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四大文明”,“师德失范”的源头是西方伪史
有必要提及的是,这段师生讨论中有一句:“都9012年了……”,十分搞笑也十分新潮,把严肃的教学问题,先祖懿范,转化为轻佻的网络语言来恶搞,这要不是“师德失范”,就是更恶劣的“行为失范”了。“9012句式”很流行,俨然成了可以“行为失范、无祖无德、无法无天”的发语词,似乎当下的时代里,人类就都要进化到“数典忘祖、历史虚无”的猿猴境界,才能成为“新新人类”,这是哪里来的“普世价值”?恐怕他们所膜拜的西方祖师爷也不会脑短路到这个所谓的“9012”价值吧!
鲁迅没走,杂文仍有希望
鲁迅没走!之前网络上曾有谣传,鲁迅的作品将从教材中去除,不过记者发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依然在列。鲁迅共有5篇文章入选统编教材,其中包括《拿来主义》 《纪念刘和珍君》等。此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百合花》等多篇作品也同样入选。以上说明,鲁迅没走,杂文仍有希望。
教材就是国家事权 香港问题的教材“病根”
石欧教授介绍,我国已经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管理体制,在国务院层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成立了直接管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的最高行政机构教材局,体现了国家对大中小学教材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自2017年9月起,我国开始推行由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弘扬正确价值导向,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反思香港的教育问题了,因为反思是为了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香港。
陈先义:是谁让孩子没了敬畏
网传有一年春节战斗英雄孙玉国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相聚,某歌舞团的两位艺术家在座,人们顺便让“司令”在一本刚出版的《珍宝岛的兵》上签字,酒店的服务员看了发毛,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争相让一个老头子签字呢?连歌舞团的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她在想:大牌的老歌星在这,别错过了机会,有些蠢蠢欲动。当人们介绍他是战斗英雄时,她却淡漠如水。只识歌星,不知英雄,不能说不是我们社会的悲哀。这样的病态现象,绝不应该传染给我们的下一代!
关于某副教授因四大发明言论被停职产生的一些感想
光靠提倡快乐教育,轻松学习,小学轻松,中学轻松,大学更轻松。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大部分人根本连已有的知识体系都谈不上扎实掌握,深入理解,要指望涌现出高质量的创新,这几率就是很小的。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现代数学,靠什么轻松学习,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想要掌握,那是天方夜谭。而现代数学和物理学恰恰是现代科技的根本基础。所以靠减负,轻松学习之类,对创新真的帮助不大的。以前中国创新能力薄弱是大学学习太松垮了。希望以后不要变成连中小学都垮掉了。
香港教育启示:教育快乐减负,最终让孩子没有出路
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可以说是一种“快乐教育”,但是连美国人自己都拍了部纪录片反应公立学校问题。2010年,一部名为“等待超人”的美国教育纪录片上映,狠狠揭露和抨击了弊端丛生的美国公立教育系统。美国公立学校是“快乐教育”,私立学校就偏“应试”了。美国私立学校的入学门槛则会相对较高,大部分孩子进入私立学校通常都需要通过学校的考试或面试,有时还会有智商和情商测试。私立学校的教学要求也比公立学校要更高,私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整体来说也并不宽松,学生如果达不到学校考试要求或者违反纪律,有可能会被劝退和开除。你觉得这样的学校,学习会宽松么?宽松了,你可能连入校考试都通不过,进去了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很快被开除了。
张捷:打赢中美贸易战,教育不能输
中美贸易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之争,因为中美的博弈和中国崛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也不是简单的贸易的层面,应该是全方位的博弈。而全方位的博弈,时间的尺度是非常长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赶超英国,花了有五十年的时间。五十年对于教育的讲,已经是两代人了。那么中国如果要赶超美国的话有可能比五十年还长,那么有可能就是三代人。中国的崛起,几代人的努力,崛起和赶超的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
毛泽东:“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毛泽东“寓爱于严”地教育子女,体现了一代伟人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毛泽东的干部子弟教育观,是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的,又以他的率先垂范而变得可感可亲、深入人心。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闪耀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光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显示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作用。
徽剑:从香港废青行为看两代人的教育缺失
最近徽剑认真调查了一下,发现这次上街等学生,大多数中学阶段居然是教会学校读书的,而香港的教会,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都是出了名的反华。这次香港的教会学校,基本上都站出来了,表示对黑衣暴徒的支持,这个比例就很说明问题。这些教会学校,里面不但在通识课上大力宣扬反中、反对一国两制,甚至有部分学校,还公开跟藏独等有关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样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认同中国么?
卢尚草:一些高校引进人才缺乏政治把关
一个教师的政治素养不是抽象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一个教师的判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的学术成果,看他在各种场合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我想这不是一件什么困难的事情,敬请清华大学的相关人士睁大你们的双眼,从头到尾仔细打量一下任剑涛,看看你们得到的这一宝贝究竟是个什么货色。2016年,就有网友看清了任剑涛的真实面目,相信一流大学各级干部的水平不会低于一个网友的水平。
申尊敬:一个观众的《古田军号》刺痛了谁(修订)
餐饮界有个流行说法:18岁之前爱吃啥,这辈子就爱吃啥。精神文化消费的逻辑,大约也是如此吧。50、60后们从小受的教育是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会满怀深情地唱“党啊,亲爱的妈妈”,绝大多数人成年后,三观基本没有变。90、00后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欧美大片充斥影院,戏说歪解历史和娱乐性影视剧受热捧的年代,而红色文化作品不仅数量很少,流行度更是低得可怜,这些年轻人几乎没有“吃”过多少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在如此这般的文化环境熏染下,这一代年轻人的三观有着被转基因的危险,对此我们绝不可以视而不见或麻木不仁,不能忘记毛主席当年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忧思。
香港“国民教育”为什么曲折多艰?
一方面由于缺乏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固有偏见,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浸染在西方价值观念体系中,香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青年对大陆的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有相当多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香港人已经被西方“洗·脑”,从而必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大陆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这种批判性态度的好处是,它可以以局外人的清醒头脑发现大陆内在的某些弊·病,但是,其不利之处是,港人在认同西方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地以否定和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内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性地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放大,从而难以建立对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的认同。
这座城,活成了一个“标本”
这里,不得不夸一夸河对岸的基础教育,他们教语文,教英语,教数学,教逻辑,教归纳总结,教实事求是,教辩证分析。他们懂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懂得抓事情的主要矛盾。他们小学课本里,就有两句诗,叫做:“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小孩子就算当时不懂,以后都会懂。而这座城的年轻人,就缺了这样的教育,他们不知道不公平的根源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愤怒,也不知道世界的运行规律是什么,所以,那些心怀叵测的野心家、投机者一煽动,他们就冲上了舞台,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把严肃的事情,当成了儿戏,又把儿戏,玩成了无法收场的闹剧。所以,他们在街头纵火、伤人、被捕。而野心家们在窗内举杯相庆,啜的是他们的血。这座城的故事,已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标本,这个标本,就叫做“资本主义”。
从《蒋公的面子》看中国大学里的误导式教育
吕效平在复旦大学演讲中否定学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令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还有非常极端的学雷锋运动,……学雷锋运动是反现代化、反文明的一场运动。”几年来,我一直理解不了他的这些话的内在逻辑和实践依据,只看到这位大学教授的狂妄和无知。更令我不解的是,在那个演讲现场,对吕效平的这些错误观点,青年学子们却报以笑声和掌声。
黄卫东:香港问题的根源在于外国人控制香港权力
由于香港上层大都是英国培养的,把持香港教育领域,实行倾向西方的教育。此次有年轻人宣称香港是一个民族,应该独立,着名数学家丘成桐授以“可悲”、“不幸”来形容,认为这是因为香港过去十多年取消中国历史作为必修科,导致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认识,未能建立与中国的感情所致。丘教授直指,回归后教育政策制订者难辞其咎,在中学取消中国历史作为必修科,以及加入通识教育都是一个灾难!“教改大错特错,不教历史是绝大错误,所谓通识教育是假的,真正的历史内容学生是必须知道的!”对比“六七暴动”时,香港同胞积极斗争,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公开要求英美离开香港,香港回归祖国,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乱象在告诉我们什么?
未来,香港若想不再“沉沦”,就必须重教育、兴文化、变格局,让年轻一代不荒废,让老一代有归属感,当然最主要的是,别让资本家和外部敌对势力为所欲为。此外,警察和政府也要适当提高自身的威信力,该强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的。最后,愿港人自知,也愿香港早日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