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民主陷阱与颜色革命
这些矛盾的激化使今天不同的美国人爱的是不同的美国,导致美国民主政治基础——社会共识的动摇。而且这种分化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还在不断加剧,美国建国初期白人比例是95%,现在不到60%,其中靠近墨西哥的加州和得州白人不到50%,预计到2050年美国白人人口将不足一半。这是特朗普为什么要修美墨边境墙、限制外来移民的原因,也是美国深层次危机的根源,美国也正在再次掉入美式民主的陷阱之中。
美国人自我吹嘘的司法体系到底有多黑暗(中)
阿尔斯通负责法国境内58座核反应堆的所有汽轮发电机的制造、维护和更新工作,同时也为阿海珐集团在弗拉芒维尔建造的欧洲压水堆生产阿拉贝拉型号汽轮机,还负责法国75%的电力生产设备,并且拥有让全世界都羡慕不已的技术。阿尔斯通还为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提供推进汽轮机。因此,它是法国本土的一个高度战略型企业。让这样的王牌企业流落到美国公司手中,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王绍光:“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命题
中国到底会不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方面,正如《跨越》一书所说,“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升为高收入国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特殊的阶段,要比从低收入国家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更加复杂”,中国在这一阶段将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对现阶段的中国发展具有警示意义”。另一方面,作者列举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认为中国能够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阶段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作者坚信,“中国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完成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认清“修昔底德陷阱”论的实质
设置话语陷阱是一个简洁高效的手段。仅仅针对中国,美国就曾提出过“融入”“转轨”“现行体系的主要受益者”“利益攸关方”等概念。针对中美关系,则是在“中美国”概念之后又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修昔底德陷阱”。这些概念有的意在为美国当政者处理对华关系提供参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给中国设置话语陷阱。
正确看待各种“陷阱”论
各种“陷阱”论的高深莫测之处在于,它们往往都披着一副理论的面纱。正确应对各种“陷阱”论,首先需要把这些面纱揭开,了解其真实面目。如果其背后的政治动机是单纯的,那么“陷阱”和困境无异。如果它是被别有用心者刻意包装后抛到国际舆论场上的,那么明显就是误导他人的圈套。当“陷阱”由困境变成圈套,便丧失了它的政治价值,困境可以突破,圈套则需识破。
陷阱说的潜在逻辑:不走西方的路,前面就是深渊
中国的崛起引发了许多陷阱说。这些陷阱说有其话语体系和隐含逻辑,如果采用其逻辑,就会陷入其逻辑陷阱。很多所谓的陷阱往往只是局部经验、阶段总结,并不反映必然规律。产生各种陷阱的原因是西方无法正视西方乃地方性概念,其经验、知识和观念无法解释和把握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世俗国家的崛起。而另一方面,中国学界自身存在崇尚西方理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呼应各种陷阱说,未做好理论总结。要真正摆脱各种陷阱说,我们应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不以西方为参照系,做好自身定位,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明朝陷阱”存在吗?——与郑永年教授商榷
郑永年用崛起来论述当今中国的机会或命运,充分暴露出郑永年骨子里是西方价值观的拥趸,到今天还在用西方那套强权政治、丛林法则来论述和评价中国。在他过去的着作中,郑永年的潜台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还是要走到西方普世价值上去。虽然郑永年近年来替中国说了不少好话,但在我看来,郑永年肯定中国特色、中国道路时,有一句话始终没有敞亮地说出来:中国特色、中国道路只不过是通向西方普世价值体系、西方意识形态的过渡,只不过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的权宜之计。
钮文新:当心人民币舆论陷阱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舆论陷阱”?因为,这类舆论都隐藏了诱发市场恐慌的元素。比如我们过去严正地指出:把“人民币兑美元6.8底线”和“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底线”摆放在一起就是“陷阱”。
特朗普当总统,还会有“修昔底德陷阱”吗?
【编者按:指望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不插手各地区事务,不再介入热点冲突,不再搞大国对抗,这根本就没有可能。】 特朗普当总统,还会有修昔...
江涌:货币主权与“中等收入陷阱”
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职能、表现形式以及衍生出的主权问...
朱启超:中国跨越“陷阱”需建设一流军队
大国关系的稳定与和平的维系在于力量的平衡,力量不对称带来的失衡是国际安全的隐患。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世界一流;中国是努力融入全球化的发展中大国,实力在上升,但总体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与国家安全的要求还不适应。对中国来说,必须加紧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军队,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才有能力在与大国的博弈中防止被动掉进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西式民主话语体系的陷阱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其宣扬的民主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监控、种族矛盾、政治极化、外交承诺的随意性等等,加上西式民主输出在发展中国家制造的陷阱、动荡和混乱,凡此种种,从直观上加深了人们对西式民主学说及其对外输出弊病的认识。
戴旭:“修昔底德陷阱”是学术烟幕弹
美国一贯的政策是扫清其维护世界第一道路上的任何“绊脚石”。因此,要避免中美之间的战争,一方面需要美国放弃世界帝国战略,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有相应的决心和军事能力维护自身利益,抵抗美国的文化入侵。中国学者更是应当注意避免掉入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中。
空军少将:唯有强军才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西方大国特别信奉“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抱着这个早已过时的结论不放,固执地认为,当然也是故意扬言,新兴大国必然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因而战争不可避免。包括一些资深的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学者也都持有这种看法。但中国没有任何必要步西方国家的后尘,完全可以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开创和平发展的崭新世界格局。
地缘政治陷阱,中国避无可避
从毛泽东开始,中国几代领导集体一直坚持和平外交路线,努力避开地缘政治陷阱,不断强调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倡议,尊重各国主权,以和平对话解决争端。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没有很好地看清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也由于我们在向世界表达中国方面做得不够,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国家战略产生了一些误解。但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透明度已非常清晰,就是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