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胡新民:“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的真相来了
2019年9月16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首次播放新中国成立彩色纪录片《中国的重生》。其中有一集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独特的风貌和历史事件,以及70年前苏联摄影师拍摄这座城市的独特镜头。其中有一个镜头特别引人注目:一块用中英文写着“犬与华人不准入内”的牌子被愤怒的中国人拽下。
-
胡新民:对红色经典的任何改动,应当慎之又慎
《智取威虎山》在中央党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肯定一年后,上海京剧院对该剧的唱词又进行了改动,令人难以理解。特别是发生在国庆七十周年大典刚刚过去的时候。这样的改动当然会使当年的创作人员感到难过,也会使广大党员、广大群众感到难过。因此,对红色经典的任何改动,应当慎之又慎。
-
胡新民:特赦战犯为何会高呼“毛主席万岁”?
这些昔日的战犯之所以高呼“毛泽东万岁”,首先是因为他们在改造中亲身体会到了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实实在在的人道主义,在战犯管理所里的学习使他们弄清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们从内心佩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其次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令他们钦佩不已,共产党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神奇地在一片废墟上建设起美丽的家园。这样的对比,对于战犯们思想上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然后是毛泽东特别重视战犯的特赦,毛主席对战犯特赦的指示,都先后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了战犯们的耳中。因此。当他们听到特赦消息时,不论经历改造时间的长短,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的百感交集,使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党中央的决策就没有两弹一星
毛泽东、党中央的决策和指导,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大协作,才使“土专家”和“海归”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奉献的科技骨干队伍,为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胡新民:毛泽东是怎样倡导“百花齐放”的
自从1951年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1964年毛泽东号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后,我国文艺的发展道路仍是在艰难的探索中前进,经历的曲折在所难免。但是不管经历过多么大的曲折,经典毕竟是经典,至今仍能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当年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作曲组的主创人员。他在2010年说道:“《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白毛女》这几部作品在艺术上的确可以成为经典。因为那时候是集体创作,大家都可以提意见,真是精雕细琢。”
-
胡新民:毛泽东与“东风快递”
1969年的冬天,叶剑英在视察国防科研工作时告诉导弹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没有洲际火箭毛主席睡不着觉。广大科研人员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叫毛主席睡不着觉这还了得!我们1965年不已经开始研制了吗,这已经到了1969年了,我们得加快研制。于是,科技人员在“大协作”精神鼓舞下,集智攻关,不断解决技术难题,砥砺前行。尽管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我国洲际导弹成功的全过程,但他的核战略思想一直指导着我国“东风快递”的发展壮大。“东风快递”也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
胡新民:我国1978年对外开放为何能成功?
美国着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其名着《美国与中国》中的“新秩序问题”一章中写道:“然而,尽管有这些以及其他许多问题,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经历,还是有了了不起的成就。例如,中国的经济就比印度的经济出色得多。从1952年到197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6%或7% ,按人口平均计算是印度增长率的二倍或三倍,尽管印度还接受了130亿美元的外援和贷款,而中国接受的苏联贷款不足10亿美元,同时还拿出大约70亿美元去援助其他国家。”
-
毛泽东是怎样研制“外交核弹”的?
中法建交堪称“外交核弹”。这枚“外交核弹”的爆炸,成功地达到了毛泽东的战略目的。1964年1月27日,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连锁反应。这除了在打破西方封锁、扞卫了国家主权方面意义重大外,还对改变当时美苏主宰世界局势,实现国际格局新的战略平衡、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影响。
-
胡新民:如何向孩子们推荐文学作品,值得深思!
邓小平在1978年4月22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青年团、少先队的工作,发扬光大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作斗争,树立了一代新风。学校风气的革命化促进了社会风气的革命化。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非常关心教育事业。他每次谈到教育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提到了要发扬光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好传统。
-
胡新民:叶选平的遗憾
1972年2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我国应邀参加了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会议。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他的指导下,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9月8日,他邀集国家计委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治理工业“三废”问题。随后,我国第一批关于环保的法规陆续出台,各省环保机构陆续设立。1974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环保机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步入正轨。
-
胡新民:毛泽东为什么号召学习雷锋
1975年秋天的一天晚上,毛泽东看电影《雷锋》。当画面上出现了风雨中,雷锋送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嫂回家的情景时,毛泽东的那种聚精会神,简直入了迷的神态,是他身边工作人员没有预料到的。当画面上出现雷锋驾驶汽车给灾区人民运送救灾物资,并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一百元钱捐给灾区时,画外音传来了雷锋的声音“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这时,毛泽东竟然用手帕擦起了眼泪。作为“大人物”的人民领袖,和“小人物”的普通一兵,在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他们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毛泽东在雷锋身上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希望,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
-
胡新民:几十年风风雨雨中的毛泽东塑像
随着时间流逝,哈尔滨车辆厂经历了改制,迁移。原址让位于房地产开发。2003年,这尊毛泽东塑像在施工中重新出土,立刻引起各方的重视,并迅速决定在原址重新敬立。重立后的毛泽东塑像基座正面铭文如下:“滚滚松花江,淘尽大英雄。浩浩天地间,伟哉毛泽东。五十年代初,亲临车辆厂。春风化雨露,生产大发展。敬立主席像,人民共瞻仰。粉碎四人帮,神州红旗扬。主席不能走,连夜埋宝像。藏龙卧虎地,风水佳绝处。爱建大开发,冰城面貌新。二十五年后,宝像再出土。神采又奕奕,天地耀光芒。毛泽东思想,宇宙共寿康”。
-
胡新民:9.11,想起了金正恩和卡扎菲
在金正恩看来,卡扎菲之所以惨遭厄运,无非就是得罪了西方大国。所谓的国际社会就是美国主导的社会。联合国的一个决议,即使美国一家不同意,就等于是一张废纸。当然,他也应该权衡了先军政治和民生的孰轻孰重。有人说朝鲜的核试验是建立在朝鲜民众的无数饿殍之上的,有这点钱还不如改善民生。但改善了民生就可以保证自己不暴尸街头吗?未必!卡扎菲又是前车之鉴。金正恩当时肯定还想了更多的问题,但压倒一切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八年过去了,看来金正恩当年的决策还是正确的。今天的北朝鲜无论从哪方面说,总比今日的利比亚要强得多吧。
-
胡新民:邓小平所说的“折腾”指的是什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折腾”,针对的是一切否定党的领导,破坏社会稳定的言行。因为邓小平清楚,底线就是中国不能乱。联系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其思路是一贯的:凡是对抗党的领导,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言行,都是“折腾”的症状。一旦出现,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坚决平息。
-
胡新民:毛泽东着作影响了多少人?
在美国,2009年1月21日早,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演说里出现了“中流击水”一词,此词是毛泽东推陈出新创造的词。但几小时后,则改成了“中流砥柱”这一中国古已有之的成语。2013年3月的“美国网站上毛泽东名言”(即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网站发布毛泽东名言而被围攻)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该网站撤下了毛泽东的那段话才告平息。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毛泽东着作的影响力是无所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