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共为您搜索到22篇文章
  • 从《美国工厂》中的现实与未来看美国2020大选

    从《美国工厂》中的现实与未来看美国2020大选

    宁要本土主义的草也不要全球主义的苗。一双鞋如果是外国生产的只要20美元,但是美国生产的鞋要40美元。宁可用关税把20美元的鞋挡在外面,也要让大家买40美元的鞋。因为这20美元的鞋,挣得钱全被资本家和外国人拿走了,本国人一毛钱都拿不到。加了关税,哪怕40美元,至少肉还烂在锅里。那些低效率的本土工人还能分到点渣渣。无论奥巴马时代的TPP还是现在的关税战,本质思路都是这个思路。

  • 制造“毒丸”计划:美国为何不择手段攻击中国?

    制造“毒丸”计划:美国为何不择手段攻击中国?

    从制造“毒丸”计划、制造“植入芯片”虚假新闻、制造“干涉美国大选”事件,到威胁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美关系已经不是合作共赢时期,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状态,而是暴风雨已经来临,我们已经身处暴风雨之中,中美两个大国正面临着正面相撞的巨大风险,虽然我们希望这一刻晚一天到来,但我们一定要做好与美国正面相撞的准备,那一刻,将不仅仅是风云激荡,而会是地动山摇。

  • 日本大选与日本政治

    日本大选与日本政治

    日本政治的特色在于,每个党的口号和大体主张类似,这也是为什么自民党每次都能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消除差异”战略。但是,看上去一样的政策,其细节的不同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 日本大选预示的危险

    日本大选预示的危险

    日本实际上从没有改变过其扩张性的国策,或者说二战后,这种扩张性的国策又回到日本的主流社会中。日本极力要修改和平宪法正是要为新的扩张性政策找到一个所谓的合法依据。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看到,之所以说日本这个国家这次众院选举预示着更大的危险性,是因为这次的众院选举预示出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而这个走向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就是扩张性的国策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政治的主流选择。这次日本众院选举出现的主要政党都主张修宪的现象充分说明,对亚洲日本的邻国而言,日本未来只会更加危险。

  • 弗州冲突与大选以来美国政治的极化

    弗州冲突与大选以来美国政治的极化

    此次民粹主义运动使得经济不平等、移民、全球化、海外干预等重大问题突显出来。虽然这些问题是美国当前社会所亟待解决的,但两党建制派却出于政治原因而尽力回避它们。特朗普和桑德斯成功地将上述问题带入主流政治议程之中,并且很可能使其长时间存在下去。

  • 笑看美国大选

    笑看美国大选

    在他们的电视辩论里面,我们看到了背叛,我们看到了阴谋,我们看到了绯闻,我们看到了间谍,我们看到了黑客,我们看到了钱权交易,我们听到了川普反复强调要让希拉里入狱,我去,之前你们可是欢笑好盆友呀!

  • 大选中最悲情的人物-- 勿忘桑德斯

    大选中最悲情的人物-- 勿忘桑德斯

    伯尼桑德斯,今年曾以75岁的高龄竞选美国总统,却在党内初选中败给了希拉里;他后来全力支持希拉里竞选,为的是她上台后能践行自己的主张,然而最终是川普当选。很多人惋惜桑德斯,感叹他成了大选中最悲情的人物。

  • 特朗普就是在美国心脏上直接开一枪

    特朗普就是在美国心脏上直接开一枪

    11月8日,是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美国的影响力遍布全球,所以这也是一件关乎全世界的大事,但是这一届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好像硬是把一场正剧变成了真人秀。

  • 国外学者透视美国大选:性、谎言和录像带

    国外学者透视美国大选:性、谎言和录像带

    “我必须坦承,这次的选举影响了美国在海外的形象。”曾于2004年竞选过总统的美国现任国务卿克里近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华盛顿邮报》也评论道:“在美式民主的陈列柜中,世界看到了反面教材。”今天,美国大选进入投票环节。如果美国大选是观察美国的一个标本,那么今年大选尤其具有“教科书”级别的解剖意义。为此,我们邀请3位国外学者齐聚圆桌,谈一谈他们眼中的美国大选。

  • 美国大选已经没有正确打开方式

    美国大选已经没有正确打开方式

    在美国民众的眼中,经济生活条件的恶化不断地恶化,而政治领域中的体制派却只肯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推动改革,力图维持社会稳定和统治的稳定,两相对比之下,也便更愿意看到反体制的可能,即使所谓的“反体制”不过是说辞而已。于是,这场旷世丑陋的大选历经几多波折,带来几多希望又是几多失望,但最终无论是谁成为新的总统,对美国普通民众来说,都难以改变他们现在的生存状况。

  • 郭松民:希拉里会比王熙凤更好命吗?

    郭松民:希拉里会比王熙凤更好命吗?

    希拉里从来不是温柔女性,而是那种咄咄逼人、冷酷精明、刻薄寡恩的角色。如果要在中国的文学形象找一个类似人物,则比较类似王熙凤。布什担任美国总统后,她以民主党参议员的身份投票支持共和党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担任奥巴马总统的国务卿时,她成为卡扎菲最终被虐杀的直接推手,间接导致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被杀——她的一整套手法干净、毒辣,并不亚于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 【美国大选】请选民们放心投票,此次选举你一定不会选对

    【美国大选】请选民们放心投票,此次选举你一定不会选对

    明天美国人民就将“选”出自己的下一任总统。这场闹剧恐怕并不会就此收场,选举带来的社会撕裂无论希拉里还是川普都没有能力修补,而这些破事儿最后还都得工人阶级来背锅。不过,矛盾的激化和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对工人阶级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机遇。唯有结束长期“被代表”的状况,建立真正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才能真正改变美国政治的现状。

  • 俄媒:美国媒体大选报道极不客观 背弃数百年传统

    俄媒:美国媒体大选报道极不客观 背弃数百年传统

    俄媒称,几乎所有美国媒体都顾不上保持客观立场,都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一拨亲共和党的媒体也背弃了数百年的传统,为民主党人摇旗呐喊。维基揭秘网曝光的一些民主党人的邮件也证实了这一点:民主党竞选总部与媒体界频频私下勾结。

  • 俄罗斯“路线之争”日趋激烈--俄杜马大选前普京执政新动向

    俄罗斯“路线之争”日趋激烈--俄杜马大选前普京执政新动向

    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僵持待解,俄经济发展颓势尚未止住,且国家杜马大选在即,普京肩上的“担子”不轻。面对国内外压力,近来普京执政突出“求变保稳”基调,在内政、经济、外交方面打出“组合拳”,欲掌控内外局势发展主导权,巩固执政根基。

  • 美国民众已厌倦大选

    美国民众已厌倦大选

    距离美国大选仅有3周时间,以《纽约时报》、CNN为首的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特朗普骚扰女性的丑闻,并且曝出更多的妇女出来指控;同时,维基解密不时披露出希拉里以及其竞选团队的邮件内容,不过除了福克斯新闻外,其他主流媒体报道很少甚至只字不提。选战还在继续,但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他们只希望这场竞选尽快结束,因为这两个候选人他们都不喜欢。

  • 关于美国大选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于美国大选的几个认识误区

    美国大选正在举行。可是,选拔超级大国总统的擂台赛貌似透明公平,实则不然。其中,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应该予以澄清。误区之一,美国总统是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这是其“合法性”所在。误区之二,美国两党初选经过层层竞选,体现了公平公正。事实远非如此。误区之三,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电视上公开辩论,有利于增进选民对他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