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公有制?

有人认为,宣传《共产党宣言》,提倡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强对私营企业监管,会引起资本外逃。其实,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没有谁会担心被“共产”,而那些把资产转移到或有意向转移到海外的人,也许是发现了更好的投资与生活环境,也许是担心自己的不义之财哪一天会被人民所追究,这都是正常现象;国内产能过剩,污染严重,走几个企业也不见得是坏事。所谓“被共产”,是资本主义思潮、右翼思维带来的误区。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公有制?

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新写了一篇批评私有化思潮的文章,被权威党媒转载,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和强烈反弹。深刻认识和正确对待这一风波,必须看到,反对周教授文章的核心理由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私有制好,公有制不好。

有个网上的跟贴对周教授文章说得清楚:放眼看看全世界,究竟是私有制好还是公有制好?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没有进取精神!华南师大张立建在反驳周新城教授时说,私有制才会有效率。清华大学孙立平针对周教授的观点,说现在宣传《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的观点,会把私营企业主吓跑,影响经济发展,而中国经济要恢复活力,需要营造出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正常社会环境。写手邓聿文是从政治上和理论上指责周教授的,但他反对周教授的内在原因,仍然是:没有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成问题。

几十年来,关于公有制的优越性,如公有制有利于经济高效与顺利发展,有利于人民民主、共同富裕、地位平等,有利于生态平衡,有利于国家社会掌握经济命脉、保证经济安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社会和谐;关于“现实的公有制经济”“中国改革过程中的公有制企业”“苏东的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体制缺陷不是公有制本性的问题,而是公有制经济治理体制的安排不符合公有制本性产生的结果;关于中国在一段时间里大批国企倒闭,主要是私有化“改制”导致国有资产被侵吞的结果,还因为比较起来,国企比私企存在社会保障与维护就业方面负担过重、税收过重、不搞偷税行贿,以及资源枯竭、计划购销终止需要重塑供需关系等因素所造成;关于中国有20多年中GDP与私有制经济同步增长但并不存在基本的因果关系问题,经济增长虽有私有制经济的贡献,但更有前30年的经济科技教育基础、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和国有经济的贡献,有生态过度消耗、以资源外送外用为代价高出口引外资拉动经济、劳工高负荷低待遇等原因,对以上种种问题进行科学论证、说明的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学术专着、理论图书、网络论文、网站评论、跟贴解说等等,可谓汗牛充栋。但我们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却对这些观点基本不同意、不理解、似乎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

第一,正确的分析与研究成果难以宣传出去。权威报刊、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更不用说日益强大的微信公众号——绝大部分基本不登载那些宣传、论证公有制优越性的文献。极少数期刊和一些小网站登载一些相关文章,但受众量极小。反过来,宣扬“非公经济重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文献,却充斥各类主流传媒以及政府精英社会科学精英密切接触的媒体,而且年年讲月月讲。

第二,公私经济走向的现实存在反影响。多年来,各地改革实践的一个趋向就是公有资本比重不断缩小,私有制经济比重不断扩大。这导致大量领导干部、社科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认为,从比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发展到私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为主体——甚至20%的公有资本也是过多——这是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因为如此,反对周教授的文章说周教授在反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国家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说周教授犯了“在政治上妄议中央,公开质疑贵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错误。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提高国有企业地位,国有企业要做优做大做强,但掌握决策权的某些领导干部、写文件写报告的大秘书们,似乎没有让我们看到他们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来体现对党中央和党的理论最关键方面的看齐意识,更不要说一些重要主编、知名学者、“学霸”和“公知”了;严肃点可以说,“精英”们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的内容置若罔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基性元素,进行了阉割。

第三,现行国企管理体制不足以让人们对现实中的国企充满敬意。搞好国企,必须实行——不是可实行可不实行,而且每一项都得实行——民主治理、权力制衡、堵塞资产流失漏洞的制度建设、以严密公正的规则竞争性选拔干部与其他人才,以及实施经济责任制和按劳分配。而现实中的国企董事长、市县书记却往往执行个人决断潜规则,实践证明,总经理“权力个人负责”制、“简政放权”、按官场原则配备干部与对待人才、“产权明晰”、资本混合等措施,无助于克服国企现实中的管理层腐败、分配不公、损失浪费、权益流失等弊端。许多国企虽早已公私混合,国资比重下降了,但难见有效的作用;如果私人不控股,董事会说话就不算数。但是私人控股,国企就不再是公有制。不相信公有制而盲目公私混合,还为官私勾结掏空国企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第四,资本主义思潮影响大,右翼思维充满误区。仅举一例,有人认为,宣传《共产党宣言》,提倡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强对私营企业监管,会引起资本外逃。其实,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没有谁会担心被“共产”,而那些把资产转移到或有意向转移到海外的人,也许是发现了更好的投资与生活环境,也许是担心自己的不义之财哪一天会被人民所追究,这都是正常现象;国内产能过剩,污染严重,走几个企业也不见得是坏事;一些私营企业出售甚至关闭,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加以顶替,国有经济也可同时向着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向扩展,过去不曾担心国企大批出售关闭会影响经济发展的人,现在也不必害怕私人企业多有几个出售甚至停产;个人货币财产和国家实际财富绝非一回事,拿走货币和拿走财富也是两回事,中国外汇储备过剩,拿走货币去买外国的财富,有什么不好?中国人民的损失在于这些钱拿走之前,这个钱的原始积累是不是对人民财富的窃取?是不是贪腐的?

第五,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工作有待改进。例如,教材写法未能打破传统惯例,关于资本主义的灭亡的内容简单死板,没有说服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充满方针政策条文,对公有制的优越性及其相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国有企业管理的原则,不是不讲,就是没有大张旗鼓生动活泼有理有据地去讲。显得缺乏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如果抓不好关键,不能完成根本使命,就可有可无。再如,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公有制,沿用原说,坚持强调未来的计划经济、公而无私、按需分配等等,而这些无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推测缺乏确实可靠的证据;认为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统一管理的要求也不正确(实际上是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构成实行公有制的内在要求)。部分网络左派简单地批判资本主义道路而面向现实的建设性创新不足。另外,近年来维护公有制的理论文章增加了,但实证研究似乎减少了:诸多着述对现有国有经济弊端和搞好国有企业应有措施的分析少关注、欠具体、不到位,也不能接续现实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者反倒不如右派和中间派更直面改革具体问题和政策问题,写出更多有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优质文章。这些观点和做法对现实的公有制事业于事无补,反而会减少我们的拥护者,增加我们的反对者和失败的可能性。

2018.2.4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802/4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