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屏: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唯一摆脱三农危机的国家
在全世界,在整个第三世界国家因绿色革命的冲击,受三农危机肆虐的年代,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却在不断向好。许多西方学者到中国来,看到中国的发展,把中国看做是第三世界的样板,人类的希望。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习近平论“三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要从完善政策、健全体系、落实责任、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防止碰头叠加、蔓延升级。要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毛主席医道奇效:助“三农”专家王观澜多活37年
1946年秋,从死亡线边缘走过来的王观澜又开始练习走路,从室内走到室外。当他汗流浃背地登上一座黄土山坡,又一次呼吸到陕北山野的清新空气时,他禁不住高呼【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新的生命!】这一点都不假,不过要注意的是,王观澜说的党,是毛主席领导的党,这是十分关键的。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三农的“三难”咋解决
中国的粮食要保证自给自足,受粮食这种商品特性所决定,粮食的供给率必须要达到110% 可现在尽管连年丰收,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却只能达到80%。真正要实现“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饭碗”要装上自己产的粮食,这“三农”面临的“三难”,已是越来越难!这“三农”面临的“三难”,到底该咋解决?
塘约道路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真标杆
不让“土地流转”异化为掠夺农村资源,不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扭曲为山头豪强,不让“市场化”演变为虚化党的领导,是塘约改革、塘约道路贡献给新时代的最可贵的理念财富
春雨潇潇柳青青——重读柳青和他的《创业史》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当年的梁生宝正是这样肩扛稻种在潇潇春雨中向我们走来。我们是举起双手欢呼他,还是摇唇鼓舌讥笑他?是为他的“重生”摇旗呐喊,还是为他的“逝去”感伤怀旧甚至兴高采烈?是站在他们头上指手画脚,说什么“农民素质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国农村乃至中国根本无办法”,还是汇入他们之中,为“鸡毛上天”尽一把绵薄之力?而今,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回答。
中国人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饭碗?
小岗村神话预先排除了通过重建集体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能性,构成了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障碍。我想,这应该是总书记隐忧的深层次来源。现在是到了拆解这个神话,为中国农业的继续发展扫清道路的时候了!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一旦允许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那么,一方面,经营农业本来就无利可图的小农会在地方权利与资本结盟的强势介入下大批失去土地,尽管表面是自愿交易,其实质还是被强势集团所迫。另一方面,丧失了在农村生存的根基之后,农民又无法在城市完全立足,最终结果可能是城市贫民窟化与农村社会冲突的同步加剧,大规模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其激烈程度将远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严重。
温铁军:“西式四化”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国的现实是,9.4亿农民人口中虽然有1亿多农民劳动力进城打工,仍然有大约8亿农民生活在分散的农村。无论这个国家的大城市怎么变,300万个...
日韩台三农危机教训 警惕农村发展“现代化”陷阱
日韩台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和人口的再生产都处于难以维系的状态,“现代化”之后的农业和农村实际上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粮食大量依赖进口,农村的空洞化、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伴随着“新娘短缺”导致的“外籍新娘”的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