干部参与领导土地改革,或者解除包办婚姻出去参加工作……他们和她们,在共产党的启发和组织下,从原来的一盘散沙,从原来的卑微无奈,转变成了毛主席所说的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郭胖子落网记:看八路侦察员如何抓捕“冒牌八路”
夏云松火速返回区里,将情报向曲区长和于队长作了汇报。他建议,自己带人化妆潜入戏台进行抓捕。但于队长认为“戏台下人多,郭三容易溜掉”,最好在其看完戏回家的路上“打他个埋伏”。曲初和进一步分析,“一般开戏是下午两点钟,到五点他往回走,天快黑了,正是打埋伏的好时候。就算盐滩据点的敌人听到枪声,天黑了也不敢出来,就是出来也不敢走远”。于队长告诉夏云松,“你们的任务,主要是活捉郭三;我带区中队去对付盐滩据点的敌人”。回到班里后,夏云松与副班长赵东商量如何完成任务。最终决定:赵东带两个小组埋伏在盐滩通往逍遥村那条大路西头的树林里,夏云松带一个小组埋伏在逍遥村东边大路的树林里。这样,当“郭胖子”看完戏往回走时,会先经过东边的那片树林。只要一看见这家伙,就以夏班长的枪声为信号,马上动手抓人;赵东则带人负责掩护。
虎穴锄奸记!八路如何在日伪眼皮底下定点清除叛徒
王英夫妇的尸体被发现后,日本顾问中林的第一反应是“八路干的”。但看到现场并没有搏斗的痕迹后,又认为是熟人干的,搞不好是一场源自争风吃醋的情杀。索性也不出城扫荡了,全城戒严,四处抓人,挨个审问。情报室成了重灾区,所有的特务都被抓来,由中林亲自审问,答得稍不如意就严刑“伺候”,以致有的倒霉蛋被活活打死,命大的也要被关上很长一段时间。本来曾受日本人所器重的情报室主任赵金廉也没逃过去,多次逼供之后,忍无可忍的他连夜逃脱,从此不知所踪。反倒是潜伏在情报室的我方“内线”刘志诚安全得很,由于事先安排得当,事发当天的“烂醉如泥”又被多人所见,因此平安“过关”。这就样,中林反复调查了很久,也没个头绪,只好不了了之。
积小胜为大胜咋就不算积极抗战
八路任何一次这样规模的作战,的确不比国军淞沪、长衡、中条山、万家岭等战役那样牺牲惨烈和战果辉煌,甚至无法像平型关、关家垴、黄土岭那样可以拿出来说事儿,但它数量多。数量多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一滴一滴的水汇聚起来,也足以使江河汹涌,说明即使像蚂蚁那样一口一口地啃,也足能吞下一头大象。
毛泽东与罗荣桓的革命情谊
我们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形成这样一个气候,特别是在世界上我们能够起到“大国作用”,是和我们党初建时期的军民鱼水离不开的!是和毛泽东同志的作用离不开的!毛泽东永远是一个伟人,他是一个为我们中华振兴、崛起起到绝对作用的人,我们中国能够有今天,毛泽东功不可没!
高戈里|从小八路到世界名医(2):“大跃进”的产物
世界首例人体断肢再植的奇迹,于1963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诞生。由此,当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一位医师有了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荣誉称谓。
高戈里:造手大师“狭缝”路 ——从小八路到世界名医的于仲嘉(1)
1978年10月21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医师于仲嘉为失去双手的陕西青年高天社再造了一只有感觉,有勾、捏、握功能,能握杯、吃饭、打算盘、写信,还能提起七公斤物品的新手。随后,于仲嘉又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将再造手发展到八种类型,并为一百多人再造了有感觉、有手功能的新手。
他们怎样从“日本鬼子”转变成英勇的“日本八路”
中国共产党认为,大部分日本士兵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我党对他们进行耐心的人道主义感化和反法西斯教育,大批深受日本法西斯奴化教育的顽固战俘被教育改造成坚强的革命战士,这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无此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