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共为您搜索到14篇文章
  •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规律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规律

    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分散传播走向聚合传播、由局部传播转向整体传播、由小众学说转向主导理论的关键时间节点。纵观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交织互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理论的生成逻辑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与救亡图存的实践主题相衔接、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向往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相贴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的历史演化相对接。由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生成了思想内生规律、实践指向规律、人民主体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与道路演化规律等。五大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有效传播。正是这种有效传播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蜕变与更新,为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新时代,只有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规律,使作为客体的思想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精神联结,中国实践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向现代化的新高度。

  • 李大钊与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与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始终心怀天下,他在五四之后积极投身于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这样的解放事业,正是昌明正义和人道的“直接行动”。为了这一事业,他献出了自己的薪资,献出了自己的精力,直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恰似一道闪电划过中国的上空,照亮着后来者追求光明的大道。

  • 陈先达:人不可无魂国不可无文

    陈先达:人不可无魂国不可无文

    我们需要有一批文化研究者,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有理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立足当代,面向世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与科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真研究,真正区分精华与糟粕,通过反哺式教育,传递给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

  •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中学白话国文教科书编撰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中学白话国文教科书编撰

    语文和文学关系密切。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的推广一直有赖于新文学的实践。这在教育实践中就体现在语文教科书的编纂上。而现代文学自诞生之初就肩负了规范和普及现代民族语言的重要使命,即使它的最“审美”的一面也有着鲜明的政治含义。《国语文类选》和《白话文苑》正是上述教育思想的产物。

  • 个人主义只是一种虚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个人主义只是一种虚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新文化运动尽管在青年学生和许多文化人中掀起了一阵旋风,却和广大现代劳动者没有直接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确实有着极为强烈的心志伦理或意图伦理,但对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对于如何通过可实际操作的步骤,建立新型的社会秩序,缺乏实践的能力。这当是这场新文化运动未能完成重建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根源。

  • 祝东力:五四、思想分化与80后一代——今天如何谈论“新文化运动

    祝东力:五四、思想分化与80后一代——今天如何谈论“新文化运动

    救亡与启蒙的矛盾冲突,救亡压倒启蒙,这个命题的发明权可能有争议,是李泽厚,还是美国汉学家?

  • 新文化运动100年:毛泽东既是“国父”也是“革命导师”

    新文化运动100年:毛泽东既是“国父”也是“革命导师”

    中国文化论坛进入到第二天,论辩成了大会的基调。据说第一天的上午,已经悄然发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而这第二天,由于儒家对左派,儒家对儒家发动“突然袭击”,火药味愈发浓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