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的《矛盾论》解读
相较于国外“中国问题研究领域”而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矛盾论》的解读在价值旨趣、研究范式、理论深度等方面更为深刻。内嵌于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理论逻辑、思辨性强于实践性、生发于马克思主义出现“危机”之际、以复兴马克思的辩证法为宏旨是其基本的理论特征; 其五十多年的历史逻辑上溯自《矛盾论》在阿尔都塞的科学主义解读模式下的三次别开生面的出场,下承以反阿尔都塞主义为要旨的以列斐伏尔、莱文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范式的解读,再继于以亨特为代表的新辩证法学派的理论关照,又现于以齐泽克为先锋的激进左翼复兴唯物辩证法的价值旨趣之中。正确看待其话语体系中的 “理论越界”现象,批判性地解读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其有益的研究方法,对创新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有裨益。
紫虬 : 用《矛盾论》指导“斗”与“和”
毛泽东同志根据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吸收中国哲学界古老的辩证法智慧,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做了充分的阐述,但从未认定对立统一法则以斗争性为主要。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这就是说,作为斗争的“揭露”只是手段之一,“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才是目的。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场合下,通过辨析、批评各种形式的形而上学,对矛盾对立的斗争性和矛盾统一的建设性做了逐步论述。
不平衡矛盾与一分为二—巴迪欧论毛泽东《矛盾论》
巴迪欧认为,正是毛泽东的矛盾理论,让他可以在今天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强调了矛盾的不平衡性,从而彻底摧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唯心主义残余,而矛盾的不平衡性意味着现实是一种由多种矛盾制约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无解的,为了超越这个矛盾过程,在巴迪欧看来,就必须抛弃合二而一的思维,将毛泽东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作为思考现实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唯一理论武器,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指引下,主体从众多矛盾中决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从而为走向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未来社会开辟了一条道路。
坚持国史研究的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坚持实践观点和矛盾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推动其理论发展和方法论建设,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国史发展中的表现,以及国史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根据与条件、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支流等各种范畴的内涵与特征。为此,需要加强对国史问题的哲学研究,增强哲学思维,构建和发展国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推动国史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
周新城:不从分析矛盾出发,就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毛泽东是从分析矛盾出发研究社会主义,才得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以及资本主义复辟危险的结论的。我们必须全面地科学地对待毛泽东这一思想,从分析矛盾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因素并存、相互矛盾和斗争的社会。分析两种因素并存及其矛盾和斗争,才能解释清楚当前社会出现的一切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如何分析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八大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都是在毛泽东主持之下进行的。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任务和政策的表述,虽然不是直接用毛泽东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但是经过毛泽东审阅批准的。这种情况充分说明,我们党在毛泽东的指导之下,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掌握了及时准确分析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据此提出某一历史阶段全党的总任务总政策,并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革命和建设上来的方法和步骤。
《实践论》《矛盾论》的主题与价值
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习近平都强调,领导干部“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无疑就属于这种管用的经典着作。“两论”发表已经80周年,其思想主题至今熠熠生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矛盾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用《矛盾论》和《实践论》来分析今天中国的现实形势和具体条件,可以发现,我们客观上处于和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将新中国前两个三十年的优点都继承下来,避免其各自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物质、制度保障,只有如此,在新的三十年里和新的阶段里,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及7·26讲话的思考
用《矛盾论》和《实践论》来分析今天中国的现实形势和具体条件,可以发现,我们客观上处于和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将新中国前两个三十年的优点都继承下来,避免其各自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物质、制度保障,只有如此,在新的三十年里和新的阶段里,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论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解读
每一个人,在头脑中都会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认识,而不可能只产生正确的认识不产生错误的认识。我们每个人在实践时都处在矛盾之中,都会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判断,也会不断地产生判断错误,也会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没有天生的正确,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就是矛盾论中的两点论,就是对立的统一。
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
《两论》是经实践反复检验证明了的科学论着,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教材。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很重要的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重要着作。他在列举“需要反复精读”的毛泽东着作篇目时,首先列出的是《实践论》《矛盾论》。他指出:“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途中,《两论》依然是我们党赢得伟大胜利的法宝,必读的经典。
《矛盾论》及其现实意义
在毛泽东去世40年之后的当代中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毛泽东哲学思想真正转化为全党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尖锐武器和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实现民族的伟大振兴,特别是消灭私有制、实行两个“决裂”、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的历史任务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