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城内外: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自由、平等、人权真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吗?
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的鼓噪,其实质正如俄新社在一篇报道中所指出的:美国及其欧洲盟国企图将民主或者人权的标准强加于其他国家。然而,从道德层面来看,它与欧洲当年打着传播文明与基督教的旗号,戕害众多生命甚至文明如出一辙。在美国,为外国谋求人权是一项数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金钱、激情、意识形态和颠覆行动交织在一起。方法众所周知:倚重许多国家的亲美反对派,或者亲自出马打造一个反对派,将它塑造成为权利与自由的唯一扞卫者,然后对其公开援助。这即是说,美国豢养着全球最大的颠覆机器。这一机器激起了各国对美国的敌视。在当前的形势下,它处处碰壁。
平等的悖论——马克思论平等与商品生产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抽象地谈论平等问题;任何平等观念都是对特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不同,平等观念也就不同。
美媒:为何美经济学家不研究不平等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并不是一直逃避阶级与不平等这样的社会问题,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阶级“从经济学科中消失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学家重点关注市场,一直都是市场。在美国的经济学专业中,经济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已经局限为一种对市场的研究,就好像市场等同于经济一样。也许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冷战期间对资本主义的赞赏所鼓励。此外,社会氛围对脑力劳动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科研界收入不平等愈演愈烈,你感受到了吗?
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学者表示,科学家工资数据存在缺乏,使得人们难以全面了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和起因。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Richard Freeman表示,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将有才华的年轻人推离科研界的程度。《自然》杂志2016年的工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3600名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表示他们为进入科研界而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将近20%的人不建议学生从事科研工作。
汪晖:齐物平等——一种不同的平等观念
在今天金融化和资本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不是哪个人的腐败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的后果。
“人民优先”才能真正“人人平等”
或许“人民优先”听起来不像“人人平等”那么“普世”,但唯有首先实施“人民优先”,先行完成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人人平等”的人类理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