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不只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写在金庸走了之后

有位老师,她家祖上就是刘文彩的佃户(租种刘氏的土地,并向刘氏交纳沉重的地租)。我说:“你祖上深受刘大善人剥削压迫’。她却说:‘刘文彩是一个进步的大好人”。我问“怎么讲?”她说:“刘在安仁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修了一条马路”。我无语。这条马路,其实就是连接刘氏庄园与安仁镇的一条土路,以便于刘文彩的轿子通行。这就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欺压了,反而更依赖于欺压者,甚至可能爱上欺压者,舆论导向到底要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何处去?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金庸先生不只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写在金庸走了之后

金庸走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一位94岁高龄的老者走了,那就让逝者一路安静地走好吧。

但是,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这不,这两天从早到晚,电视新闻媒体满满的都是金大侠的光辉业绩。

我没读过金大侠的武侠小说。

虽然我年轻时酷爱击技,也曾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但对飞檐走壁、上房揭瓦、腾云驾雾、隔空打人之类的神技,却从来都不以为然。所以,既体味不到金大侠的快意恩仇,更无福消受《笑傲江湖》的艺术魅力。

网上看见郭松民先生对金庸的评价:

【“杨子荣、少剑波、洪常青们黯然离场,聚光灯也就转向张三丰、郭靖、甚至葵花宝典”......“金庸先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参《金庸,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

眼见多年来充斥屏幕的牛鬼蛇神,我以为,这是一个比较精准的评价。

难道,金庸的意义仅仅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吗?

恐怕还不止这些。

微信群里有人转发了一条帖子:《金镛父亲被枪决的前前后后》。打开一看,该文转自《文史月刊》2012年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错杀了金镛的父亲查树勋》。

于是,围绕“错杀”,群里展开了如下对话:

【——“又一个刘文彩似的‘大善人’被塑造出来了”。
——“其父被镇压,内心有仇恨”。
——“邓说见金时表示道歉,金说不仇恨了。我不信。”
——“记得多年前,我陪程老师参观刘文彩地主庄园。一个20岁左右的解说员告诉我们:‘其实水牢不是关押欠租农民的地方,而是存放鸦片的地方’。我质疑:‘如此潮湿的水牢存放鸦片,就不怕霉烂?’年轻的解说员很生气:‘我们领导说是放鸦片的地方,那就一定是!’”
——“再过50年,这水牢一定会被打造成刘文彩禁止鸦片的地方”。
——“于是摇身一变,成为禁烟英雄!”
——“有人细心考证,刘文彩生前重视教育,和睦敦亲,有刘大善人美誉!”
——“历史,成了随时在过‘六一儿童节’的小姑娘”。
——“阶级斗争消亡了?放屁!”
——“鄙校有位老师告诉我,她家祖上就是刘文彩的佃户(租种刘氏的土地,并向刘氏交纳沉重的地租)。我说:‘你祖上深受刘大善人剥削压迫’。她却说:‘刘文彩是一个进步的大好人’。我问‘怎么讲?’她说:‘刘在安仁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修了一条马路’。我无语。”
——“这条马路,其实就是连接刘氏庄园与安仁镇的一条土路,以便于刘文彩的轿子通行。”
——“这就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被欺压了,反而更依赖于欺压者,甚至可能爱上欺压者”。
——“舆论导向到底要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何处去?”】

所以,金庸的意义,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空虚”,还见证了舆论导向正在以及将要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何处去。

(2018年10月31日)

【赵磊,察网专栏学者,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常务副总编,博导,教授。】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金庸 武侠 文学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11/4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