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统一的:从理论上讲,统一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既适应又不适应的这种状态的完整分析;从实践上讲,统一于解放、发展生产力。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改革具体体制、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
-
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
不读马列、不懂马列、却使劲批判马列,成为理论界时髦现象。而且越不懂,胆子越大,批判的声调越高。只有敢说马克思有错、毛泽东有错,才是解放思想,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状况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得到应有的批评。成天说马克思主义有错误,怎么能使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呢?客观环境的恶化,加上工作中的失误,使得近30多年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日益猖獗,而马克思主义则被边缘化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实际情况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强调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生活习惯,有着十分现实的迫切意义。
-
周新城: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在改革的前提、性质和目标上,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与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观是根本对立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改革,而在于朝什么方向改、改什么、改成什么样,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旗帜还是改旗易帜。这个问题,今天也实际地摆在我们面前。
-
周新城: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必须时刻注意把“三个有利于”与“两个如果”统一起来,揭露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背后的实质,保证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地发展。
-
什么是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上)
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生产关系并存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问题。从静态来说,我国出现的一切经济现象,归根结底是这个问题造成的,不抓住两种因素并存及其矛盾和斗争,就不可能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从动态来说,这种矛盾和斗争,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两种因素并存及其斗争,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实存在朝哪儿走的问题,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斗争的结局取决于两种因素的力量对比。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也许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存在着。我们不能回避这种矛盾和斗争,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而应该正面阐述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和斗争,从中得出一些带规律性的结论。
-
周新城: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挂奴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不能把分配问题当作社会主义的重点。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由所有制结构演变引起的。不能把分配制度的演变概括为“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
警惕某些“着名经济学家”曲解"两个毫不动摇"
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就是要既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两种经济成分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各自的作用,都在发展经济、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方面做出各自的贡献,使得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
周新城:别把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的事情搞成一盆浆糊
从董德刚这类人物身上出现的“不懂马列、不读马列,却猛批马列”的现象,可以懂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从苏联亡党亡国教训看如何做到“人民有信仰”
我们不得不佩服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政治敏感性,尼克松从东欧国家从上到下丧失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实用主义现象中敏锐地看到了和平演变的必然性,并由此预测到未来的前景。尼克松的判断以及后来实际发生的事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现实问题:理想、信念的缺失,信仰的缺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决不能等闲视之。不讲政治、不讲方向,成天沉湎于行政、技术具体事务的实用主义,长远来看是会出大问题的。“实用主义能为和平演变打开缺口”,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然而却是被苏联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所有制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是消灭了剥削和压迫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是指这种经济关系在整个经济关系体系中占优势地位。要警惕有人用资本的组织形式来偷换所有制的实质。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和基础
群众的实践是我们制定一切工作方案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尊重群众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决不能说“领导是老大”,领导说了算,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国有企业里,也不能说“企业家是老大”,经理说了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
不能把邓小平理论歪曲成“实用主义”
从邓小平这一系列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他主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于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不能和稀泥,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在原则问题上,邓小平不是“不搞争论”,而是主张坚决同错误思潮做长期的斗争,而且苗头出来就要批判。可见,邓小平是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家,而不是像某些人描绘的那样的实用主义者。
-
某些人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越说越糊涂了
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住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本质的东西,是最基本的问题。然而恰恰是这个基本问题,往往被遗忘、淡化了。这是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时出现混乱的根本原因。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问题,深入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了多层次内容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应该全面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社会经济关系,也要研究组织经济关系;既要研究决定社会制度本质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发生的经济关系;既要研究基本制度,也要研究具体的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搞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最终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朝着更高阶段发展。
-
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离不开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的近100年时间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深刻变化的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一个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引领时代,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用丰富的当代中国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