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应对系列挑战,维护战略安全
尊重发展规律,就能确保安全;违背发展规律,就会带来风险。在国内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在国际上也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
何干强:论中国道路与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全文)
笔者认为,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新中国宪法对此作出了最精辟概括,中国道路具有不同凡响的世界意义;面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惟有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方向不动摇;这需要进一步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现实化,推进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理论斗争,推进唯物史观的大众化。
何干强:积极开展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理论斗争
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不能回避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斗争。在复杂多变的当代国际大环境下,这种斗争有时十分激烈。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形形色色错误理论和思潮积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理论战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才稳定了社会,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充分地证明,唯物史观不可能不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就实现中国化。在这方面,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中国经济现实中的成绩及问题
中国道路的成功,决不是“华盛顿共识”所谓推行私有化带来的;恰恰相反,正是一些地方推行私有化“改制”,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扩张了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的自发性。既然这是产生向下现象的主要原因,那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维护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高效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着眼于发挥公有制和市场社会分工制度两者的长处,完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依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形式中将“以每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对这种客观趋势提供证明。它使世界人民有理由相信,共产主义前景不会是空想,但是它需要在唯物史观科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
何干强: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从唯物史观的这个观点来看,不能脱离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所有制关系来分析现实中的市场社会分工制度。那种撇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把中国道路解释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只孤立地从市场社会分工制度看问题,是不能科学地解释中国道路真实发展的。而那种把市场经济仅仅理解为只能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从而隐蔽地把“转型”解释为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更是会误导中国发展方向的。
何干强:中国奇迹能否归功于“华盛顿共识”
我们知道,新自由主义在原苏联、东欧,“华盛顿共识”在拉丁美洲,都造成灾难性后果,难道在中国却能创造奇迹?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自始就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难道中国道路的奇迹与此无关?
不易、变易、简易—从中国传统看中国学派
中国道路与中国实践的全部真理性,它的起点与归宿、前提与结论、手段与目标、信仰与现实,归根到底,就是一句:为人民服务。
新型工业化的中国道路:历史与挑战
一直以来,中国的努力,实际上是在开辟一条非西方、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之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认为,西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化是现代化之路的唯一可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宏大的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用以指导所有非西方国家。而中国的实践,却是探索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可能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国家内部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以及对一种比资本主义更美好的社会形态的追求,并且把很多社会主义要素嵌入到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
十月革命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体,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的品格。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的并已经成为中国实践的中国道路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诘难。这就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建设的问题来解答中国道路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理论上,重点要解答四个大的理论问题,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及其嬗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道路;在实践上,需要用历史主义的观点重新清理和思考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公正地评价这一时期的中国道路,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与未来。
西方民主政治危机与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金融危机和民主危机相继发生,表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西方民主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包括福山在内的西方关于民主危机原因的探讨,都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民主危机和金融危机一起,标志西方资本主义过渡性特征的强化。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探索,不能离开对当下西方政治变化的思考和探讨,要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刻把握自身的优势,坚定民主探索的自主立场,强化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同时直面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身问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建构与完善,达成新的政治文明越来越充分的实现。
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走好中国道路--纪念十月革命
革命和建设的正反经验证明,结合中国国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当更自觉地遵循十月革命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自觉维护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转化为革命的具体实践;高度重视巩固工农联盟,依靠工农联盟。
中国道路,激荡世界新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对中国有深远意义,更有着“世界价值”。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看,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渴望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们,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在本国获得成功的社会主义政党,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月革命百年,更知中国道路珍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实践,在透视“苏联模式”的弊端中萌芽,在破除僵化教条中成长,在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完善。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坎坷,更应知道中国道路的珍贵和来之不易,也更应为此自豪和自信。
三次刷新世界观,我终于意识到中国会越来越好
网上流传一句话:“一出国就爱国”。中国向全世界派遣留学生,西方国家也很欢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乐观的认为大量的留学生会认可西方的制度并用它来改变中国。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正好相反。好多人不出国,还不知道中国这么好。真正到了西方国家留学,才发现中国优点非常多——政府办事效率、治安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成本等,中国都好太多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世界和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是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