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印对峙,让我想起了半个世纪前尼泊尔的选择
最近,中印边界事端再起,印军非法越界已有一个月之久。此前,印度把整个洞朗地区说成是中、印、不丹交界点的范围,纯属混淆视听,其对周边小国的渗透和掌控之心也暴露得一清二楚。回顾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与尼泊尔首相的谈话,我们会发现印度搅乱周边关系、拉拢小国对抗中国的惯用伎俩向来就是注定要失败的。本文为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一起来读毛泽东》尼泊尔版序言。
回眸1962:四名毛主席战士击溃印军一个团
1962年解放军的素质、气质与精神,正是今天我们最需要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的。希望今天的解放军,还能保持当年天下无敌的劲头!
警惕“控制印度水源”之战略大忽悠
这一次中印边境争端发生后,网络上“指点江山”的有两项战略大忽悠:其一,是鼓吹中国从洞朗出击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其二,是“控制印度水源”之说。这里推荐白广灿先生的《警惕“控制印度水源”之战略大忽悠》(原文标题《在青藏高原建水坝,就会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对后一个战略大忽悠就做了有理有据的批驳,非常值得一看!
遭遇东西夹击,中国如何突围?
印度越界其实就是美日给中国下了一个套,就是试探中国的反应,动不动就打,不仅上了美日的当,还让大多数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质疑,另外,中印大战,中国战略西向的一带一路战略势必遭受巨大影响,许多人相信中国的和平诚意才加入到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来,和印度大战,得不偿失,和美国一战,大不了鱼死网破,大家都倒退100年,但是你和印度大打,你和美国的差距就又拉大了,美国梦寐以求用战争遏制中国崛起的愿望就实现了。
中国用十招与印度打一场多维度现代战争!
未来战争是高科技的综合性战争,现在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对印度无疑全面占优,但决定战争胜利的既有武器装备的因素,也有领导意志的因素。当前中国要丢掉看客心理,丢掉战争与我无关的思想,丢掉极度轻敌的思想,而以必胜的信念,以敢于牺牲的精神,以现代化战争思维进行战争准备,惟有如此才能打赢这场对印战争,才能将印度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
莫迪一旦选择动武,印度的分裂将不可避免?
莫迪恐怕也知道,冒险开了一炮的后果很可能是自己的船散了架,不光丢了政权,还可能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地区产生实质性的分离倾向。这恐怕才是印方真正害怕和担心的问题。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印度的倒行逆施必遭反噬。
“西里古里”陷阱:中国舆论竟成美日印跑马场
印度政府、智囊、媒体和中国公知之所以联手炒作“奇袭西里古里“,导致许多人不明就里跟风解读,是因为所谓的“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包含着巨大的地缘政治陷阱,特别是从洞朗地区出兵,更是有可能陷中国军队于绝境的不智之举。同时,这番炒作也是为了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上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并为印度突破边境线,占据中国领土,阻止中国洞朗公路建设寻找借口。
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必将与印度正面相撞
中国的印度洋战略现在只是刚刚起步,未来还任重道远,但没有谁能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没有谁敢在印度洋上侵害中国的利益,当中国在青藏高原和印度洋上对印度形成夹击之势的时候,印度一定会回归他番邦林立的历史宿命。
印度挑衅中国,是美帝国主义声西击东
中印如果爆发战争,美国当然希望能大打久大,美国一方面可以向印度销售军火,发战争财。例如二战,美国先是卖武器和战争物资给日本,后来又卖武器给中国的国民党,总之是两头发财。这不,中印战争还没打响,以色列就先发了一笔。如果中印两败俱伤,那正是美国所愿,美国不希望中国崛起,同样不希望大国印度崛起,更不希望中印友好 ,互相提携 ,同时崛起。如果中国被肢解,美国下一个目标就是印度!
民族独立上,印度和中国差出多远的距离?
两个同时期的伟人,一个选择“非暴力不合作”,一个选择“枪杆子里出政权”,甘地和毛泽东都是根据国家的国情做出的选择,相比之下,印度的民族独立还带着镣铐,而中国已经彻底解放。
印度在南亚霸权对中国的威胁
印度认为他的大国梦(安理会入常),亚洲领袖梦,甚至南亚小霸王地位,都会毁在中国手里。印度这些年在中印边境的军力投入,动机上都带有复仇色彩,对华战争常年挂在嘴边。北部军区下辖部队直接威胁着中巴陆路咽喉--喀喇昆仑公路。东部军区部队分别部署在锡金,阿萨姆邦,藏南地区。虽然印度口头和动作上气势汹汹,但内心仍然一片恐惧,如果开战,中国军队居高临下,只要突入平原,印军无险可守,一无所靠。
张文木:印度洋与中国政策——目标:2049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对中国而言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国家发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行扩张的黑白两道,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守中持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只能在分享繁荣中和谐前进:欧洲当为欧洲人民的欧洲,美洲当为美洲人民的美洲,亚洲自然也是亚洲人民的。中国未来应当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的愿景中为自己也为亚洲争取到“一截还东国”的前途。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节制性地运用国力既是保持国力持续增长的秘密,也是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智慧所在。中国坚守“地区性守成”的政策既可帮助印度洋国家减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紧迫感,也会让中国避免在印度洋地区不恰当地透支国力并由此保证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在21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发展。
再疯狂的印度也不过是“瓮中之鳖”
鉴于中印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超过了一个月,现在开战的呼声在高涨。然而,主不可怒而兴师,我们要记得毛主席的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我们对于印度居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被印度牵着鼻子走,毕竟,美国和日本才是真正的拦路虎,印度只不过是“瓮中之鳖”,根本无法对中国构成战略性的威胁。
控制了西藏水源,就勒住了印度的命脉
中印边境地区,总的来说:印度在台下、我在台上,各有利弊。因此,我们既不可全面铺开对等搞建设,也不可能常年大兵压境。笔者认为,中印之争还是战略之争、国运之争。而谁能控制住水源,谁就掌握了斗争主导权。
印度犯境的背后:战略上从此该如何对待印度
印度这次在边界闹事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着眼点不再是具体的边界而是边界之外的大战略——我就是要激怒你中国跟我打起来。我有核武,有战略纵深,有美日海军撑腰,不怕闹大——真闹大正好在印度洋卡住你的海上石油通道,看你还怎么“一带一路”、怎么崛起。如果你中国全力以赴,那台湾、东海、钓鱼岛、南韩、南海诸岛、越南、菲律宾、内部“颜色革命”……一下子全活了,本来不敢闹事的全敢闹了。如果你不全力以赴,那我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