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民主的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
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闹剧迭出,引发了全世界对西式民主的怀疑和反思。事实上,近年来,在有关西式民主的学术着作及新闻评论中,“衰退”“衰落”“退却”“崩溃”“失败”等词充斥其中。为了缓解西式民主当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也会对现有政治体制作出适当调整。但是,受资产阶级政党自身阶级属性所限,无论作出任何调整,西式民主注定是为少数有产者的利益服务的。
加多宝污蔑烈士遭网友抵制 深陷困境裁员蔓延至总部
10月25日消息,国庆假期后,第二场裁员风波正在加多宝集团内部悄悄蔓延,继底层工厂的大幅裁员后,加多宝集团开始从中层的职能部门“开刀”。即使是跟随加多宝从广州建厂到北京总部成立的十多年老员工,在第二波裁员中也未能幸免。
徘徊与摇摆——香港人国家认同的集体困境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和地缘的特殊性,香港人的政治身份认同始终未能从摇摆和徘徊中稳定下来。这既缘自于香港人的避难者和受害者心理,也与回归之后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持续变化有关。
当代西方多元主义民主的理论与现实困境
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作为上个世纪后半期得以兴起的一种理论,继承了历史上西方各种民主理论的思想。其理论的中心是所谓的 “多重少数人的统治”的民主模式。在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话语中,社会组织是一个关键词汇。然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试图从组织这一核心话语,来发展民主理论这一尝试,也使其自身陷入了难以避免的困境当中。
是谁造成了“农民工”的困境
陶东风把“土地被强占、房屋被强拆、孩子不能入户上学等等问题”的责任归咎于社会和政府,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确实是有一定的责任,但主要责任应该是资本主义私有化的制度造成的。竭力掩盖资本的罪恶,只是欲盖弥彰。
民主、民主化与美国民主的困境
冷战后,苏联东欧国家民主化、北非中东国家“阿拉伯之春”、美国政治极化代表了民主所面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危机:民主与民主化、民主化与民主巩固、民主体制与现代治理。民主是一种目标,民主化是向这个目标转变的过程,民主巩固需要国家建构先于民主体制建构。
探析“特朗普现象”及其背后的美国困境
通过从历史与现实意义上的梳理,“特朗普现象”的面目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即一种由于当前美国多层次民怨直接导致的、带有强烈“反智主义”与“偏执风格”的“本土主义”倾向,并得到了制度、政党、媒体以及个人特质等综合因素的强化。
解开农村发展困境的钥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载体,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问题,是事关中国改革成败,实现中国梦的大事。山西省代县民间学者何平在《有关土地政策致顶层设计的建议》一文中提出: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必须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我认为这两个必须是解决目前我国三农困局的一把钥匙。
新殖民主义?中国走出去的困境
这就是我在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看到的事实,入侵、殖民和文化遭遇已经成为当地国家、民族、族群、文化建构的时间标尺和空间标记,他们正是在被殖民和被入侵的过程中建构了一种“国家感”和“族群感”。
张志坤:俄罗斯经济困境的启示
一方面是强大的战斗民族,一方面是虚弱的国民经济,俄罗斯在战略上就是这样地空前尴尬。俄罗斯的经济不如前苏联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俄罗斯式的市场经济十分糟糕,其中,有两个致命软肋值得中国警惕:国民经济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捆绑,以及缺乏抗击西方制裁的强大功能。
蔡英文执政难逃“只带一半人民前进”的困境
台湾本届选举投票率创历史新低,只有66.27%,换句话说,蔡英文的直接支持率约为台湾总投票人口的三成六,这就是民主的胜利?蔡英文面临高达24.6兆台币的政府公债和隐藏性负务,继续收刮穷人、投靠美日就能解决?
当今中国农民为何难以摆脱困境
曾几何时,粮食是自产自销的,曾经对解决十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是执政党引以为骄傲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耕地红线不知道守住也没,但有一条可以证明的是,这几年来,中国靠粮食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吕景胜:英雄保护的法律困境与修法建议
辱骂、亵渎英雄问题虽有主流媒体发表一些文章予以政治道义批评谴责,但并未形成良好完善常规长效法律机制规制此类事件,目前及今后遇此类问题仍显英雄保护的法律尴尬与困境。
资本专政的西方民主陷入重重困境
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政治、社会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无力解决这一难题,陷入重重困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难怪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会发出“美国民主已死”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