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说到张爱玲:请给历史一点空间
【摘要】“当我们每次不吝笔墨、不吝啧声之时,不妨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或时间里,给历史多一空间。让历史归于历史,让艺术归于艺术,说娱乐归于娱乐,让真实归于真实,如此,便一切安好。你不觉得一个只记得偶像或明星而遗忘英雄与伟人的国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
(写于2014年9月9日)
今天是伟人毛泽东的忌日,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是号召被封建主义奴役和资本阶级剥削的工农人民翻身做主的精神领袖、同时他还是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也是打败资产阶级与买办集团的代表,集腐败、落后、愚昧、软弱、无能、愚蠢、奴颜、媚骨、荒谬、荒唐、可耻、无耻、祸国殃民……等等所有贬义词于一身都不过分的蒋介石以及其所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一代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并藉此建立了亚洲乃至整个东方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他是这个对世界举足轻重的新兴政权当之无愧的首任领导人和头等功臣!仅此一点,毛泽东就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中华历代雄主名臣并驾齐驱且不相伯仲。
孙中山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蒋介石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世界大战中一直救亡图存渴望独立自主的所有国家没做到的事,他几乎都做到了。
但是,他的光辉形象与彪炳史绩并未因封王拜相而暗淡与停止,1950年10月19日,他固执己见一力承当的“第一枪”——抗美援朝,把足足“跪”了110年的中华民族直接“打”成了巨人,啃着牛奶面包的世界王者——美国与他那16个武装到牙齿的盟友的陆海空三军在吃着“冰雪炒面”且装备落后的单一军种的志愿军的面前俯首称臣——止步于战争肇启时的38线。从此以后新中国以“王者归来”的风范强势跻身共产主义阵营“老二”的位置,与老大哥苏联在冷战时代中领衔东方红色阵营与西方敌对势力展开了威武不屈、捭阖纵横的革命斗争,这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战功成百年之宏伟大业,那个昏睡百的东方巨龙终于彻底觉醒在世人面前……
中国人,又一次扬眉吐气了。
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又岂是仅仅名义上领导了八年抗日战争,但却丢盔撂甲丧师千里、国土沦陷无算使人民百姓受其所累而任人宰割的的蒋介石可比拟的?所谓其所主张之“(西式)民主宪政”能当饭吃否?“制宪国大”与我“国士无双”相比?何止千万里计?因此,毛泽东于新中国之意义,已完全超越了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说他是中华历史5000年来第一人并不为过。
当然了,这些并不只是他一人之功,而是他与老一辈领导人和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与人民子弟兵的集体功劳,但毫无疑问,他是最居功至伟的那一个。
而每年的9月9日,与这位“第一人”相关的故事, 有很多可以说:“1927年他的处子作——秋收起义;1929年共产党第一个政权——中华苏维埃国;1949年的“进京赶考”——入主中南海;以及,1976年与世长辞………”他那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一生啊,和气吞山河、豪奢放逸的气度呵………史话千古亦不尽兴也~!可就是恰恰在他老人家逝世38周年的重要日子,国内各大媒体却不约而同地集体“目障”,转而浓重地纪念起一个与毛泽东毫无干系的女子来了,那是一个才华横溢又风尘朴朴的奇女子——张爱玲。
她的故事和作品以及才华,一如她的旗袍给近代国人的印象般深刻,我自不必多说,然而既然众媒趋之若鹜,我这一小文青也来凑凑热闹。
无风乱谈张爱玲——黑色的玫瑰与乱世糜烂之花
作为第一代八零后,应该说我还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赶上了“第一趟文学列车”——文革后那个书籍开放的年代;而当我长大成人后,我又亲眼目送了“纯”书籍年代的消逝——网络文学兴起,传统通俗文学渐渐式微或被取代,这个过程教人唏嘘喟叹,然而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我还是“幸福”的,那时的我与广大爱好文学的学子一样曾如饥似渴地汲取来自香港的武侠小说、台湾的言情小说和来自西方的古典主义文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课外学识,这其中,民国文学也包含在内,当然,在那个流行写现代诗、散文诗的年代,晦涩难懂的民国白话文并不那么有市场,而且内里所蕴含着的历史情感积淀和纷扰的政治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少年来说,未免太过沉重,但尽管如此我还是“邂逅”了张爱玲,这说起来其实有点毁青春,之所以从茫茫民国文学的大海中邂逅她,无非还是青春期的好奇与欲望萌发的结果,因为没看过她的书之前,大抵也还是耳听过与她有关的事的,关键字无非都是“国色天香”、“乱世佳人”、“红粉知己”啦………所以呢、与我相仿年纪的男孩子们都是充满美好的期待去看的………
结果:一点都不美。
而且胃里总是感觉到有东西在蠕动……在那之后,也就只有旅新女作家XX的《乌鸦》让我再次泛起那种酸腐的感觉。
张爱玲的文笔相当优美,而且极具古典气质与画面感,这当然是得益于她从小的良好教育背景和显赫的身世所孕育的(虽然后来中落)天生高贵气质,仅此两点,天下女人就没有抗拒她的理由,再加上美轮美奂或苍凉凄惶的场景描写和人物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贯穿始终的悲剧色彩,永恒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水”做的女人根本就对其无法自拔。
然而,那只是一朵黑色的玫瑰——魔鬼的笑容,纸张的后面就是张爱玲娇媚的笑。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一如这句张氏名言一样,她的文字很大程度上是她宣泄情绪的工具,她可以描写出N种不同类型的母亲,但几乎没有一个是慈祥的;她可以描写出一万个“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伟大爱情桥段,但几乎没有一个好结局;她对事业型的男人充满藐视与不信任,笔下的男性几乎都是外表正派但内心粗蹩、邪恶的猥琐狎客;且男人们娶的妻子又都是笨、蠢的旧社会女性;她是那样地矛盾,借对男人的丑化来发泄她的不满,借对笨女人的嗤之以鼻之嘲讽来暗喻她的不甘,一如她的本性一样,既是卑微的贱骨头又是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女王。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对出轨、偷情、虐恋、不伦、纵欲的喜爱和痴迷简直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不仅笔下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民国老先生的回忆,可得知她是一个极富挑逗性的危险女人,有的好雅学者以弗洛依德“门徒“来标榜她的自由和女权光环,实则不然,在歇斯底里的鞭挞男性之”原罪“的同时,说出”根本你认为结婚就是永远地做爱“的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只可怜又悲哀的欲望囚徒?
如此阴暗扭曲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绝非坊间美言的“独特”所能形容。
只有肆无忌惮的丑恶人性揭露,没有道德批判或淡如止水的从容,某种意义上,张的那只妖笔的确毁灭了不少女人的三观,用着名倒韩网友@仙人指路010 的一句段子:“你一个天天出入KTV、酒吧、俱乐部的女人,凭啥说天下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来形容绝世才女张爱玲或许有点过分,但不乏粗理。
最终,她的自我与偏激给自己造下了业障与苦果——嫁给了大汉奸胡兰成,但胡最终却辜负了他,而她也因此人财皆损,还被胡摧残蹂躏到得了“子宫颈折断“的大病,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愚蠢地“希望抗日战争永不结束……”。
让人不胜唏嘘,但也没有太多的伤怀。
总结:请给历史一点空间
以上对张爱玲的评论,全系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他人,不喜勿入。
从毛泽东谈到张爱玲是一个复杂晦涩的话题,将他们两人“放“在同一文章里,似乎也是一件”大不敬“之事,然而毋庸置疑,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有着非同凡响、甚至是划时代的意义,都是万中无一人的奇才,但是回到本文开篇,对历史人物的愈来愈”遗忘“与愈演愈热的“哥哥热“(纪念张国荣)此类民间风潮来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我“的大国情怀正一点一点地被”娱乐至死“的精神所腐朽,我无意去揣测为何各大媒体今天如此吝啬于毛泽东,我也不想去改变他们,我只想跟所有和我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抑或文艺青年说一句:
“当我们每次不吝笔墨、不吝啧声之时,不妨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或时间里,给历史多一空间。让历史归于历史,让艺术归于艺术,说娱乐归于娱乐,让真实归于真实,如此,便一切安好。你不觉得一个只记得偶像或明星而遗忘英雄与伟人的国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
谨以此文,用我的另类的方式缅怀与纪念我心中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致敬!
(无风即风:歌手无风,全国百大正能量榜样博主,百篇正能量作品作者。历史作家、评论家、正能量摇滚音乐人,央视国家安全教育日主推歌曲《如你所愿》创作者。)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605/2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