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田文林:伊朗与以色列对抗的根源及前景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
全球地缘政治中的中东战略地位变迁
中东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过程。最初,中东的重要性主要来自其位于三大洲交接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石油燃料时代的来临,中东因石油资源丰富,其战略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形成地缘中心与能源中心“二合一”的独有特征。然而,近年来,随着交通技术进步和页岩气等非传统能源开发,中东的战略重要性出现了缓慢下降趋势。
-
中国崛起需要怎样的哲学指引--唯心论药方不可取
用唯心史观引导和观察世界,就像从镜子中看世界:表面上它观察到的与现实世界无限逼真,但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用这种歪曲现实的唯心主义指导外交战略,只会缘木求鱼。
-
“美元买选票”的金钱政治,维护的都是大资本利益
西方国家的政治理论层面更是充满迷惑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本身是少数,其经济剥削和阶级专政缺乏正当性,因此其政治经济统治“做得说不得”。如果资产阶级也赞同阶级斗争学说,公开宣称当权是代表少数人,势必引起广大民众的反感与反抗。为确保大资本势力的长久统治和物欲享受,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刻意回避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竭力用全民性或个体性内容取而代之。由于回避实质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普遍很虚伪,表面花里胡哨,实则囊中空空,简言之就是道貌岸然。
-
《共产党宣言》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奔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对于全党来说,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不会犯颠覆性错误。
-
田文林:单边动武之后,美国欲演“金蝉脱壳”
美国原本希望借助“颜色革命”和“代理人战争”等方式,低成本推翻巴沙尔政权,捞取更多地缘政治利益。不料巴沙尔政权生命力极为顽强,加上2015年9月底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助战,使叙利亚局势明显朝着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想出了让沙特等地区盟友“接盘”的主意。这样美国既可以金蝉脱壳,节省人力物力投入,也能保住在叙利亚的影响力。
-
田文林:对叙动武折射美国霸权本质
美国对叙利亚武力相向,并非偶然。从小的方面看,这表明美国始终是个十分好战的强权国家。据统计,美国从1776年建国以来,240多年间有222年的时间处在战争状态,占建国历史的93%。“把美国人视为和平主义者是个幻想,他们是而且一直是历史上最暴力的国家之一。”从大的方面看,当前国际政治仍未完全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本质。当前的国际关系本质是欧美政治的产物。当年欧洲各国为争夺权力和生存资源,很早就开始纷争不断。阴谋、杀戮、暴力、劫掠几乎成为欧洲政治的常态。
-
辨思中东乱局 求索发展出路
中东正处在冲突与动荡不断、各种矛盾迸发的困难时期,武力反恐、政体改革等举措都是“扬汤止沸”,唯有加快经济发展才是固本强基之举。习主席2016年1月在阿盟总部演讲中说得非常清楚:“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东国家意愿,有助于构建和谐与稳定的“新中东”。
-
政治安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保障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想巩固工农联盟,必须扞卫公有制为主导的底线,加大劳动人民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维护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路线,路途荆棘坎坷密布,却是中国通往胜利和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唯一出路。
-
田文林:沙特一系列动作旨在以变求存
沙特接连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归根到底是以变图存,谋求摆脱困扰沙特的多重困境。一是解决权力代际继承问题。二是设法摆脱“石油诅咒”。三是摆脱过度宗教化的束缚。四是摆脱冒进外交引发的困境。当前沙特改革用心良好,但也蕴含着巨大风险和反作用,因此沙特未来政局走向值得关注。
-
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可能实现真民主
西方民主的理论演变史,实际就是一部逐步背离“民主”本意的过程:它从最初的集体主义取向,演变为个人主义取向;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转变为纯粹的政治议题;从人民为重心的人民民主理论,转向以精英为重心的自由民主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无法解决贫富分化,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只能将政治民主与经济平等相互割裂,看似表面公平,实则很容易沦为寡头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实行公有制经济,才可能实现经济平等,进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田文林:土耳其为何与美国渐行渐远
土耳其与美国渐行渐远,原因是多方面。首先,美国涉嫌卷入2016年7月的土耳其未遂军变,这是直接原因。其次,居伦问题也是妨碍美土关系改善的主要绊脚石。第三,双方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矛盾难以弥合。土美关系恶化,对中东格局影响颇大。一是促使土耳其加速倒向俄罗斯怀抱。二是双方交恶影响市场稳定。
-
库尔德公投引发轩然大波,等待它的或是腥风血雨
一直被库尔德人视为靠山的美国也明确反对库区独立公投。在笔者看来,美国反对库区公投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损害伊拉克领土完整。伊拉克现在已经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库尔德独立直接损害伊拉克统一,由此间接损害美国的地区影响力,并可能使伊朗从中受益。这显然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二是干扰反恐大业。目前,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正如火如荼。在此关键时刻,库区强行推动独立公投,很可能转移各方注意力,干扰打击“伊斯兰国”这一当务之急。说到底,当前库尔德独立选择的时间和条件都不成熟,美国没必要为库尔德人火中取栗。
-
田文林: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更不太平
金融资本谋利主要借助两大方式:一种方式是层出不穷的金融炒作和金融衍生品;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制造灾难”实现国家间财富再分配。这里的“灾难”,既包括自然灾害,也包括政变、战争、恐怖袭击等暴力事件。国际关系学者安格达赫认为,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将准备发动战争,目的是扭转美国全球霸权衰落趋势,使华尔街和军工复合体重新复位。
-
难以规避:西方治理模式显露三个弊端
美国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体系残酷无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对99%”的贫富悬殊,严重两极分化,致使国际体系失衡;同时西方国家用“强权即真理、分而治之”的手段对待世界,形成强权政治,导致世界日趋动荡,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但西方价值观终究免不了前路困顿的局面,世界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超过西方国家,多元的国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力上升,西方价值观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