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混同“官有制”与贫穷落后予以否定

为保证上述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还存在大量旧社会残余与痕迹、存在剥削阶级资产阶级据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具有现实威胁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然也就有必要构筑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政治上层建筑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以实现工人阶级专政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以为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向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发展过渡准备客观基础和条件。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不能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混同“官有制”与贫穷落后予以否定

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失败的吗?

对社会主义不满的某些势力为了颠覆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与社会制度,编造了无数谎言来污蔑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社会制度,什么“公有制养懒汉”、“公有制就是官有制”、“公有制企业产权不明晰,产权主体缺失,实际上就是无人所有,无人负责,大家都没有积极性——总之就是无效率,使大家都受穷”。他们说,过去我们搞公有制经济导致农民不仅饿肚子、饿死人、甚至穷得一些姑娘连条裤子都没有,大门都不敢出等等,不一而足。他们认为凡是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实践证明公有制不符合人的自私性这一天性,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公有制经济实践导致了贫穷落后,才迫使我们改弦易辙不得不进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私有化产权关系改制和现代企业改制。但事实上公有制经济真是如此不堪吗?

我们村原来处于临沂城北近郊,直到60年代初期,也就是搞社教运动前期(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粮食年亩产只有4-500斤,即一季麦子1-200斤,一季秋天收获的粮食晒干亩产有300斤左右。经过农业学大寨,整修农田,实现旱浇涝排,并选用优良粮种,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以有机肥为主并辅以使用化肥,至1970年代中期,小麦亩产已提高到5、600斤至7、800斤,个别高产地块可达千斤。秋粮稻谷或玉米亩产也达到8、900斤,使每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1500斤左右,比过去增长两倍还多,比解放前更是提高了数倍。在毛主席去世前,我们老家山东临沂农村所种的稻谷和玉米就已经达到至少亩产6、700斤了。至于地瓜则亩产达到了3、4000斤,切成片晒干也能达到1000斤左右。早春地瓜亩产地瓜一般可晒1000余斤地瓜干。农业生产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说农民生活比解放前还不如,还一直是饿肚子甚至饿死很多人,这绝不是实事求是态度。

试想,如果没有粮食产量的巨幅增产,是很难想象新中国在人口几乎翻番情况下解决中国历史上过去从未解决过的吃饭问题并能存下大量余粮的。当然,这也并不排除个别地方个别落后农村因干部落后而导致始终是靠吃国家救济来过日子的情况存在。像小岗这样的处于山区或丘陵地农村,如果干部落后,自然条件与经济环境条件也较差,于是就有那些右派所一再渲染夸大的极端贫穷状况存在。但这绝不能因此说在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时期,广大农民都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穿的可能差些,而且由于国家低价征购农民粮食较多,一些农民在新粮收获前可能会出现缺粮情况,需要国家返销农民部分粮食,但要说那时大家都饿肚子没的吃,而且经常大量地饿死人,那则纯粹是造谣污蔑。如果那时农民普遍地是那么一种状态,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存粮以至存到1980年前后都开始霉烂变质、不得不让城市居民自1978年开始连吃三年的存化粮呢?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究竟是失败的还是取得巨大成功的,口说无凭,我们还是使用国家统计局199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来说话吧。

国家统计局在1998年为宣传改革开放20年,曾提供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发展统计数据,也许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理解:

主要产品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1978年 /1978-1997年

能源生产与消费(万吨标准煤)*10.5 /4.0

能源消费总量 * 9.9 /4.9

主要产品产量

原煤(亿吨)9.0 /4.3

原油(万吨)23.4 /2.3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4.7 /8.1

钢(万吨)12.9 /6.7

成品钢材(万吨)12.4 /8.3

水泥(万吨)12.8 /11.5

粮食(万吨)2.6/ 2.6

(1997年是中国粮产历史最高年,此后到2004年粮食产量徘徊。如果计算从1978年到2004年的粮食平均增长值,则年增长远远低于从1953年到1978年代水平。如果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业水利设施80%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则毛泽东时代农业的发展远远大于后来)

糖(万吨)6.4 /6.1

布(亿米)4.2 /4.4

(1978年后纺织产品大量出口)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0.1 /10.0

交通运输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2.9/ 0.9

公路里程(万公里)7.8 /1.7

货运量(万吨)

铁路 8.5 /2.3

公路 7.4 /13.7

水运 8.5 /5.2

客运量(万人)

铁路 6.4 /0.7

公路 14.4 /11.6

水运 7.4/ 0.1

邮电通信业

函件(亿件)4.9 /4.8

报刊期发数(万份)8.5/ 3.6

教育

专任教师数(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 8.1 /3.6

中等学校 13.2 /1.3

小学 5.1 /0.5

在校学生数(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 5.9 /7.1

中等学校 12.4 /0.3

小学 4.1/ -0.2

出版

图书(亿册、张)6.2 /3.5

杂志(亿册)5.3 /6.3

报纸(亿份)8.3 /2.0

医疗卫生

医院、卫生院(个)11.8 /0.3

医生(万人)3.5 /3.5

(这里1978年前后的数字都不包括赤脚医生,如果包括赤脚医生,则毛泽东时代的增长远远大于后来)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万张)9.9 /2.4

注:带*的为1953年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54-1978年。当然,拿交通运输来说,我国公路、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及等级提升在1998年后大速加快,航空业在此后也有了飞速发展,而城市建设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这是因为大规模社会公共基础性建设只有在有了相当的积累及较好的工业基础之后才有可能。此表统计数字未能包括1998年之后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只统计了基础略有差别而具有可比性的前后两个20年的经济建设发展增长数字,显然也有一定局限性。

统计数据来源

人民网:辉煌20年(指1978——1997年)

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tjtb.htm

我们从以上统计数字不难看出,毛泽东时代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所实现的经济发展,是比较高的。

二、官有制不等于公有制、公有制与私有制比究竟谁优越

我认为,就公有制的经济形式而言,生产效率高不高,劳动者有无生产积极性,不在于是否确立了公有制形式,并实行了计划经济管理,而在于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劳动成果是否属于它们的创造者劳动人民,有没有真正民主科学的而且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合人民需要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如果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经济,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由劳动者根据他们集体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设计与确定,劳动者就绝无可能没有生产积极性之说,也不可能没有效率让大家都受穷。但如果相反,干社会主义若是领导干部不带头,还不受群众监督多吃多占,公有被官僚们演变为官有或实质上的私有,私有财产又不是劳动人民的,与劳动人民无关,劳动人民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而且出现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现象,再加上官僚主义瞎指挥造成严重浪费和损失,那就无法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可能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那当然是要效率低下并使大家都受穷了!

事实上,劳动者有没有生产积极性,企业有没有效率,的确不在于有没有形式的公有制,而在于这公有制必须是有真正意义和内容的、真正属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而且其管理也必须是民主科学的民主集中制管理,是真正的劳动者集体当家作主。没有官僚和官僚主义分子代民作主且将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经济演变为他们的官有私有制,并最终通过化公为私的私有化市场化而演变为私有制经济,新中国不会有今天这种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生产方式在许多领域出现的经济现实和事实,也绝不会出现大量公有制企业亏损与破产倒闭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出现的国有公有企业经营困难、大面积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事实上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失去民主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也被严重削弱,国有公有企业实行了官有私有经济的官僚家长制官僚主义管理模式所造成的。

劳动人民不当家的“官有制”与赤裸裸的私有制没有本质区别,右派经济学精英说“公有制经济是无人所有”,“主人公等于主人空”,“公有企业产权关系主体——劳动人民是缺失的”,其实他们说的就是被官僚特权阶级搞出来的“官有制”这样一种仅仅具有公有制形式而毫无实际内容的所有制经济。这样的所有制经济当然是不可能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而富有效率与活力的。因为它们实际属于官僚私有企业,而绝不属于劳动人民,所以劳动者不会关心在乎它们的死活与生存发展。这种徒具形式徒有虚名的“公有制经济”,当然也不会比私有制经济更有效率、更有优越性。

官僚国家的官有国有经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它们绝不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功能属性。这个历史事实想必大家都能清楚明白,所以官僚剥削阶级的官有国有经济不具有超越私有制经济的优越性。而这绝不意味着真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同它们一样不具有超越私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普遍亩产粮食只有2、300斤,全国工业企业也寥寥无几。社会主义新中国将农业发展到机械化半机械化耕作,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农田改造,开垦了东北北大荒和新疆大片荒地,而且几乎实现了全部耕地的涝排旱浇,改良了土壤,使许多盐碱地、沙地、贫瘠山地丘岭地变成良田,还改良了粮食品种,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粮食平均亩产增长了数倍,江南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亩产超吨粮的破天荒历史记录,并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即初步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化与初具规模遍及全国的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体系,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保持在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8%以上,多数年份达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资改精英竟然说什么“公有不如私有”,“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发达和先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实践是破产失败的实践”,“新中国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甚至不如旧中国”,誓要恢复已经被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定了的旧中国那套关系和制度,硬要说那些东西“天经地义,合乎人性,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他们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非要拉历史倒车走回头路吗?

我们与资本主义比什么,是比发展速度、比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比资本积累国家工业化过程人民百姓有没有遭殃遭受血腥剥夺(如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英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还是比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如果不历史地看,只比眼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而不看发展速度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的幅度,那这样的比较科学合理吗?能比出谁优谁劣谁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更有效率、更有优越性吗?能把中国过去历史上封建主义长期统治所造成的落后而加诸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头上说我们不如人家欧美国家吗?看看新中国1949年的起点我们有什么,那时我们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是落后多少,而现在又比他们还有多大差距,是差距缩小了还是扩大了,是不是我们依靠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快赶上并快超过他们了?

而且我们要说,是谁把劳动者由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变成了“主人空”,今天劳动者当然要找谁算账,精英们敢与普通百姓亿万劳动人民算算这笔账吗?

把公有演变为官有,或者直接就把公有制企业当作官有制企业来经营,这势必使公有制企业发生背离公有制经济本质要求的变化,为官僚资产阶级否定并瓦解公有制经济打下基础并奠定条件,也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直接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官有制经济来否定提供了口实或借口,为他们化公为私搞私有化改制创造了前提和舆论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际就是这么被他们演变并否定的。

其实真正属于劳动人民集体公共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和企业,显然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必须由劳动者集体当家作主,任何不经过劳动者所有者集体表决赞成通过的决策及资产和收入处置方案,都是违背公有制财产关系属性和要求,危害伤害公有制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的,是社会主义法律和制度规则所绝不能容忍容许的,也是公有制财产主人为维护其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需要自然要坚决反对的。如何实现并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让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企业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的主人,一直是毛主席生前长期思考与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他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劳动者参加管理的问题解决不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与劳动者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的问题实际就仍没有在根本上得以真正解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制度名副其实的问题实际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由基层工人阶级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创造的企业“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制度与模式,是毛主席非常欣赏与提倡的从根本上区别于前苏联企业官僚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我国公有制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成功探索,其经验至今仍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它实际上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劳动者集体当家作主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必要形式和民主集中制管理决策的形式和机制,是保证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并真正具有实质内容的必要形式和管理模式,值得我们高度肯定与继承发扬。

如果说“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仍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但这也绝不是不加分析地全盘抛弃与否定这种管理制度变革的理由与根据,更不是否定公有制将公有制企业一卖了之的借口和理由。

三、排除干扰 坚守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显然必须牢记和坚守我们的改革初衷,不忘我们改革的性质与前进方向。关于我国改革的性质,党中央早有明文规定和说法,那就是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正确领导,不断完善与加强普通劳动者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建设一个民主科学、法制健全、依法行政、和谐有序、环保生态、节约高效、健康发展、高速稳定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使我们国家、政党及各级组织、企事业单位富有生机与活力,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脚踏实地地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重新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主导地位,做大做强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公有制经济,应是我们社会主义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目标而必须实现的改革任务。毛泽东时代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实际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革命变革和改造基础上而取得的。

但几十年来,有人一贯以改开来否定毛泽东时代我们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制度,把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误导到清算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全面改制转型”的歧途。他们干扰破坏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为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妖言惑众,制造谎言,不断抹黑污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反动言论,毒害了不少不知就里不熟悉了解当时历史的年轻人。一切善良的人们对此应该保持警惕并表示反对,否则我们无法避免前苏联自我毁灭解体的恶果,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与发展道路也有可能被毁在我们手里。

买办资产阶级及其喉舌把我们过去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打基础的毛泽东时代说的一无是处,说得效率低下,毫无自由民主可言,而且贫困潦倒、民不聊生,它根本解释不了那个时代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与人民生活与解放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善之变化,更说明不了为什么那么困难还有新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性发展,解释不了我国人口翻番而居民的平均寿命却很快从三十几岁提高到六十几岁的事实(新中国取得的这一巨大成就连联合国都感到吃惊与称赞)。

有人说,社会主义国家贫穷落后积弱积贫,根本经不起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围剿与封锁打击,毛泽东时代搞社会主义分分秒秒都面临被灭国的威胁和压力。他们这显然也是在为自己要搞资本主义而辩解与撒谎。毛主席在世时尽管有问题和弊端,而资本主义世界也分分秒秒都想灭亡中国,但他们始终不能如愿以偿,而新中国面对任何挑衅也都给予了坚决而有力的回击,让他们总是失败而归。倒是这些人不断散播和推动的新自由主义,使中国产生两极分化,内外矛盾重重,危险危机四伏,甚至出现天怒人怨的局面而虚弱不堪,使共产党及其国家政权真的出现了有被推翻和灭掉的危险。

美国打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富汗等国家,中俄也反对,但任何人都挡不住美国灭了那些国家。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武装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就从来都没有胜利过。如俄国十月革命后当时就有14个帝国主义国家勾结俄国白匪武装要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纠集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队要灭掉选择社会主义的国家朝鲜,他们都失败而归。当然你可以说朝鲜战争期间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联合作战,但当时刚建国的中朝与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联军相比较,无论在武器装备和经济实力上那都是相差悬殊的。按照落后就要挨打而且注定要失败的理论,中朝是很难取胜的。但那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是社会主义战胜了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那已经成为历史事实的结果恐怕无需我们做进一步说明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经济模式一切都由上级领导说了算,没有个人自由和民主,尤其是广大农民被剥夺得最彻底,他们不仅贫困,连养个鸡鸭都受到限制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割掉。历史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否。那个时代发展公有制经济,虽说是限制私有制经济和个人自由买卖,但提倡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而且在农村提倡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业综合发展,提倡养猪养牛羊鸡鸭为集体多提供有机土杂肥,怎么能说不准农民养鸡鸭、不准农民发展生产呢?个别地方有“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极左现象,但那能代表全国整体如此吗?现在搞各人顾各人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陷入了大鱼吃小鱼的弱肉强食恶性竞争,农民仍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作为分散孤立的个体农民,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与资本垄断,只能逆来顺受忍受资本豪强的肆意剥夺与压榨,且一遇市场巨大波动和天灾人祸就会倾家荡产、一贫如洗,甚至不得不走向绝路,政府和社会的救助面对庞大的贫困人口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使他们真正改变命运而过上人人都向往的好日子。现在所说的“三农问题”不就是因此而出现并成为棘手问题的吗?

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未必只淘汰落后企业,那些坑蒙拐骗、生产假冒伪劣、搞黄毒赌骗的企业,光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而且市场关系的失衡与无序竞争及事后调节所造成的浪费问题,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有政府和人民的监控,有计划管理的协调与补充。所以计划和市场这两种调节手段都必须用,而且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要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来生产和经营,要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及国家政府和人民民主科学有计划地调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最终落脚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有共享,为人民服务,不是落脚于与资本主义没有根本区别的市场经济。当然,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垄断企业搞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实际也不是没有计划,但他们搞不了真正全国全世界范围的计划经济,而只能是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有计划和计划经济。所以我们说也不能把社会主义经济简单地当成计划经济,不能丢掉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根本经济特征来讲它是什么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寡头垄断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也可以是有计划地发展,而他们总体上来说是为逐利而根据市场的变化盲目地进行生产经营的,对它们不加限制任由其发展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目标。

当然,由于目前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而且人们的思想文化与精神状况也还带有旧社会及剥削阶级遗留的巨大影响和痕迹,这决定着我们目前为了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还不能不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保留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关系并依托市场来进行生产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劳动的交流合作,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集体作为他们公共财产所有者对其所有的资产和资产经营集体当家作主,共有共享其经济发展成果,而在其个人收入及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及实际提供的劳动成果在为保证他们公共事业的发展而做了必要的扣除后实行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并要根据劳动者的生活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协调安排整个社会的生产。为保证上述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还存在大量旧社会残余与痕迹、存在剥削阶级资产阶级据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具有现实威胁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然也就有必要构筑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政治上层建筑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以实现工人阶级专政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以为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向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发展过渡准备客观基础和条件。

(作者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公有制 私有制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712/4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