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蛋炒饭,列宁是蘑菇,美国颜色革命套路!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刻意抹黑开国元勋,甚至公开反毛反周等思潮的泛滥,必然有英美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目的就是通过编造谣言丑化中共,虚无化中共历史,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这种政治谣言的危害,乍看上去不像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出现的即时性谣言那样具有随时可见危害,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对国家根基的侵蚀危害既深且远。
张文木 | 反对民主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制度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来源。当代所有重大国际现象,若不回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不能被很透彻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用抽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普世”学说。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每次重大关头,民主社会主义都以“非暴力”为标榜,死死抱住无产阶级的双手。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屏蔽列宁主义、特别是屏蔽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达到事实上抽掉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宁主义灵魂的“毛泽东思想”,继而用抽掉“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去麻痹中国人民,与用抽掉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样,其结果对中国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是大灾难的开始。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危险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决斗争的新对象。
十月革命距离愈远愈使人们认识其道路的正确
列宁说过:我们干了许多蠢事,但我们干的蠢事,是说“二二得五”,而我们敌人干的蠢事,是说“二二得蜡烛”。我们当然承认苏联共产党犯过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不犯过错误的政党。我们反对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但也承认斯大林本人和斯大林时期干过“二二得五”的“蠢事”;而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干的却是“二二得蜡烛”的“蠢事”。这也就是说,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所干的“蠢事”是背叛人民根本利益的“罪孽”,这与斯大林时期所犯的错误有着根本完全不同的性质。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决不在于十月革命道路本身,而恰恰在于从赫鲁晓夫直到戈尔巴乔夫逐渐脱离、背离和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
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2周年
列宁社会主义观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将经典作家的设想、个别结论与苏俄国内外实际情况相结合,突破、纠正、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列宁深谙苏俄所处的世界政治、经济背景,国内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实践为归依,以革命事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为标准,突破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纠正自己及周围人的认识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校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策略和政策,从而探索出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
张 捷:“你们等着吧,1917年还会来的。”
1905年革命失败后,一家自由派报纸在谈到群众的情绪时说,现在俄国谁都不会再想照马克思的学说进行革命了。列宁反对这样说法,他引用了一位织布工人信中的话说道:“你们等着吧,1905年还会来的。这就是工人的想法。”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并且曾经成为国家主人的俄罗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不会长期忍受今天重新遭到的剥削和奴役,他们一定也会说:“你们等着吧,1917年还会来的。”
欧洲议会通过反共决议
“对共产党人的一切迫害,对共产党人的一切禁令,对纪念碑的一切破坏,都必须停止。真相终将昭昭。通过不懈奋斗,人民特别是青年终将战胜这些无耻行径,把资本的结构和组织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在莫斯科遇见那抹“苏联红”
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着名民调机构列瓦达公布2019年对斯大林评价的调查结果:70%以上的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斯大林起了消极作用的不足19%。这打破历年来对斯大林正面评价指数的最高纪录。《环球时报》记者为什么能在莫斯科与苏联时代的那抹红色不期而遇,有了答案。
妖魔化列宁意味着什么?
苏联历史已经被俄罗斯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给丑化得不像样子了。但由于列宁还在,所以苏联历史的样子还没有变得那么难看。而今天如果把列宁也彻底妖魔化了,那么苏联的历史就什么都不存在了。任何苏联的合理性都没有了根据。苏联成了什么?今天在俄罗斯,那些曾经生活在苏联时期,而且至今对苏联还存有怀念之心的俄罗斯人民,真的能把苏联的一切都看成是比中世纪的欧洲还要黑暗的时代吗?如果列宁和斯大林在今天的俄罗斯都成了恶魔,苏共还能是什么样子呢?况且,我相信,有很多今天的俄罗斯人,并不打算真的相信那本所谓教科书里所说的那一套。
英共(马):像扞卫自己的自由一样扞卫中国的自由
这些由“非政府组织”(NGO)资助的流氓们企图煽动警方进行镇压,这完全是美国“颜色革命”的伎俩。在过去的20年里,同样的策略也迫使东欧那些有独立思想或亲俄的政府下台。这与2011年在叙利亚爆发战争的策略相同,最近也被用来试图在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挑起“内战”。
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是全民所有制
我们看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不能简单化、片面性和情绪化,更不能上一些反毛反共的“公知”的当。
张文木:反对民主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制度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来源。当代所有重大国际现象,若不回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不能被很透彻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用抽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普世”学说。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每次重大关头,民主社会主义都以“非暴力”为标榜,死死抱住无产阶级的双手。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屏蔽列宁主义、特别是屏蔽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达到事实上抽掉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宁主义灵魂的“毛泽东思想”,继而用抽掉“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去麻痹中国人民,与用抽掉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样,其结果对中国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是大灾难的开始。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危险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决斗争的新对象。
陈先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否则就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着。通过原着的学习,我们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许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感情。
如何评价“义和团”?
诸位,我们是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接受过科学、系统的现代教育,我们懂得数学、物理、化学,学过马列思想,唯物主义,我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宽容,什么是人性,我们见识过先进、高效、如臂使指的社会组织,我们还有着发达的生产力,还有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保护着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高谈阔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评价太平天国、义和团;其实,异地而处,我们21世纪的大多数现代人,真的比他们高明,比他们聪慧,比他们更勇敢,更善良,更有办法救中国吗?
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程恩富等学者:论新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和特性
新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经济全球化、金融化条件下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其特征和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生产和流通的新垄断: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和资本集中的强化,形成富可敌国的巨型跨国垄断公司。二是金融资本的新垄断: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畸形发展的经济金融化。三是美元和知识产权的垄断: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两极分化的全球经济和财富分配。四是国际寡头同盟的新垄断:“一霸数强”结成的国际资本主义寡头垄断同盟,形成全球垄断剥削和压迫的金钱政治、庸俗又化和军事威胁的经济墓础。五是经济本质和大趋势:全球化资本主义矛盾和各种危机时常激化,形成当代资本主义垄断性和掠夺性、腐朽性和寄生性、过渡性和垂危性的新态势。
张全景等:论如何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当前,我们党的建设形势总体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但必须清醒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不信马列信鬼神,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浑浑噩噩过日子,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消极躲避,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归根到底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忘记了初心,丢了魂、忘了本。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列宁说过:“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纯洁党员思想、提高党员质量,让一个党员人数比许多国家人口数量都多的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面临的永恒课题。