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共为您搜索到8篇文章
  • 胡新民:杨振宁首次回国为什么会大为震惊?

    胡新民:杨振宁首次回国为什么会大为震惊?

    1971年7月杨振宁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在他访问北京等地后回到上海准备回美国时,读完他的好友邓稼先的简短信件“中国原子武器工程,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帮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杨振宁是在“科学技术也取得重大成就。国防科技业绩显着,民用科技也有突破”的时候回到祖国进行参观访问的。作为世界着名科学家的他,对祖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怎能不感到“大为震惊”呢?

  • 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是啥?怎么引爆的?

    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是啥?怎么引爆的?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的速度为世界之最,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70年来是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着越来越多值得铭记的“第一”。向无名英雄致敬!

  • 听邓稼先夫人许鹿希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听邓稼先夫人许鹿希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离开北京去上海回美国的飞机舷梯旁,杨振宁突然问送行的邓稼先,据说中国搞原子弹有美国人参加?邓稼先为难地推托说:快上飞机吧,我以后告诉你。因为邓稼先肯定和否定都不行:肯定吧,不是事实;否定吧,那就证明他自己也在搞。“其实杨振宁是在测试稼先。”许鹿希笑着解释。事后邓稼先马上报告周总理,总理指示要尽快答复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都没有外国人参加。邓稼先连夜写了封信,交专人送到上海。送信的人在宴席上把信交给杨振宁,杨振宁打开一看,知道是中国人自己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搞成功了这样的大事业,顿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 邓稼先是科学家,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邓稼先是科学家,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新中国科学事业的重大成就,以两弹一星为标志。那个道器变通过程,在道层面,无论如何要定位在共产主义这个高度,否则怎么让人想得通说得通,再说单纯靠金钱搞两弹一星,行得通吗?所以,邓稼先视科技界的共产主义战士。

  •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东方的雄狮才能够屹立不倒。八百年前放翁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而去,今人传唱不绝;三十一年前,邓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的牵挂和敦促,国人谨记在心。邓稼先为中国核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却如寂静低调的马兰花,从不宣扬自己的芬芳。今天,邓公走了整整三十一年,享受着祖国庇护的我们,不该忘记他的碧血丹心,更不能让他的夙愿被辜负。

  • 回望1950年:不能不比较杨振宁和邓稼先

    回望1950年:不能不比较杨振宁和邓稼先

    杨振宁教授没有在1950年回国,这对他本人可能是一个遗憾,但不是一个问题。爱国不分先后、不回国不等于不爱国、不回国不等于没有为国家做贡献——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心里要有数,无论如何,杨振宁教授都不能和邓稼先、钱学森们相提并论,更不能把杨教授说的比邓稼先、钱学森还要伟大。

  • 杨振宁锦上添花,但也勿忘同甘共苦者

    杨振宁锦上添花,但也勿忘同甘共苦者

    与杨振宁同时代,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科学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没有他们,“两弹一星”不会这么早到来,我们还会被大国讹诈很久。为什么他们要回来?爱国精神,对,这是最强的动力。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科技人才,会看,会听,会独立思考。他们当然明白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在哪里?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 邓稼先们的爱国:永远赤子之心,永远热泪盈眶

    邓稼先们的爱国:永远赤子之心,永远热泪盈眶

    与世隔绝的十年里,是什么支撑着邓稼先们走了下来?我想,答案一定是无比坚定的理想。多少壮怀激烈之人只是被自己独自前行的浪漫场景感动着,却在亲眼看到了苍茫的荒原之后选择了退缩?从这个角度讲,邓稼先们,是真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