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如火如荼之时,警惕美国对中国进行生物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就曾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过细菌战。这不光是因为这里朝鲜战场的后方,更因为,美国的细菌战、病毒战的所有技能都源出日本关东军731部队,这个731的驻地就在东北。在东北如何释放病毒、细菌能达到最大效果,731有心得,美国人也照着执行运用病毒、细菌在东北施放,也是很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次,用非洲猪瘟病毒在东北施放,不过是重复1950年代初的“故事”!要警惕美国对中国进行生物战,一边贸易战如火如荼,另一边无声无息伸魔掌。
贸易战下,中国科技企业的未来
中国不是美国,我们起步晚,底子薄,核心技术大部分都在人家手上,我们没资格靠金融收割全世界!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多学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少学巴菲特,先掌握核心技术,再去考虑翻云覆雨。现在是贸易战周期,我们更多华为这样的企业,去掌握话语权,去占据市场上游优势。国际社会还是个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竞争大于合作,中国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中国的竞争力。
美国悍然发动对华贸易战的深层根源
近年来,美国经济困境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金融资本主义引发的“去工业化”,导致美国老工业区面临破产,失业率倍增,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铁锈带”。在许多美国民众看来,美国力推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非但没有使美国经济状况更好,反而出现了贸易赤字增加、制造业流失、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美国的中下层民众(特别是白人)普遍反感经济全球化进程,渴望重新借助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自强。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表面看是特朗普上台带来的孤立、偶然的“黑天鹅事件”,实则是“灰犀牛事件”,折射出美国经济自身存在着严重问题,从而企图借贸易战转移视线并遏制中国和平发展。
坏事变好事:贸易战让中国更清醒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至少有四个误判:误判美国的衰落原因,误判中国的贸易实力,误判中国的回应态度,误判中国的承受能力。把铁板当木片,任性决策,一定会付出相应代价。我们中国人要防止另一种倾向,不要把某方面的结构实力就当成综合实力。近些年,学界有人做出“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的判断,媒体上更有“厉害了,我的国”的浮躁,都是“把点当面”的误判。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来的正是时候。近年来,中国人的自信增强了,但也滋长了盲目自负情绪。特朗普一盆冷水,让我们更加清醒。对于国人,严峻局势将激发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必激发奋斗动力。
千钧棒:评“二大爷”倒果为因的新版“亡国论”
二大爷与汪精卫不同的是,汪精卫提出的“亡国论”只是从日强我弱的角度认为“战必败”,而二大爷版的“亡国论”则还代表美国倒打一耙,把美国的敌对行为说成是中国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对汪精卫“亡国论”的继承和发展。
国外智库及媒体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在多份报告中反复强调,“比起发动一场针对整个世界的贸易战来说,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改善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的状况:一个更强大的安全网络、普遍的福利,以及联邦政府支出费用让人们搬迁到不同城市的策略,都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化对某些行业工人的严重影响”“美国在人口迁移、帮助工人提高技能、防止自由贸易某些弊端造成政治负面影响等方面,做得并不好。当下的美国需要有一个更全面的政策体系,来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如果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强大,就应该专注于这些国内政策,而不是和全世界针锋相对地打贸易战”。
面对美国强加的“战略竞争”,中国怎么办?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到来,中国已经无法拒绝,就像贸易战一样,愿意得接受,不愿意也得接受,中国必被揪上擂台不可。这场空前的竞争将充分展现中美关系的残酷性与严峻性。对此,任何一个理性、爱国的中国人都不能心存丝毫侥幸,不能指望中国继续通过扩大开放获得美国的认可,也不要以为继续装熊报赖就能换取美国的怜悯,放中国一马。有人胡说什么,中国“在遭到美国挤压时,必须坚决抵制,决不纵容美方无理做法。但我们的抵制不应超出对等的范围,不搞过度抵制”。真不知道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在那些民运、异见人士等问题上,中国能拿什么来同美国对等,拿什么来测量这其中的“度”。类似这样的认知错位,在今后都必须坚决地清理才行。
美国曾是中国的伙伴吗?
没有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中中国人的血汗滋养美国,美国根本撑不到现在!近40年里美国从中国抽去了多少万亿美元的血汗说得清么?!没这些血汗,美国能搞得出那么多欺负人的刀枪棍棒么?反过来讲,没有美国的所谓投资在中国建厂抽取中国人的血汗,没有美国派来高级间谍张五常等人在中国蛊惑人心弄垮成百万的国企,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现在更上两个台阶也不止!
大国竞争时代的四大棋局与经济安全
在大国竞争时代,经济安全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中国寻求贸易协定的基本底线是,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崛起,是否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是否有利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是否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是否有利于降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是否有利于经济安全,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如果不是,达成的协定就不符合中国利益。国内有一种思维,把责任加在中国的身上,认为中国行为失当导致了贸易战。这不是正常的逻辑。贸易战不是中国发起的,也不是中国想要的。中国只不过是拒绝了不合理的极限要求,扞卫了中国的利益和发展权利。如果这也要受到责备的话,那每一个扞卫民族利益的人都要受到责备。
赵磊:“做买卖”咋就做出了战争?
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政策;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主要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并成为各国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过去的以及今天的贸易战告诉我们,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下,“贸易平衡”就是一个童话故事。所以,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辖区里“做买卖”,随时得有“准备打仗”的心理和预案。
外汇储备,中美博弈生死线!粮食战争将开启?
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这次世纪大决战,是全方位的对决,是以货币金融战为主,必将在其他领域发动全方位的进攻以配合金融总攻,这包括石油战、贸易战、军事地缘战争、粮食战、生化基因战、信息网络战、心理舆论舆情战等等。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加大粮食自给率成将成为今后几年的主要政策取向。即便如此,粮价上涨不可避免,当粮食战争全面开启,粮价会是什么样难以想象,供给制是否会再现?而这又隐含着大棋局财富大分配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如何理性地看中美贸易战?
如果说20多年前,美国与西方国家在倡导与推动全球化的时候只是看到了全球化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不好的一面,以至于犯了一个错误,那么目前他们却又只看到全球化不好的一面,而没有或者不愿看到全球化好的一面,这又将是一个错误,因为闭关自守无异于自我边缘化。对此巴斯夏指出:一个好经济学家与一个坏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好经济学家却能够同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那些只能推测到的后果。坏经济学家总是为了追求一些当下的好处而不管随之而来的巨大的坏处,好经济学家却宁愿冒当下的小小的不幸而追求未来的较大的收益。事实上,好的政治家与坏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美贸易战:企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
从持续四个多月来美方在贸易战中玩弄的战术把戏来看,他们一边放出要与中方谈判的风声,一边挥舞着关税大棒,采取步步紧逼,出尔反尔、背信弃约,蛮横无理地对中方极限施压和讹诈,这种玩弄伎俩的“谈判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霸凌主义行径。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它的真实意图是想迫使中国按美方要求进行“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棒杀”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张跃然:美国工人运动与中美贸易战
在特朗普时代,劳工运动面对着非常艰难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同时有一部分制造业工会去跟特朗普示好、妥协、合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看到这两年美国工人的抗争性、斗争积极性有了一个上涨。这一上涨的苗头能不能持续下去,现在还很难进行更多的判断,只能是继续观察。不过这种苗头的出现本身也是意义非常重大的。
美国的要求“不许报复”的地缘政治含义及其他
面对这个清单,最大的看点,就是中国拒绝了美国“不许报复”的无理要求,扞卫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否则,就可能开启新一轮不利于中国的地缘政治变迁。
某些人为何要呼吁开除胡鞍钢——贸易战下重读鲁迅
正如毛主席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我们今天早就不是半殖民地了,可是有些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奴颜和媚骨。贸易战下,重读鲁迅,我们最需要的还是鲁迅先生那样的硬骨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