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共为您搜索到5篇文章
  • 光明日报: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上思政课

    光明日报: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上思政课

    解放前的中国大学深受西方办学思想的影响,学生也大多出身于非工农家庭,一些学生存在亲美、崇美和恐美的思想。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此为契机,要求高校以抗美援朝为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美帝国主义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取得的胜利,深刻教育了学生,初步清除了崇美思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许多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

  • 王传利:以思政课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王传利:以思政课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其服务于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部署安排,教育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塑造廉洁的好品质,情趣高雅,拒斥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学生们今天是在校学生,明天就是国家的建设栋梁。接受廉洁教育的学生们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工作后,能更有力地抵制各种名利贪腐的诱惑,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领域的廉洁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 陈先达: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

    陈先达: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

    自由人人需要,关键是谁的自由、什么样的自由。应该懂得区分谁的自由和什么样的自由、多数人的自由和极少数人享受的自由。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这暴露了它们的虚伪性。在中国,只要有人敢于在“自由”问题上对社会主义叫板,就被冠以“斗士”,受到“热捧”,是非对错已经无关紧要。把这种人称为“民主斗士”,实在缺少理性思考,有点太离谱!我们要防止个别人在群众对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正当要求中夹带私货,甚至意有所图。我相信,把问题像剥葱似的层层剥开,一定能讲清、讲透。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责任。

  • 一节普通的思政课,为何会让同学们鼓掌?

    一节普通的思政课,为何会让同学们鼓掌?

    “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是思政课成功的标准。那么,怎样才算是“喜爱”“受益”呢?李方祥的一些学生曾作出让他感动不已的选择,那一刻,他觉得这8个字真的实现了。

  • 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

    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

    革命文化是厚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为不断增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