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胡新民:毛泽东的嘱托与今日中国海军
在当时经济资源和物质条件非常有限的年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摆脱近代以来屡遭“挨打”的命运,勒紧裤带,自力更生,巩固国防。其中海防就是重点之一。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这为我们的海军建设一直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奠定了基础。
-
胡新民:毛泽东与“大跃进”运动的几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但也经历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尽管这个时期发生了‘大跃进’运动,给工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但多方面的建设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战胜困难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典型和大批模范人物,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
-
胡新民: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作了什么贡献
关于中美所,大陆的历史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它表面上是为了中美共同抗日,也可能作过一些有益于抗日的事情,但其大量的活动是培训军统特务,以监视、迫害革命者和人民群众,越到后期越是这样。至于大陆媒体这几年出现的中美所为抗日作出“巨大贡献”之说,则主要来自于上世纪台湾方面的宣传。
-
“铁人”为何会痛哭?
“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丢失的,也不是现在的工匠阶层想拥有就能拥有的。只要反问一句便可了然:当下我们缺少的仅仅是“工匠精神”吗?我们社会的许多领域、阶层,已然丢失了应有的“专业精神”:为什么如今少有让人吃着放心的农产品了?“舌尖上的食客”们,常常是在无奈的情况下进食;知识界本应探求真理,严守学术规范,而频繁的“论文造假”又如何解释;官员本应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却屡屡有贪腐堕落之徒落马……
-
胡新民:美国学校有“公民教育课”吗?
美国的所有课程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即所谓的公民教育)的载体。而且不惜斥巨资建设起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名人故居,学校鼓励学生去这些场所参观游览,网络兴起后,又与时俱进地渗透在网络等媒体中。在教会活动中渗透是美国的特色之一。渗透的另一种方式是是日常生活,如少年儿童在上学伊始,就学习唱国歌、画国旗。利用举办各种体育盛会和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宣扬美国精神;通过国庆、校庆、毕业典礼等节日、纪念日庆典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举行成人仪式等活动,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
胡新民:李先念晚年的忧思
1990年12月,李先念看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后,于12月21日致信江泽民。信中说:“在经济体制改革部分中提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等等,这些原则是很好的。但是,目前私有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很有‘活力’,而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和商业)却困难重重。这种‘私挤公’、‘小挤大’的现象如不改变,而任其发展,公有制为主导就是一句空话。”“在制订和实施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具体地、充分地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防止和平演变等重大原则和方针,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
毛泽东是如何团结庐山会议“以观后效”的同志的
在毛泽东看来,之所以要努力团结那些犯过错误的同志,是因为他们有革命的一面,也就是他们或多或少对革命事业有过不可否认的贡献。对于“三份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是五分合作、五分不合作)的彭德怀,毛泽东在最后一次和他谈话时再次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并说:“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就要否定一切呢?”
-
“外交核弹”推动中法关系走在时代前列
富尔回国后,中法即宣布建交。这颗“外交核弹”的爆炸,成功地达到了毛泽东的战略目的。除了在打破西方封锁、扞卫了国家主权方面意义重大外,还对改变当时美苏主宰世界局势,实现国际格局新的战略平衡、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影响。
-
胡新民:潘光旦为何会悲愤难当?
潘光旦当年所看到的的国民素质的那些弱点,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一度几近绝迹。但近几十年来又死灰复燃,而且呈现出生命力愈加旺盛之势,这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重视并且认真反思的问题。希望今天的潘光旦们,特别是那些大V们,能够继承潘光旦提倡的“学行合一”的理念,少一点指点江山,多一点脚踏实地,以“好人”的形象为群众做出表率。
-
毛泽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在考察报告中,把由毛泽东倡导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医疗卫生模式,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称为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满足民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的范例,并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后来据此形成了至今仍有影响力的“阿拉木图宣言”。
-
毛泽东与三位巾帼同乡
还有一件事使刘英一想起来就对毛泽东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过草地以前,负责分干粮的警卫队长,给贺子珍分多了一点,而几位老同志的就少了一点。此事被毛泽东发现后,把刘英找来,强调决不能搞特殊化。最后是把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的份子减少,补给了老同志。刘英后来回忆:“在最艰难的岁月,毛主席就这样身体力行,追求公正、平等,不搞特殊化。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铭记在心,把这种品德,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
胡新民:到底是平安富足还是民不聊生?
同样是1927年,在同一个地方,民不聊生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1927年到底是老百姓平安富足的年代,还是民不聊生的年代?笔者实在不想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但这样的解说词肯定会给观众造成迷惑。该解说词的作者难道不应该出来解释一下吗?
-
胡新民:在美国感受中国红色文艺
大陆来美国旅居的华人中,有不少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红色文艺往往是不可少的内容。比如有一则关于唱歌活动的报道:“一曲以毛主席诗词为蓝本的京歌《咏梅》被田建英演绎得韵味十足。”“本来扭了腰不打算上场的刘晟君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也按捺不住为大家献唱一首草原金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学校,学生们的文艺活动中也少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歌曲。
-
胡新民:《送瘟神》—— 历久弥新的初心精神
时代在变化,但毛泽东的《送瘟神》的展现的共产党人的初心精神,历久弥新。2018年是《送瘟神》发表60周年。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我国着名疾控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撰写了纪念专文。
-
胡新民:荣毅仁父子眼中的毛泽东
1959年,荣毅仁担任了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那一年9月,荣智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0月1日,荣毅仁带他到天安门观礼。晚上又带他到天安门城楼看烟火。毛泽东让他们父子坐在他身边。聊天时,毛泽东还问了荣智健的情况。“毛主席非常亲切,非常平易近人。那天晚上,父亲很有感触,他说:‘今天毛主席能请我在他身边坐一坐,共同欣赏一下烟火,而且又接见了你,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两个要对得起国家。’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老一辈革命家总是在谈笑中把自己的魅力传染给你,然后你就会什么事情都跟着他,相信他,信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