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为您搜索到347篇文章
  • 佩里·安德森破解印度神话 (一)

    佩里·安德森破解印度神话 (一)

    安德森,作为着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其实是英国殖民主义坚定的批判者。而他之所以要挖印度的建国神话,并不是要故意黑印度,而是希望印度的左翼能够理解自身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建国历程中就包含着不利于左翼革命的因素。但事实证明,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就淹没了国际主义情感。

  • 国防部辟谣

    国防部辟谣"对印贴息贷款"!传谣者必须付出代价

    谣言是网络毒瘤,有娱乐谣言(像吴京全家是外国人),有政治谣言,有经济谣言,有金融谣言,有军事谣言。有的针对个人,有的针对群体,有的针对国家,有的针对执政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何况宣传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阵地。跟着辟谣是很被动的事情,参与过“200亿美元贴息贷款换印度撤军!”谣言传播的论坛,贴吧,双微大V,都不能不了了之。

  • 张文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和平交往规律

    张文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和平交往规律

    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而不与南面的南亚次大陆国家联系遑论冲突,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同时还使中国在不需要巨大国防投入的条件下在西南方向天然获得了居高临下的地缘优势。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在巴基斯坦和缅甸从英印统治下获得独立后,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从地理上反倒更有了和平的保证。

  • 印军撤离洞朗因我国妥协?

    印军撤离洞朗因我国妥协?

    在洞朗问题上,印度和我们不在一个平等的对话语境里。印度是入侵,违反国际法,而我们是正义方,表现得足够克制,就算真的大军压境、全力反击,也未尝不可。目前,印度国内动乱频仍,莫迪政府已臻失控,日本的所谓声援假模假式,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更不会给莫迪什么有效的承诺,而我军76集团军和其他集团军部分部队分别以拉动拉练等名义,前驱靠进,事态早非印度此前部分人士所判断的中国不敢打,人民日报就差发布历史惯例的那最后一篇宣战社论……种种情报归结在一起,莫迪政府不会判断不出走为上策。

  • 龙象之争前传:英属印度殖民地经济对华全面优势

    龙象之争前传:英属印度殖民地经济对华全面优势

    在如此落后的起步基础和不利外部环境下,新中国近70年与印度的竞争堪称完胜。今天,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已经从昔日相对单纯的“赶超”转向继续“赶超”、同时兼顾防范“被赶超”,历史新阶段的“龙象之争”又将如何发展?回顾这段“龙象之争”前传历史,既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以往的成就之大,也有助于我们冷静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避免犯下严重的“自废武功”昏招,保持和不断增强业已赢得的优势,最终实现“鱼跃成龙”的目标。

  • 印度的小聪明输给了中国的大智慧

    印度的小聪明输给了中国的大智慧

    最杰出的战略无疑是新中国一向采取的“有理、有利、有节”,“以斗争求团结”的战略,对于印度的种种挑衅行为既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不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而是采取针锋相对的有限回应。像1962年时,中国针对印度在边界的入侵行为先是以警告和谈判为主,后来在自卫反击战全胜后也只是把印度赶到了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并没有收回全部争议地区。这一次对于印度的越界挑衅也是以军事威慑与外交警告为主题,最终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中印两国共同对抗西方霸权留下了余地。这就是一种大智慧,始终把自己战略目标锁定在阻止国家崛起的主要敌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上。只有明白谁是自己的主要敌人,谁是自己可能的朋友,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顺利发展。

  • 印度撤军背后是莫迪政府出卖印度利益不得人心

    印度撤军背后是莫迪政府出卖印度利益不得人心

    分析莫迪政府上演这出闹剧的心理,他一开始是想搭美国和日本围堵中国的顺风车,并且错判形势,认定中国在严峻的形势下,对它的无赖举动会逆来顺受,并且以为它振臂一呼,会从者如云,最起码那些西方大国会公开支持它,并且在转移国内视线的同时,挽回一下1962年丢的面子。莫迪千算万算,就没有算到,中国在仁至义尽以后,要动真格;西方大国忽悠它当马前卒以后,躲到一边看热闹;印度国内的矛盾不但没有被转移到印度和中国的争端上面来,反而趁着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印边界的时候愈演愈烈,以至于印度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对付中国,就不得不对付反抗莫迪政府的印度民众了。

  • 印度撤军后,针对中国的舆论战立即开打

    印度撤军后,针对中国的舆论战立即开打

    都知道中印对峙后面埋伏着一只黄雀。如果中印对峙形成持久战或者战争规模升级,迫使中国不得不把主要资源放到应对中印之战上,就违背了中国的战略:“中美是主要矛盾,东部是中国战略方向的重点。中印之间是次要矛盾,印度方向暂时还不是中国战略方向的重点。”所以中国这次的战略目标,就是让印度退兵,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那就可以说中国小胜一场,或者保守一点,说中印这个回合打平也行。如果衡量中美斗争的天平上,这是挫败了美国的一次阴谋。

  • 印度撤兵了,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办!

    印度撤兵了,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办!

    虽然印度撤军了,但切不可乐以忘忧,如下几方面的危险依然不能漠视:其一,会不会给今后的中印关系带来阴影;其二,会不会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给今后留下隐患;其三,会不会给周边小国带来生存危机。所以,印度终于从洞朗撤军,这值得高兴;但印度被迫撤军、狼狈逃窜的味道还不够,也显然需要中国人保持相当程度的清醒。

  • 印度虽撤兵,但还想着抵消解放军这一绝对优势

    印度虽撤兵,但还想着抵消解放军这一绝对优势

    在详细记录中国潜艇在印度洋出现的次数和型号,以及部署时间的同时,印度人不得不承认他们与中国海军在潜艇力量上的差距。中国海军目前拥有的具备作战能力的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总数超过60艘。而印度海军目前只有十余艘,大部分都已严重老化。印度想在短期内抵消中国海军在潜艇上的优势,恐怕难度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 印度虽然撤军了,但真正的中印较量才刚刚开始

    印度虽然撤军了,但真正的中印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次从事件发生到后边的一次次应对,中国政府应对的是有理有利有节,不过最后事情的解决,是中国71、76、77三个集团军进高原,连续不断开展军事演习,再加上西藏新疆的地方部队,大约30万左右的军队在中印边境地区不同层次地加压,事情才得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解决,如果不是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次事件恐怕会变成一次对中国的浩劫。

  • 号外:印度已经从洞朗撤军,中国崛起还有谁能阻挡?

    号外:印度已经从洞朗撤军,中国崛起还有谁能阻挡?

    印度撤军,而中国已经完成军事资源向西南方向的调动,对印度的威慑将是持续的,既已经达到让印度不战而屈的程度,那么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想再次发起军事挑衅的可能性虽然不能说就此消失了,但肯定会减少,从频率到挑衅烈度都是。

  • 浓眉大眼的三哥有个阴招,却没几个中国人知道

    浓眉大眼的三哥有个阴招,却没几个中国人知道

    不同行业背景的大量中国企业在印度落地开花的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人来印工作生活,有的甚至与当地人组成家庭,但他们可能并不了解“敌国财产法案”的存在。无论中方的公司还是普通公民,都需做好相关预案,不仅要有意识地调整投资结构,还要在各方面更加严谨,避免被“穿小鞋”。

  • 印度不战自乱,一则小新闻透露中国重大信号

    印度不战自乱,一则小新闻透露中国重大信号

    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内部只会越来越乱,莫迪政府所面临的压力将不仅仅来自外部、来自中国。对中国来说,面对这样的印度,应该不断加压,促其内乱继续增加。甚至,应该对印度内部的分裂组织提供适当的支持,印度到现在还支持藏独分裂势力,中国对印度不必那么守规矩。

  • 敏感时刻的美印2+2对话能吓住中国救印度?

    敏感时刻的美印2+2对话能吓住中国救印度?

    今天的印度再一次成为美国抑制中国的筹码。美国会不会为印度直接向中国开战不说,印度成为美国向中国开战的代理人就是现实。如果说,1962年中国向印度反击,美国的因素并不是太大,而今天,美国因素就成为中国对印反击的重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