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共为您搜索到89篇文章
  • 从公款吃喝风盛衰看党的自我革命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从公款吃喝风盛衰看党的自我革命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公款吃喝之风的盛衰历程雄辩地证明,从严治党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中,也不能寄希望于一次布署动员和集中整治。因为任何不正之风都不是一、二天形成的,都有形成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基础,一旦形成就不可能靠一、二次单纯的整治刹住。所以,当我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必须时刻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告诫,首先是不能让各种腐败之风在党内形成,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不行,这就要求我党必须长期坚持和发扬勇于开展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及时发现并清除党的肌体中产生的腐败病灶,这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反复强调要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原因。

  • 王传利:建国初期是怎样进行反腐倡廉的

    王传利:建国初期是怎样进行反腐倡廉的

    20世纪50、60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从改造社会根本制度的入手,建构了一套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人民积极参与。党和政府在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充分重视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大力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有力的领导,生成伟大的合力,取得反腐倡廉斗争的伟大胜利。

  • 钱昌明:“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靠什么?

    钱昌明:“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靠什么?

    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干革命的,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而奋斗的。显然,党建的核心问题实际上也是两条:一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保持“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性”;二是纯洁组织,清洗“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坏人”和“敌人的暗害分子”。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最好办法什么?就是靠“开门整党”!

  • 新时期陈云对抵御执政风险问题的思考及其价值

    新时期陈云对抵御执政风险问题的思考及其价值

    改革开放条件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陈云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反映出他强烈的风险意识。陈云指出:“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直接的危害。”他告诫要“严重注意”这种“渗入”现象,认为“‘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陈云指出,现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党员,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人看见外国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对这些人,我们要进行批评教育;对其中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经过教育不改的,要调动他们的工作。

  • 望长城内外:懒官与庸官是如何产生的?

    望长城内外:懒官与庸官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该同时具有两种事业心,一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事业心,另一种是在本职工作上努力做出一番成就的个人事业心。这两种事业心应以第一种为基础——把关定向,以第二种为补充——增强活力与动力,两者要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即把个人做出一番成就的愿望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在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迈进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成绩而获得成就感。

  • 钱昌明:关于“告别革命”问题的思考

    钱昌明:关于“告别革命”问题的思考

    一段时期来,正是由于受“告别革命”思潮的影响,许多共产党员忘却了自己的身份,把无产阶级政党混同为资产阶级政党。他们忘记了共产党人“执政”,不是为了做官当老爷、以权谋私;他们忘记了共产党人“执政”,不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罪恶制度,而是要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也正因为许多共产党员忘记了这一切,才会孳生出蜕化变质分子、贪污腐败分子。

  • 毛主席为何不准“吃江西人民的鱼”?

    毛主席为何不准“吃江西人民的鱼”?

    “区区小事”凸显毛主席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要求十分严格。他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党主席,开国领袖,“要带个好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严于律已,令行禁止,以身垂范,并比别人更严格,期以保持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使党不变颜色。从战争年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建国后不吃江西人民的“小虾小鱼”,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 秦军:毛泽东如何反对官僚主义?

    秦军:毛泽东如何反对官僚主义?

    毛泽东对官僚主义可谓深恶痛绝,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曾多次在谈话和文章中对其进行抨击与批判。在“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现形式”的情况下,重温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批判与思考,无疑为我们今天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提供了有益借鉴。

  • 海外反腐还是霸权维持?美国处罚外国公司八大案例

    海外反腐还是霸权维持?美国处罚外国公司八大案例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执法力度在21世纪后猛增,这既包括对美国自身跨国公司(及个人)的执法,也包括对外国跨国公司(及个人)的执法。从处罚金额上看,目前总计处罚额达到19,512,013,767美元,对外国公司及个人的处罚额达到5,780,533,093美元。[1]但是,在历年“十大”处罚额案件中,针对外国公司的案件一直占到绝大多数:迄今为止,十大处罚案件中有八大针对外国公司。通过分析这八大案件的有关信息,我们发现:FCPA的处罚可能与美国对贿赂发生地国家的政治控制,以及本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竞争优势有关;独立合规官的设立亦根据受罚企业受美国监管的难度而产生差别;美国依据FCPA对英法两国核心企业的处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两大老牌帝国类似反海外腐败规定的制定或修改。

  • 刘士余落马,为什么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刘士余落马,为什么金融领域是重灾区

    十九大以来,刮向金融圈子的反腐风暴仍在持续。2017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薛峰落马;2018年4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被查。2018年10月15日,赖小民被“双开”,通报指其擅权妄为、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甘于被“围猎”,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

  • 毛泽东为何要带头把自己子女送进“牛棚”锻炼?

    毛泽东为何要带头把自己子女送进“牛棚”锻炼?

    毛主席把子女送到农村或“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不是“作秀”,不是“镀金”,而是要求他们完全同普通干部、农民人一样。李纳在江西农村劳动确实病了,毛主席也心疼,派人前去看望。在回报李纳病情后,建议让李纳回京治疗一段,再回农村,这也是情理中事,而毛主席却坚决不许,要她像普通人一样,“在那里病,就在那里治”,“难道农民病的都到北京来治?在乡里病了,就在乡里治,乡里治不好,到县里治,县里治不好,到省里治。”这就是毛主席的精神风范,这就是毛主席的子女观!

  • 共产党要经得起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考验

    共产党要经得起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考验

    中国共产党从事的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然经受人世间的严峻考验,包括付出生命的代价。共产党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成为新的更严峻的考验。贪官与“贪婪资本”相勾结,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乱象的总根源。对共产党人来说,既要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本领,善于驾驭它,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服务;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预防它的破坏性,形成遏制腐蚀国家公务人员的制度。

  •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节约运动的治腐功效及启示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节约运动的治腐功效及启示

    倡导勤俭节约是整肃党纪、提高工作效率和反对铺张浪费的有效举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开展节约运动,即节减国家预算,遏制浮华奢靡;反对请客送礼,杜绝高标准接待;压缩集团购买力,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压缩编制,精简机关人员;厉行节约,树立节俭的良好风尚。不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显示出以俭克腐的功效。这一活动对于当前党员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持之以恒地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松劲、不停歇,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认真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中共创造了以俭克腐的历史经验,在世界反腐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新中国为了解决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连续发动了若干次节约运动,并把节约运动当成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号召勤俭办厂办社,勤俭持家,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大规模经济建设、克服经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领域里开展的节约运动,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持家,促进了全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增产节约运动对机关作风发生了直接影响,促进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发动的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 纪念改革开放,千万不要忘记还有精神文明

    纪念改革开放,千万不要忘记还有精神文明

    什么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时期,在邓小平眼中,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对外国客人说:“你们如果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来,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风尚是非常好的。”他在1986年1月的讲话中,希望“奋斗至少十年”恢复到那个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