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改革

中小学教材改革

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是因为之前的语文、历史、政治等教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崇洋媚外、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问题,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背道而驰,逆向而行。这些重大问题难以解决,必须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统筹全国教材工作。

专题文章

  •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学校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它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教材。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体现在课程教材之中。一个国家实施什么课程,使用什么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国家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 国家成立教材委员会,西化、“清真”语文立功了

    国家成立教材委员会,西化、“清真”语文立功了

    当前的教材乱象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必须立即重新政治的地步,国家痛下决心在此时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习总多次强调改革应该注重问题导向,那么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究竟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报道说明,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是因为之前的语文、历史、政治等教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崇洋媚外、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问题,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背道而驰,逆向而行。这些重大问题难以解决,必须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统筹全国教材工作。

  • 语文教材里的《筑路》

    语文教材里的《筑路》

    为了革命,为了苏维埃的胜利,不惜牺牲个人的安逸、舒适。单是这种为多数人服务的胸怀,这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难道不是最好的人格力量?难道不是在表现最美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课文难道不是在宣扬真善美?如果这样的文字都不能选入我们的语文教材,那么还有比这更优秀与更美好的文字吗?

  • 何新:通篇伪史的现行中学世界历史教材

    何新:通篇伪史的现行中学世界历史教材

    中世纪的欧洲,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西方欧洲没有任何像样的城市存在——古罗马城已经被蛮族摧毁殆尽。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都市和城市都在东方,包括东方的长安、洛阳、汴京和亚欧交界处的君士坦丁堡。意大利人的《马可波罗游记》曾经记述了宋元时期繁华的中国城市,叹为观止,认为欧洲的城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语文课本的“褪红”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语文课本的“褪红”

    众所周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堪称红色经典中的红色经典,是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可是看看这一篇课文,我们能看出半点儿革命的气息来吗?可以说,文学界所流行的“告别革命”不仅仅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绝大多数退出语文教材,而且即使是硕果仅存的红色经典作品也普遍进行了“重新解读”。经历了这种阉割,无论是小说中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几乎都没有了。

  • 从叶赛宁看语文课本的“红色恐惧症”

    从叶赛宁看语文课本的“红色恐惧症”

    语文课本中的“红色恐惧症”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中国的红色经典作品大幅度删减至几乎没有,对待外国作品的选取中同样存在。比如说,对于苏联着名诗人叶赛宁的选取和解读当中,语文课本仅仅选了他的《夜》、《白桦》、《狗之歌》等几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甚至在有的解读里边还宣称他是受到苏联政府压制迫害的。其实,这种说法历史的事实相去甚远,只是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当前文学研究工作者中间的流行的政治正确罢了。

  • 儿童节:“语文教科书修订”让人步步惊心

    儿童节:“语文教科书修订”让人步步惊心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修订已在网络引发了多次争议。认真梳理相关信息后发现,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修订确实存在严重的导向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暗渡陈仓日积月累,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再不立即纠正就会发生“颠覆性的错误”了。

  • 惊见“清真”语文!中小学语文教材让人触目惊心

    惊见“清真”语文!中小学语文教材让人触目惊心

    2000年语文新课改放开了语文教材编订权,一下子打开了教材导向问题乱象的潘多拉魔盒。把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片面地理解为人性,却丧失了新中国语文教材区别旧社会的人民性价值观,犯了去意识形态的重大错误。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修订导向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新“四化”:一、去意识形态化;二、西化倾向;三、泛宗教化;四、去思想化。








  • 语文课本是怎样精心选择和解读反共作品的?

    语文课本是怎样精心选择和解读反共作品的?

    前些时候,教育部宣布清理教材中的一些《爱迪生救妈妈》为代表的洋鸡汤,笔者非常赞同。不过个人认为,除了这些虚假的洋鸡汤以外,即使是真实的经典作家,作品选择与讲解要求中的思想政治导向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方面的清理工作还没有开始。

  • 为何要把斯大林口中的“圣母婊”选进语文课本?

    为何要把斯大林口中的“圣母婊”选进语文课本?

    苏教版的语文课本目录,其必修三里选了一首苏联着名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诗《祖国土》。阿赫玛托娃是十月革命前夕阿克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派的诗人普遍敌视十月革命,因此,他们把十月革命视作“动荡、痛苦、遭受灾难的时代”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的现在的语文教科书里,如果也遵从他们的看法,恐怕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 苏联《真理报》曾批判《人民的名义》的“前身”

    苏联《真理报》曾批判《人民的名义》的“前身”

    巴巴耶夫斯基在苏联文学史上的地位绝不应该低于肖洛霍夫。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所写的一系列小说实际上构成了苏联社会,特别是苏联农村在共产主义者视角中一步步蜕化变质的编年史。同样,苏联教材与文艺评论对其批判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和平演变,到了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时代不过是瓜熟蒂落。

  • 日本教材纳入«我的奋斗»是极其危险信号!

    日本教材纳入«我的奋斗»是极其危险信号!

    日本的右倾化加剧,竟然想到使用将«我的奋斗»添加到学生的教材中,日本人达到这样丧心病狂的地步也是不容易的。其实我们忧虑日本右翼势力做大的同时也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一个使用这样卑鄙手段的国家,还有什么国家前途可言,日本注定走不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 希特勒《我的奋斗》进日本教材,究竟抽了谁的耳光?

    希特勒《我的奋斗》进日本教材,究竟抽了谁的耳光?

    由于日本追随美国围堵和企图演变中国,被国内的自由派公知定性为“主导中国民主进程”的力量,因此,他们拒不承认日本当时是具有鲜明的法西斯主义特征的军国主义,出于配合境外敌对势力在中国推进改旗易帜的需要,他们倒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从表面上的某些称呼的类似,把当时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攻击为法西斯主义。他们没想到,他们千方百计给复活的日本军国主义贴金,而安倍政权觉得没有必要遮遮掩掩那么费事。直接亮出法西斯的纳粹主义的旗号,干脆让《我的奋斗》进入日本教材,把某些人的嘴巴抽得啪啪响。

  • 比希特勒自传进入教材更可怕,日本人的

    比希特勒自传进入教材更可怕,日本人的"辩护宣言"

    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曾被奉为“纳粹圣经”,二战后,此书因宣扬纳粹思想而在德国被禁长达70年。去年,这本书在德国出版了注释版本,同样引发巨大争议。当时,位于柏林的某犹太人组织就在该书再版前评论道,“这本书根本不符合人类的逻辑”。一些西方历史学家也担心,这本自传“仍有可能被用来宣传右翼思想”。然而今天,就是这么一本“不符合人类逻辑”的书籍,却要在日本“登堂入室”?!

  • 日本黑手伸向台湾:是可忍,孰不可忍?

    日本黑手伸向台湾:是可忍,孰不可忍?

    从在幼儿中进行仇视中国的教育到在青年中进行“去侵略化”的教育,从修改教材到大批内阁成员和议员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向海外派兵,从大力扩张军队到加速军备建设,都表明,安倍晋三政府正在进行一场针对中国的长期战争准备,这种准备是有步骤、有谋划、有行动的国家和政府行为。

  • 警惕颜色革命!俄罗斯又来给我们上课啦

    警惕颜色革命!俄罗斯又来给我们上课啦

    在苏联解体的那些年里,到处是寡头的炫富,游行示威,黑社会和暴力,腐败和毒品,酿酒和斗殴,以及满世界的俄罗斯妓女等等负面的新闻。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用把手教会中国搞工业化和计划经济,而后苏联老大哥又用它的死给了中国一本反面教材,给新中国上了一堂血淋淋的政治课,历史课。也让中国的领导人及时清醒,紧急踩了刹车,将中国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 教育部长: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抓住教师和教材两个关键

    教育部长: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抓住教师和教材两个关键

    教育战线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抓住教师和教材两个关键,把好政治关,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从14年抗战提法看反侵略与反法西斯之间差异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从14年抗战提法看反侵略与反法西斯之间差异

    教育部近日发函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其实质并没有存在矛盾。然而,也有不少质疑之声。有对抗战时间长短的冷嘲热讽,对抗日神剧的调侃讽刺,更可气的是,竟然还有人大言不惭地与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相提并论,声称是“篡改历史”?!

  •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有亲日派竟称是“篡改历史”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有亲日派竟称是“篡改历史”

    近日,教育部发函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要求中规定“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但也可以看到,网络中充斥着不少质疑之声。有对抗战时间长短的冷嘲热讽,对抗日神剧的调侃讽刺,更可气的是,竟然还有人大言不惭地与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相提并论,声称是“篡改历史”?!

  • 今儿个真高兴!--评“十四年抗战”和“笔尖钢”打破外国垄断

    今儿个真高兴!--评“十四年抗战”和“笔尖钢”打破外国垄断

    今天有两件事值得高兴,一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所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流传,今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新闻也对此进行了证实。第二件高兴的事是,据媒体近期报道,中国“笔尖钢”由太钢研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 美国总统令禁止中企收购爱思强-绝好的反面教材

    美国总统令禁止中企收购爱思强-绝好的反面教材

    世界“经济一体化”,始作蛹者,原本就是美国为求自身的最大化而主倡出来的。中国改革放开以来,不知多少国有企业先后被外资收购。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企业也相继走出国门,收购外企。按理,这是世界经济交流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美国按其霸权思维定势,却把中企走出国门视为洪水猛兽,危及、威胁了他们的“国家安全”。

  • 王小石:“思想政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是自废武功

    王小石:“思想政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是自废武功

    原来初中有一门课叫“思想政治”,后来被改名为“思想品德”,把政治给去掉了。2016年5月,教育部发文称“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连思想都丢了。而美国公立中小学要求学生每天向国旗宣誓效忠祖国,语文教材讲解《独立宣言》和美国政治制度由来,以及几个总统的光辉事迹,增强孩子对美国体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