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静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应对美国“挑衅”
我认为在中国经济杠杆泡沫巨大之时,如果中国央行没有控制好利率,中国经济势必崩盘,那时美国可以用“注水的美元”通吃中国实体经济,从而实现美国经济“再工业化”。我认为,美国“再工业化”不是本土经济再工业化,而是要实现“美国对全球工业的再控制”。这就是中国所面对巨大风险。
-
钮文新:特朗普不肯放下贸易大棒
中国要强大,更要学会讨价还价,以无畏对付流氓。这不是我们凶狠,而是对手逼迫我们必须健壮,不只是军事,还有经济,还有筹码。但我认为,面对“得了便宜还犯浑”的流氓手段,我们的策略和筹码显得有点不足,而且在东西方文化差异面前,让我们看起来有点儒弱。
-
股市怎么了?
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对冲外汇占款,这是中国“特色外汇管理体制”之下的独创,既然有了这样的独创,那基础货币计算就要“相应调整”,就要符合“特色”手段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一味沿用教科书上的统计方法。所以,恳请中央银行认真思考和计算,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判断,发现真实存在的风险。而且,在这样的基础实施宏观调控,中国经济、股票市场会不出大问题?很多情况已经是“临界”状态,稍有不慎就是“明斯基时刻”。
-
钮文新:金融需要“言行一致”
我希望,央行能够按照自己说的、不折不扣地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断推高利率的操作显然不属于“稳健中性”。更重要的是,央行必须想方设法加大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生成的力度,锁短放长,向市场提供优质的金融资源——长期流动性,压低长端利率,给中国实体经济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给“三去一降一补”创造有利的货币环境,尤其是为加速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动能。
-
钮文新:当下最怕利率上涨,严重同意“危险”判断
我们必须意识到,标普、目的在这个时候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管其目的如何,其结果必然是推高中国债务溢价——通过推高国债利率,推高中国金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从而加剧中国货币投机,摧毁资本市场。正因如此,众多市场分析人士对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上涨做出“危险”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
钮文新:金融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导致商业银行住户存款流失的关键原因,当然是“利率双轨制”之下,商业银行存款利率长期大幅低于货币市场同期利率的必然结果。现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是不是要在自身金融市场尚处严重扭曲的状态下大幅开放金融市场?举世无双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是不是会导致国际金融大鳄在境外放大人民币杠杆,而到境内来套利?真发生这样的情况,中国距离金融危机还有多远?
-
钮文新:高利贷会因此复活么?
毫无疑问,中国金融当务之急就是“立即解决错配问题”,这是利率“双轨制”引发的一切金融恶性后果的源头,绝不能允许出现“金融青黄不接”的情况。要快,没有时间再让央行去“试错”。所以,请求中央银行立即“降准”,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在于立即着力“利率双轨制”问题的解决。
-
畸形利率须控制——莫为“金融空转”创造条件
中国股市对于当今的中国经济而言,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只是市场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它关乎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能不能有效降低杠杆——这一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国股市目前还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这也是几乎所有证券研究者都在超乎寻常地密切关注中央银行一举一动的关键原因。
-
洞幽察微
-
钮文新:资本市场关乎人民利益
发达国家的历史实践证明,对于老百姓而言,在资本市场投资才是真正而直接分享经济进步、企业成长利益,并带有普惠性质的金融市场。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资本市场就更应当是老百姓直接分享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新时代经济中高速成长的“普惠金融市场”。
-
中国敢撇开国际评级机构发债——牛!
我们需要与那些刻意打压中国的恶势力针锋相对,但我们同时也需要不断检讨自身,去除导致风险不断积累的病根儿,尤其是一些机理性的、带有本源性的因素,而不是每天都在着力于表面文章。比如,要去杠杆就必须治本,但现在更多的是治标。
-
别再炒房了——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信息
房地产投资市场“大势已去”。所以,别再炒房了,这是忠告,而绝无挡人财路的意味。这就像石油,当新能源不断涌现而且不断成熟之后,石油的供求关系则彻底逆转,价格飞涨的情况已经不太可能再度出现在人们的预期当中,所以炒房客收手吧,再期待过去的景象重现,概率已经变得很低很低。
-
值得注意的金融“新杠杆”
中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要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就必须高度关注本国储蓄的问题,因为它是资本金融的“蓄水池”。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看,只有老百姓具有强大的储蓄偏好,资本市场才可能获得安全、稳定、坚实的发展。否则,必将意味着杠杆——短期资金滚动支撑长期投资,对国家总体经济运行而言,这实际才是最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
欣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艺术”
如何看待美联储“加息 缩表”?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包括中央银行的官员都认为“美联储货币立场已经发生变化”。是不是这样?当然,但问题是仅仅看到方向是远远不够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看清程度”。我一贯认为,目前美联储实施的绝非“紧缩货币政策”,而是正在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
凭什么“取消刚性兑付”?
取消刚兑是个系统工程,是在分清主体责任前提下的取消,而不是简单地一推了之,让中小投资者自己去愿赌服输。股市也一样,为什么投资者对正常情况下的价格涨跌并无抱怨,而是痛恨各色“地雷”,并且没有刚性兑付要求?第一,股权投资的特点和规则决定了不存在刚性兑付问题;第二,前提是有监管机构全力保障信息披露的完整和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