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安高层会议首现泄密!目标是华为还是梅姨?
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会议期间,公开证实当局已就机密外泄事件展开调查,他本人也觉得,应该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有一些议员和政客,呼吁英国军情5处、甚至警方介入调查。如果最后演变成警方参与的刑事调查,泄密者可能面临长达两年的监禁和罚款。
公知真的是在痛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吗?
公知们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内发生的任何事故他们都能够上升到体制层面,甚至连得到西方支持的恐怖主义分子在中国制造血案,他们也说是体制的原因。同时,他们还会忽悠民众,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会第一时间出来道歉,并且在短时间内下台。而对真实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同类事件,他们的标准反应就是,一是拼命强调客观原因,比该国家的人还要卖力,二就是标准的“表忠心”形式——今天,我们都是××人。假如巴黎圣母院火灾的类似事件发生在中国,公知们会作出什么反应呢?对此,用脚后跟思考也能够知道答案。
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被误读了100多年!
当年中国的错误,一方面在于朝堂之上衰弱而缺乏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又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交织。尤其是当年没意识到,与我们打交道的对手是一个帝国,是一个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强盗。更没深刻认识到的是,对付这种强盗,只能用更强硬的手段,不能因为中国有着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文明,就以“君子之道”揣度那些强盗帝国的心态。虽然不能以野蛮对付野蛮,但也必须换种手段,因为解构强盗的逻辑,只能用更强的国力去实现。
外媒:政治内耗令英国掉入脱欧“黑洞”
外媒称,脱欧就像黑洞。它吞噬能量、光线和物质。没有其他新闻。没有其他思考。除了脱欧什么都没有。这会把每个人逼疯。
从英国脱欧的儿戏看中国为什么不能要西方民主自由
英国脱欧与否的反复有点儿戏,披着民主价值观很有白莲花的范儿,占据道德价值高地,看上去很美很骨感,实际效果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是否合脚。民主自由儿戏虽政治正确光鲜靓丽高大上,但也会导致民主自由有形式无质量、无效率。中国从不否定轻视民主自由,但中国自信,要中国自己的民主自由。
英国崛起不是因为蒸汽机,而是因为它压榨了印度!
这对今天的英国有什么要求?道歉吗?绝对的。赔款吗?也许吧——尽管全英国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帕特奈克所说的金额。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澄清事实开始。我们需要认识到,英国保留控制印度不是仁慈,而是为了掠夺。英国的工业崛起不是因为教科书上所说的蒸汽机,而是依靠暴力盗窃其他土地和人民。
大英帝国的阴魂将带来多大的麻烦
当今世界,第一麻烦是美国霸权,第二麻烦的就是大英帝国的阴魂,他们狼狈为奸。认识不到这一点,而盲目地把英国当成老实安份国家,将吃大亏。大英帝国阴魂不散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麻烦,而俄罗斯与中国将成为其中的主要受害者。
港媒:向中国发起“炮舰外交”,英国将难以承受
英国外交大臣亨特一直希望在脱欧后得到中国在世贸组织的支持。在过去40年中,英国一直依赖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因此它极度缺乏有谈判技能的贸易谈判人员。更重要的是,政府内部需要中国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储备。文章认为,中英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脱欧的压力,英国还面临着遵守包括美国在内的“五眼联盟”的要求的压力。
又闯南海、又建基地如此反常,英国(军)意欲何为
如今的大英帝国海军不要说将两艘新航母部署到亚洲,就是执行北约在大西洋或者中东的任务也十分勉强。可以理解,英国在一定程度上跟随美国做点事,这既有利于维护英美特殊关系,也有利于借“印太战略”的平台推行“全球化英国”,提升在印澳新等英联邦国家中的影响力,助推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安全和贸易投资合作。但是,如果英国某些政治力量别有用心,在印太地区的安全格局重塑中站队下注,不仅会给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带来阴影,恐将无谓消耗国力而难拾昔日“大国荣光”。
英国人全面反思“金融立国”:一业荣,百业枯?
所谓的“竞争力”就像是一个随时都会倒下的“纸牌屋”。如果我们能揭开这类谎言,我们就能解决金融诅咒。其实很简单。通过加入这一“竞争性”的全球竞赛,我们不仅在损人,也在害己。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单方面地退出竞争——单方面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阻止这场失败者的竞赛。我们不需要屈服于垄断者、外国寡头、避税天堂运营商、榨取财富的私募投资巨头以及大银行的要求。我们可以像我们应该做的那样对金融部门征税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在可能的情况下,全球协调与合作是值得做的,但我们不需要非等着大家一起行动才好。通过呼吁实现国家自身利益,我们可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者,让金融体系回归其应有的角色:为英国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它们自己服务。
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英国一直向全球输出一种观念:通过帝国(殖民主)来获得自由,而不是通过反抗帝国来获得自由。
这种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只是表达方式发展为五花八门。没有汉斯·斯隆爵士,没有1753年《议会法案》,就不会有大英博物馆的出现,前者是捐赠者代表,后者让政府获得了收集文物资金。早期大英博物馆以收藏名人手稿和古籍古书为主,提供者是一些私人收藏者。1801年,英国海军在海上击败拿破仑的海军,并改变了陆战的力量对比。法国败退,埃及落到了英国手中,这样,大英博物馆成立第一个与英国文物无关的部门---埃及古物部。作为一个国家博物馆,英国认为要与帝国的实力相衬,文物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但是,奇珍异宝不是工厂能制造的,如何获得?只能抢劫掠夺或坑蒙拐骗。传播帝国:英帝国的世界想象及其崩塌
2018年7月16日,由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中国研究中心(Global China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Exeter)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意暑期学校正式开始授课。上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殷之光老师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403教室为学员讲授“传播帝国:英帝国的世界想象及其崩塌”。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刘天骄担任课程助教。
云石: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出于”盟友情谊”,英国配合下美国也很正常。但这种配合,通常应该只是战略角度,从宏观层面出发,而且是作为追随者面目出现——比如在国际场合,中美扳手腕时,英国跟着美国的大旗摇旗呐喊下,就完全可以交待过去了。直接在充当出头鸟,在南海、香港等具体问题上主动给中国添堵,这怎么看都超出了“履行盟友义务”的范畴。所以,英国这些行为,除了“献媚”美国外,势必还有自己的动机。
欧盟、彭定康企图借英首相访华干涉香港议员选举!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动荡,正是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挺过来的。香港未来要想健康发展仍然要依靠祖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香港未来政治体制的变化也不是西方,更不是欧盟所左右得了的。这才是西方、欧盟最担心的。所以,他们可以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胎死腹中,但一定期待中国香港能独立出中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现在用所谓的“公民权利”、“人权”这样诱惑的名词作为幌子是最有理由对香港说三道四的。这才他们真正的目的。
读了这段历史,“港毒”或许会流下羞愧的眼泪
香港回归以来,日益成为中英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政府支持香港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但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香港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