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地狱,富人天堂,香港地产富豪是如何摘瓜的?
英国人在的时候这帮人不说什么,要填海、要开发荒山的时候他们反对,偏要拿走军事用地,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香港的问题这么多年了,四大家族还是四大家族,区区捐地的小动作,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更像是被政府收回之前做的顺水人情。当然,就连这点小动作,有的人也是不愿意做的,到目前为止,香港四大家族有三家说要捐地了,唯一没有说的是李富豪。对这件事,李富豪的表态是:捐地的事情,他不会跟进。
从笼屋到90平米的千尺豪宅,香港人为何住那么挤
特首董建华提出“八万五计划”,希望以十年的时间解决高房价问题,但政策一推出就遭到大量有产阶级以及开发商的反对。当时又赶上金融危机,楼价下跌60%至70%,很多刚贷款买房的人变成了负资产,于是这一政策很快被叫停。2003年之后,香港公屋和居屋的建设几乎停止,市民只好买私楼。但香港每年新楼供应量仅1万多套,远远不能满足新一代希望独立门户的需求。由于供不应求,房价也是一再飙升,现在每平方米均价差不多15万港元,而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薪在1万到2万港元之间,无论如何努力也看不到希望。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总是不成比例地向富人倾斜”
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的富裕家庭更善于将自己的社会资源优势传递给子女。美国高等教育资源总是不成比例地向富人倾斜。最近的丑闻显示了那些经济上富裕的家庭一直拥有的优势。目前,合法的捐赠仍在继续,这进一步保持了富裕阶层的优势。
曲婉婷的“英雄母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富有,但他们的富有是怎么来的?是通过殖民掠夺、战争红利得来的,在拥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他们把全世界当作屠宰场、垃圾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才有了他们的第一桶金,这才有了他们的积累优势。富人思维,就是掠夺者思维,而掠夺,来自于一切的不对称,从武力、智力、财力.....到权力。富人思维,就是把除了自己之外的人,都当作可以牺牲、可以掠夺的肥羊!当年有很多“张明杰”,在国企改制、股权改制的过程中,轻松把公有的资产套出来,成立新的私营企业,利用政策、权力、信息差,大肆抄底、侵吞社会优质资产,甩掉国企工人这些“历史的包袱”,一跃成为“改革的先行者”。从厂长、主任、书记,变成董事长、企业主。
美国折叠:富人的社会主义,穷人的资本主义
再过个几代,美国几乎所有的财富都会被掌控在少数的几千个不用工作的家庭手上。从保守的思想来看,社会主义的幽灵呈现的是一副无人需要负责的图景,且无人需要为获得的财富而付出。这正是特朗普以及共和党人极力为富人们打造的社会。
美媒称多数美国人憎恶国会:只听命富人不代表民众
憎恶国会已经成为美国政坛一个经久不衰的特征,无论是哪个党掌权,也无论435名众议员和100名参议员通过了很多法律,还是根本什么也没做。
在此次联合研究中,只有约20%的人表示,他们认为国会对选民或所有美国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或者充分考虑到这些人的最佳利益。大多数人认为国会确实听游说者、捐赠人和富人的话。美国富人为特权寻找“正当理由”
受访者对富有“好人”的定义,源自人们对什么是“正当的特权”的普遍看法。“非正当的特权”意味着过度、卖弄、自认为高人一等,且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正当的特权”意味着务实、勤劳、审慎、“普通”。这种思考正当性与道德价值的方式已成为一种“常识”:只要拥有特权者以“适当的”方式获得和享受特权,一些人比其他人富有得多的现实就被视为当然。这样一来,特权反而被正当化了。同时,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富人或穷人的个人行为上,而不是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过程。
历史不会就这样闭幕——散打《万科》
尽管《万科》并未公开发行,然而拜“万科”房地产大名之赐,这本装帧精美的杂志不知是否有如其老板一样,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比起不少“用真名说假话”的八股期刊,《万科》的文风清新、幽默,比较率性而且前卫,可读性强,其中也不乏有深刻的佳作。作为同行,我对这本刊物期许较高。当然,期许较高,故而有所挑剔。
美国“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是怎么造成的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在今天宣誓就职,并公布了他的“政府班子布局”。名单中有五个人是来自华尔街的大亨、投资家等。无论美国总统的人选如何变化,华尔街的精英们总能在政府占据一席之地。在历史上,极其强大的金融精英操纵国家的政治系统,这件事情不能说是新鲜。因此,我们也能明白美国贫富差距扩大背后的原因。
清华教授再批市场经济:富人越来越富 穷人越来越穷 中产替富人交税
现代经济学,是以“自利”原则为起点的一套法则体系。这套学说体系,植根于西方几个主流国家的经济实际。他们除了讨论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问题,也致力于向后发国家培养传教士。当后发国家逐渐在意识形态上被改造之后,资本主义的飓风就像胜利者般狂飙一样地走过,再去征服新的领地。这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殖民”。
美国贫富差距惊人 0.1%富人与90%平民所拥有财富相当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正加剧美国的社会矛盾,加剧民粹主义上升。几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此次美国大选中异军突起的特朗普现象、桑德斯现象等充分说明,美国广大平民对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现状不满。特朗普最后之所以能够从政治局外人转变为白宫主人,与其迎合美国民众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减少税收”等口号有很大关系。
西方选举制度:富人游戏,钱袋民主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不带诉求的政治献金。“金主”的底气越来越壮,“民主”的成色就越来越差。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选战花费金钱过高,政治献金只会让富人对决策有更大影响力。“金钱民主”一大后果,就是中产阶级被架空、被边缘化。“占领华尔街”运动背后的99%与1%之矛盾将长期化,最终导致更大的危机。
宋鸿兵:最让美国富人恐惧的是……
最后我们看到了美国宪法制定了这套选举制度、政府制度、总统制度、议会制度,其实主要防范的是暴民,而不是暴君。宪法关注的最核心的东西,始终是保护少数人的财产权。
所谓“民主选举”——富人的“金钱游戏”
曾帮美国共和党人威廉·麦金利连续赢得过两届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参议员马克·汉纳说过,有两样东西对美国政治十分重要:第一是金钱,第二还是金钱。如今,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再次印证了汉纳的判断:所谓的“民主选举”,只是由美国富人操纵的一场盛大的“金钱游戏”。
法律面前不平等:美国法律是富人统治的工具
尽管我们一直被教导认为法律是维持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准绳,是维持社会高效有序运转的保障,可是事实上,法律往往是富人统治我们大众的工具。
法国作家阿藏:未来是富人及其奴隶构成的“智能城市”
阿藏认为,未来会出现由富人和他们的奴隶构成的智能、互联的“智能城市”,而在这样的城市周围,则是被他们的奴隶放弃的,拱手交给他们的土地。这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噩梦;但要阻止它发生,取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