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共为您搜索到9篇文章
  • 胡新民:延安整风是“文革”的预演吗?!

    胡新民:延安整风是“文革”的预演吗?!

    延安整风是“文革”的预演吗?!不过,这几十年来,确实出现过这样的说法。但在历史事实面前往往很快就销声匿迹。接着在某个时间点又顽强地冒出来。这两者是预演和正式演出的关系吗?该文作者能出来解释一下吗?

  • 曹征路:高华之流是在用阴暗心理揣测延安整风

    曹征路:高华之流是在用阴暗心理揣测延安整风

    六届六中全会,在认识上达成大体一致,部分抑制了王明错误路线所造成的困扰。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抓住了要害:党内反复出现、带来严重危害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其思想根源都是主观主义,其共同特征是理论脱离实际,即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或书本出发,或照搬外国经验。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强调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表示,希望这次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他说:“在担负重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 毛泽东与王实味研究中的相关争议性问题评析

    毛泽东与王实味研究中的相关争议性问题评析

    王实味事件发生在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中。王实味被批斗并最终被错误处决,使得延安整风运动的正当性遭到质疑,也引发了一些研究者对毛泽东与王实味的相关评价产生争议,主要集中在王实味“托派”帽子是否由毛泽东扣上、王实味作品暴露延安“阴暗面”是否在于动机不纯而为毛泽东所批判、王实味与丁玲在整风运动中的不同结局是否在于他们两人与毛泽东的私人关系不同、王实味之死是否由毛泽东一手造成等问题上。辨析这些争议性问题对于还原历史的真相并正确认识延安整风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毛主席超一流国际经验远胜过王明的外国经历

    毛主席超一流国际经验远胜过王明的外国经历

    皖南事变发生不久,毛主席就提醒周恩来,今后对苏联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但他认为只向周恩来一个人交代还不够,还必须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使全党在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的氛围。毛主席后来就解释说:“整风实际上是整苏联的风,是批判斯大林和第三国际的错误。 ”毛主席的超一流经验,就在于他善于悟道,不仅感悟马克思之道,而且感悟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道。感悟马克思之道,使得他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感悟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道,使得他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

  • 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延安整风时期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作为党史上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延安整风坚持和运用了诸多教育方法,收到了显着效果。

  • 邓力群是怎样逐步领略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的

    邓力群是怎样逐步领略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的

    邓力群年近百岁时,仍然关心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每当有同志看望他,他都要过问这方面研究和宣传的情况,了解有什么新的学术进展和学术观点,并且谈自己的观点,对宣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重要指导。可以说,邓力群宣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直到生命停止。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教条和宗派的方式之中,成为“左”右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的思想和政治堡垒。从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到实施延安整风,毛泽东采取“思想建党”的原则和方法,以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历史转折,留给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互动的若干基本经验。

  • 拨开中共党史“第一谎言”的迷雾

    拨开中共党史“第一谎言”的迷雾

    在当今的现代史研究中,存在一种误区:研究国民党的比研究共产党的吃香,研究反面人物的比研究正面人物的吃香。还有人把眼光对准历史的边边角角,对于“政治厚黑学”、“权力斗争”特别感兴趣,把历史庸俗化。谈起种种现象,丁晓平的声调提高了:“研究历史干什么?”丁晓平认为,“历史不是温度计,只能测量别的物体的温度,本身没有温度。历史应该是火种。”而历史研究者需要智慧和良知,让历史成为我们的经验和营养,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揭秘!延安整风时期干部用写笔记来“改造思想”

    揭秘!延安整风时期干部用写笔记来“改造思想”

    1938年开始,陈云在中央组织部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了深入学习经典着作的精神,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陈云提出了一整套学习办法,写笔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