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强起来”——当今中国最大的民意
中国人民必须树立这样的信心与信念,即我们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我们的文明是有着不竭动力的文明,我们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平起平坐、并驾齐驱,而绝非低人一等。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别人,但不能因此患上战略软骨症。
当心公知假借“民意”贩私货
当前公知们言必称“一人一票”,在他们眼里,“一人一票”就是“民意”的真实表达,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是“人权”的基础。那么事实如此吗?事实是这个“票”很多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圣”,公知们宣扬的这张“票”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拳头和金钱获得的。如果中国真的实行所谓的“一人一票”,那么最终只有两种人上台——富人用钱买票上台,恶人用拳头打上台。要辨别真民意,还是送大家九个字:人民立场,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这九个字,只能接受一次次被虚假的民意欺骗的命运,例如那些公知的信徒……
范勇鹏:当西方政治无力继续“制造共识”
依照历史的经验,西方要走出这场共识分裂的可能十分渺茫。首先,西方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已经削弱,没有超额利润来进行内部安抚,也不可能再有机会从容地制造共识和向外转移矛盾;其次,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合法性和欺骗能力已经基本耗尽,短期内无法重整旗鼓。所以西方眼下只能祭起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甚至宗教精神来得到暂时的凝聚,这种策略对于自由民主的命运而言实际是饮鸩止渴,短期的幸存只不过加速了系统性失败的来临。
大陆守底线,台湾民意出现逆转
大陆坚守底线,令头脑发热的台湾人逐渐清醒和现实起来。独不可能,统不现实,不独不统最好。这就是台湾今天的主流民意。这也是马英九吴敦义们的“功劳”和“资本”。民意的回头,还因为大陆的强势崛起。很多台湾媒体评论,中美正在角色互换,台要顺势应变。“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中国在自由贸易和地球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力,在地区问题上一言九鼎的影响力,都令人刮目相看。
民意与科学决策的断裂——“英国公投”折射出的西式民主困境
英国以公投的形式决定是否脱离欧盟,可以说完全尊重民意,民主得不能再民主了,但是,这个决策,是科学、合理的决策吗?价值评价把民主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只要是符合民主的决策程序,这个决策就是“好”的,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后果则不予考虑。
雷洋事件:必须面对最大的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多到网上看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重视网络民意。在雷洋事件中,最大的民意不仅是老百姓对一个人命运与尊严的关心,更是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警惕日本“民意”背后的危害
3月12日,日本内阁公布的最新外交舆论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日本人中,对中国“不抱亲近感”和“较无亲近感”的人数比例达到83.2%,刷新了历史记录。无论调查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这样的民调和所谓的“民意”都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