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地缘政治的本质及其中国运用
学者与政治家对地缘政治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差别:学者注重并能较好的把握地理中的点与面的关系,他们理论的缺点同时也是其优点的过度延伸。结果他们书中那一个接一个的“枢纽地带”诱使着他们的国家为争地而四处“拼命”,由此拉长战线、透支国家资源并导致国家的衰落。地缘政治本质上应被理解为国家“养生”和争取有方向的世界和平的学问;其要义是正确地认识国家目标与资源在特定地理空间相互匹配关系及其矛盾转化的学问。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人物集中于优秀政治家群体,他们伟大并不在于他们对本国战略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而在于对本国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匹配关系及其矛盾转化节点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与任意一边过度拉伸会导致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的道理一样,中国在四边任意方向的过度扩伸都会在另一方向受到相应挤压及不得不做出的相应的战略收缩。根据亚洲的地缘政治的特点,伴随国力增长,未来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要在不失国重、保持国力支出不失衡的原则下进行,笔者认为:“国家保主权、国内保政权、周边保格局、全球稳利益”应是这一原则具体表述。
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稳定生活不被打破,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除非你想颠沛流离,除非你想看到动乱、甚至战争发生在身边!
战略传播:国家利益争夺前沿的较量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战略博弈日趋激烈,信息时代战略传播的隐形较量无所不在。许多国家和军队已将战略传播置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强调借助政府的综合手段,从公共外交、公共事务和信息运作等多个方面来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和声誉,引导媒体和舆论方向,为国家利益和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环境。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两者的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只是民为本,那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如果只是国家强,现在世界上的强国,多数都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才是坚持中国道路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张文木丨《道路之争》序言:大国经济要政治挂帅
发展中的中国如果不能为比中国更为发展的西方让出资源的话,那中国就应当“让位”:要么像苏联那样被瓦解,要么自觉“低碳”。但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低碳与美国人眼中的“低碳”中国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