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金融风险的降低。在互联网引入金融行业以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频繁的股灾,看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金融风暴。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间还有很多轮小型的金融危机。

 

提前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互联网阴谋写到5,这一系列暂告一段落,没有把这活儿拖成跨年。完成这个系列,我也准备休整10天左右,期间“龙语天下事”可能还会更新一期一周热点评论,漫画看世界准备再更新一期,也许会跳票,也许不会。总而言之,过完年再说。

要过年了,一堆的事情要忙,这一段时间的微信也上得比较少,为了感谢各位读者一年以来的支持。我准备了365元红包,春节期间在眼下的三个读者群里发,以感谢一年365个日日夜夜大家的关注与支持。——看到这条消息再加我个人通讯录的,暂时先不拉入群里了,过完年以后再加。

言归正传,今天说互联网阴谋之五,与这一篇相比,其他四篇都算是小儿科。因为这一篇涉及到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即使你远离互联网,从来不上网,从来不被GZJY洗脑,你也无法避开它——那就是金融。

今天的这个主题,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全球的问题,尤其以美国为重。

 

【互联网极强的整合资源能力】

 

在IT和互联网大规模发展之前,计算机技术一直在进步,不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被限制在科学计算、文档处理、财务处理,还有一些娱乐领域等等。整体而言,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行业,是作为生产力行业存在的。

一直到90年代以前,各个行业的边界,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交通产业是交通产业,机械产业是机械产业,软件产业是软件产业,农业就是农业,隔行如隔山,计算机和软件,是一种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互联网的出现,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极快速度的传播能力,对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产生了极大的跨界效应。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能够覆盖媒体、金融、娱乐、高科技、生产力等领域,更延伸到所有的行业,进而能够操控社会的舆论导向,影响政治选举,甚至成为color革命的工具。

互联网的确是先进生产力。从90年代开始规模推广,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就颠覆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70以上高龄的老头老太太,拿着手机抢红包的已是常态。

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金融是所有经济形态的金字塔塔尖,以钱生钱总是最快的,也是最有诱惑力。因此,互联网公司进化的路径,就是以金融作为最高目标。——当然,政治操控也是一个目标,但那已经不是在经济领域了。

以利润率而言,顶级的互联网相关企业,有着傲视全球其他行业的资本。因为互联网天然就有聚集性,每个细分领域,一般只能存活3家左右的公司,而且第一名往往容易形成垄断优势。资源高度集中,能力又极其强大,还天然形成垄断,自然形成极高的利润率。而且这个行当成长非常迅速,法律和监管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人类生活的确是越来越便利,信息获取也变得垂手可及。但是席卷全人类的金融危机,也一次比一次更大。这其中有非常大的关联性。

 

【金融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一般我们都想当然地会认为,象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移动支付,才是互联网金融。

其实,很早以前,金融已经运行在网络上了。我们在互联网上炒股,在网上银行转账,在互联网媒体上阅读经济信息。在网上购物,其实金融领域,使用网络技术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早。

在现代的金融交易领域,人的作用甚至已经远远低于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大数据,生成各种量化金融模型,然后再自动化进行交易,无论是股票、期货、汇率、保险等等市场,都是如此。——在国外,交易软件的交易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手工的交易量,在国外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已经很少,基本都是委托机构在投资。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更促进了交易手段的更新。在美国,一个用于铁道的隧道项目被取消了,另一个Spread Networks却即将竣工,这个项目是为了搭起一条光纤,把芝加哥期货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之间的通信时间缩减3毫秒(千分之3秒)。——为了追求这3毫秒的成交速度提升,美国人宁可不修铁路隧道,也要修一条光纤隧道。

谁在乎这3毫秒呢?答案是高频交易员,他们靠比同行快远远不到1秒的速度买入或卖出股票来赚钱。赚钱不赚钱,就在计算机争取来的几个毫秒。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网络和金融发展到了这个极致,已经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相去了千里万里,越来越接近一种金融赌博。

 

【现代网络金融制造了金融黑洞】

 

在传统的金本位时代,货币很难超发,因此常常会导致通货紧缩,因为市场缺少足够的多的交易货币。

在传统的货币市场,理性的国家会盯着通货膨胀,将货币发行量严格控制在一个幅度以内,既避免恶性的通货膨胀,也避免出现经济通缩。——当然,利率、准备金率这些都是调控手段。

但是在互联网电子货币时代,由于交易速度已经在毫秒级,因此所有的交易速度,比以往提升了千倍万倍。传统的金融手段,其实已经很难驾驭这头巨兽——而调控过程,最容易受伤的,反倒是传统的实体经济。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管控制手段,互联网再使用舆论、金融、政治等手段,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吞噬掉大量的财富。

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快速和隐蔽特性,互联网的交易天然就很难监管,完全可以在金融监管之外运行——比如比特币。金融黑洞到底有多大,实际上中美这样的大国,都没有完全搞清楚。——每次查处地下钱庄,暴露出来的金额之巨,往往令人咋舌。

地下钱庄(以前也有,但是规模小很多)、网上赌博、互联网洗钱、比特币、金融诈骗,都是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以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于此同时,全世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中国除外),传统工业(中德除外),都越来越缺乏资金投入。——全球的资金,大量卷入互联网金融的黑洞中。

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2008年以后,美联储量化宽松了那么多的钱,却鲜少流入实体经济。倒是股市屡创新高,互联网行业似乎从来不缺钱。

钱到哪里去了?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那里有一堆堆的离岸公司,账户里的钱富可敌国。——而且远离一切监管,他们才是这个地球真正的财富黑洞。

 

【互联网洗钱和危害】

 

洗钱就是把见不得光的钱,变成合法的。例如有个毒贩贩毒赚了10亿美元(现金),存到本国银行肯定会被调查。当然,还有黑社会、贪污、走私等等,他们都有很多的黑色灰色收入。

传统的洗钱方式,一般是投资企业然后虚增收入,把黑钱慢慢洗白。但是传统的实业,收入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某个经营不怎么样的企业,赚到滚滚利润,本身也会引来调查。——你总不能开一个洗衣店,洗干净一个亿的钱吧。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风险投资模式的成熟,让洗钱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容易,而且更不容易被监管。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不要对号入座任何一家企业):某人开发了一款游戏,免费玩,但是道具收费。某洗钱需求方,买下这家公司,然后用现金(分散匿名)购买大量的游戏币,用于购买游戏里的道具。一款游戏,轻松洗白资金几个亿,因为用户数据都可以造假。只要游戏不是烂到家,收益是几千万,还是几个亿,谁查得出来?

我们经常听说,某土豪在某个游戏里面,充值几十万,买一个什么装备;某土豪,一掷千金,给某个直播网红打赏几十万。——事出反常必有妖,多半都是在洗钱。

互联网洗钱,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同时容易分散,难取证、难追查,如果辅以金融手段配合,洗钱过程本身还可以增值。(比如一边输送利益,一边拉高股票价格出货)。

一般来说,洗钱越困难,犯罪或者贪腐的动机,相应就会减少。互联网提供了更宽泛的洗钱方法,全世界金融行业的腐败就越来越严重——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为了拯救三大汽车公司,美国政府投入了几百亿,后来退出的时候还赚到了。但是为了拯救华尔街,投入的资金高达数万亿美元。

 

【网络金融黑洞的危害性】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金融风险的降低。在互联网引入金融行业以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频繁的股灾,看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金融风暴。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间还有很多轮小型的金融危机。

 

互联网阴谋(5)——金融的无底黑洞

 

当人类使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同时控制了金融、媒体、舆论导向、金融、电子商务等等资源,然后再结合最本能的贪婪,到底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从全世界,还有我们自身的教训中,总结出什么?——(这篇文章不敢写太深入,和最近央行留存支X宝等等的保证金,一点关系都没有,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巨龙,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龙语天下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黑洞 互联网 金融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1/3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